第137章 侯亮平陷入迷局,高育良铤而走险

侯亮平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嗖?艘-小/税¢蛧/ ·追?蕞_歆`璋*結*

桌上摊满了关于孙连城的资料,从履历到讲话稿,从批示文件到会议纪要,

甚至连京州日报上那些豆腐块新闻都没放过。

他没有急着庆祝重获自由,也没有立刻投入新的工作。

一个比任何案件都复杂的谜团,正死死缠绕着这位以逻辑缜密著称的反贪局长。

季昌明推门进来过一次,看到这副情景,只是摇了摇头便走了。

他无法理解,这个刚从泥潭里挣脱出来的老下属,为何会对一个“帮了大忙”的同僚产生如此浓厚的“侦破欲”。

侯亮平也说不清自己的感觉。

“标点符号规范文件,挡住法院副院长的试探。”

“文件签批流程通知,给检察院立了规矩。”

“侯亮平案这个烫手山芋,他转手组建'高级别联合调查组',把省纪委拉下水。”

“审讯蔡成功,一句'天气怎么样'就攻破心理防线。”

这些手段,拆开来看,是懒政,是荒诞,是典型的官僚主义作风。

可一旦串联起来,却织成了一张无形的巨网,精准地笼罩了整个京州政法系统。

侯亮平感觉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团迷雾。

你以为他毫无作为,他却能润物无声。

你以为他要雷厉风行,他却在研究天文望远镜。

你永远不知道他的下一步会落在哪里。

这种感觉让人着迷,也让人不安。

与侯亮平的困惑截然不同,省委副书记高育良此刻只剩下深入骨髓的寒意。

对孙连城的恐惧,此刻己经攀升到了顶点。¨齐^盛^暁`税·王* _追*嶵.辛*章^踕/

这个人就像一把冰冷的手术刀,没有一丝多余的动作,却刀刀精准,刀刀切在要害。

他坚信,这就是沙瑞金藏在袖子里,那把专门用来对付自己的、最锋利的刀!

祁同伟深夜造访,看到的是一个双眼布满血丝、面色灰败的高育良。

高育良在书房里来回踱步,像一头被困的野兽。

“扳不倒他,那就把水搅浑。”

“一潭浑水,才能遮蔽所有人的视线,我们才能找到喘息的机会。”

他的目光落在墙上的汉东省地图上,死死钉在“大风厂”三个字上。

“大风厂的火还没烧完,那就再添一把柴,让它烧得更旺!”

他转头看着祁同伟,一字一顿地吐出一个名字:“王文革。”

祁同伟瞬间明白了老师的意图。

几句耳语之后,一个阴毒的计划悄然启动。

谣言,像病毒一样在大风厂工人间传播。

“听说了吗?山水集团等不及了,准备找社会上的人强拆!”

“蔡成功进去了,新来的郑西坡顶个屁用!政府里有人收了黑钱,要对咱们下死手!”

“股权要打水漂了!”

这些话精准地戳中了工人们最敏感的神经。

尤其是王文革,这个性格刚烈的汉子,在有心人的煽动下,愤怒和恐慌被彻底点燃。

他觉得不能再等了。

必须采取更激烈的手段,才能保住工友们的饭碗。

一场新的风暴,正在大风厂上空疯狂聚集。

......

京州市政法委书记办公室里,孙连城正享受着难得的清闲。+p?i?n_g+f,a¢n¢b_o~o.k!.~c_o^m,

侯亮平案甩出去后,他用【“程序正义”光环】把所有工作都变成了需要走流程、填表格、报计划、等批复的漫长旅程。

门庭若市的办公室,变得门可罗雀。

他甚至有心情用刚到账的咸鱼值,网购了一台顶级的施密特-卡塞格林式天文望远镜。

此刻,他正透过目镜,悠然自得地观测着木星表面壮丽的大红斑,思绪早己飘向数亿公里之外。

“咚咚咚。”

敲门声打断了他的宇宙漫游。

“进。”

市委书记李达康的秘书走了进来,传达了达康书记的最新指示:

近期大风厂股权纠纷引发的信访事件有抬头趋势,维稳压力巨大,希望市政法委主动作为,牵头处理。

又来甩锅?

孙连城心中毫无波澜,他放下望远镜说明书,表情瞬间切换到“秉公办理”模式。

沉吟片刻,给出了解决方案。

“大风厂问题,根子在股权,核心在稳定。”

“信访工作,宜疏不宜堵,必须程序化、规范化。”

他看着秘书,一脸严肃:

“这样,为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我建议立刻成立'京州市信访工作程序优化及风险研判领导小组'。”

秘书点点头,这套路听着很耳熟。

“考虑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

孙连城话锋一转,语气无比真诚:

“我提议请达康书记担任我们小组的'名誉组长',高屋建瓴,为我们指明方向。”

“我嘛,就当个副组长,负责具体跑腿落实。”

秘书的表情僵在脸上。

他感觉自己不是来传达指示的,是来主动领任务的。

这个皮球,孙连城非但没接,还客客气气地给踢了回去。

秘书走后,孙连城脑海里响起了系统提示音。

【叮!检测到宿主持续在高位成功摸鱼,综合表现优异,咸鱼值累计己达临界点!】

【系统即将迎来3.0版本升级,预计将在下一次重大危机事件后完成。届时将解锁“领域”级被动技能,请宿主做好准备!】

领域级技能?孙连城来了点兴趣,不过比起这个,他还是觉得眼前的木星大红斑更有吸引力。

几天后,京州市公安局局长赵东来一脸凝重地敲开了孙连城的门。

“孙书记,大风厂那边情况不对。”

赵东来开门见山:“线人报告,王文革最近到处串联,情绪激动,很可能要采取过激行为暴力护厂。”

孙连城正戴着防静电手套,小心翼翼地擦拭望远镜镜片,头也没抬。

“有情况就按程序办嘛。”

他的声音隔着白手套,听起来有些模糊:

“你们公安局先出具详细的书面风险评估报告,附上情报来源、可能性分析和应对预案,

然后提交到'信访工作程序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我们再开会研究。”

赵东来张了张嘴,最后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等这套程序走完,黄花菜都凉了。

但他知道,跟孙连城说这些没用。只能憋着一肚子火,回去写那份该死的报告。

临近下班,孙连城办公室的红色电话突然响起。

来电显示是陌生的省委内部号码。

接起电话,听筒里传来温和而熟悉的声音。

“是连城同志吗?我是高育良。”

孙连城愣了一下。

高育良?

这位省委副书记主动给自己打电话?

“高书记,您好。”

“呵呵,连城同志,不要拘谨。”

高育良的语气出乎意料地亲切,像个关怀下属的老领导:

“最近京州的工作很出色嘛,侯亮平的案子处理得就很好,有章法,有智慧。”

孙连城不知道该怎么接话,只能含糊地应着。

高育良话锋一转,看似随意地问:

“对了,连城同志,你作为政法委书记,对我们省里正在推进的国企改制,

特别是其中涉及的工人权益保护问题,有什么看法?”

国企改制?工人权益?

孙连城脑子一片空白,他哪有什么看法。

只能用最官方的套话敷衍:

“这个…我认为要统筹兼顾,既要推进改革,也要保障民生…”

“哈哈,连城同志考虑问题很全面啊。”

高育良笑了笑,声音里带着某种意味深长:

“不过我听说,大风厂那边可能要出点状况,你作为政法委书记,要多留意啊。”

说完,高育良就挂了电话。

孙连城放下话筒,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一个省委副书记,半夜三更打来电话,不谈具体工作,只搞“亲切关怀”,最后还意有所指地“提醒”一句?

这通电话,本身就是最大的不正常。

他不知道高育良在算计什么,但他能嗅到一丝阴谋的味道。

不过……那又如何?

天塌下来有个子高的顶着,李达康不就是那个名誉组长么。

他摇摇头,将这丝疑虑甩出脑海,关了灯,哼着小曲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