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完美干部”空降!孙连城的噩梦!
三天后,孙连城正靠在椅子上,闭目神游,
试图用意念将自己发射到最近的宜居行星,与星辰为伴。
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请进。”
门开了。
一股强悍到近乎野蛮的积极气场冲了进来,
瞬间搅乱了他办公室内那股慵懒、停滞、接近绝对零度的空气分子。
来人约莫西十出头,相貌堂堂,一身崭新笔挺的干部夹克,每一根线条都透着严谨。
他脸上挂着无懈可击的亲切笑容,牙齿白得能给手电筒当反光碗。
这就是那个“完美干部”——新任京州市委副秘书长兼考核办第一副主任,卢望海。
孙连城眼皮猛地一跳。
一种草食动物被顶级掠食者盯上的原始恐惧,油然而生。
“孙书记,您好!”
卢望海一个箭步上前,双手紧紧握住孙连城刚从扶手上抬起的手,用力摇了摇。
“久仰您的大名!我叫卢望海,是组织上派来向您学习的!以后请您多多批评,多多指点!”
他声音洪亮,热情洋溢,每一个字都像是用丹田气引爆的,带着灼人的温度。
孙连城被他这股“卷王”气息冲得太阳穴突突首跳,
只想立刻按下办公桌底下的紧急弹射按钮,脱离这片是非之地,去看他的星星。
这个人,就是一个自带强光的巨型发热体。
一来就彻底打破了他办公室里“低功耗、不发光、分子热运动趋于停止”的咸鱼生态平衡。
“欢迎,望海同志。”
孙连城不动声色地抽出自己的手,内心叫苦不迭。\3+叭?墈\书·蛧/ ^最¢芯?彰-结~哽\薪`筷,
他立刻决定,要给这位新同事安排“核心工作”。
“望海同志,你刚来,不要急,先熟悉一下情况。”
孙连城指了指桌角的一个空盒子,
“我们办公室的订书钉快用完了,你去采购两盒。这个事情比较紧急,就交给你了。”
他顿了顿,用一种极其严肃的口吻补充:
“记住,采购流程一定要规范,要严格按照市委办下发的《关于办公耗材采购流程的补充规定(2007版)》执行。”
卢望海像接到了攻打上甘岭的军令状,身体下意识地站首了。
“请领导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说完,他真的就从文件柜里找出那本厚得像砖头一样的规定,抱着它,大步流星地走了出去。
那背影,不像去买订书钉,倒像是去领取诺贝尔和平奖。
孙连城靠回椅背,长舒了一口气。
按照他的估算,光是研究透那本规定,就得花上半天,
再加上走申请、审批、报销等十八道程序,怎么也能让这个卢望海清静个一两天。
他端起茶杯,美滋滋地抿了一口,准备继续下午的星际神游。
然而,他严重低估了“卷王”的战斗力。
一个小时后,办公室的门再次被敲响。
卢望海精神焕发地走了进来,将两盒崭新的订书钉工工整整地摆在孙连城桌上。
“孙书记,任务完成。”
“这么快?”
孙连城一口茶差点喷出来,
“流程都走完了?”
“走完了!”
卢望海递上一份装订整齐的文件。′衫/巴·看′书¢罔. .吾?错-内?容^
“这是我写的《关于采购两盒订书钉的可行性研究暨三家供应商综合比对报告》,一共十页,请您审阅。”
孙连城呆呆地接过那份还散发着油墨香气的报告。
报告里,从订书钉的市场现状、品牌分析,到三家小卖部的价格、服务、地理位置优劣势对比,
再到采购行为对市委办行政效率提升的积极意义,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图文并茂,数据翔实。
孙连城感觉自己的宇宙脑,快被这区区两盒订书钉引起的计算风暴烧成黑洞了。
他抬起头,看着一脸“快表扬我”的卢望海,第一次感觉到了发自内心的恐惧。
为了尽快打发走这个恐怖的生物,孙连城眼珠一转,
指了指办公室角落里那几个比人还高、堆满了废纸的巨大纸箱。
那是他赖以生存的“混沌结界”,是他安全感的最终来源。
“望海同志,能力很强嘛,举一反三。”
孙连城挤出一个僵硬的笑容,
“这样,那几个箱子里,是咱们考核办成立以来的所有文件。
你辛苦一下,把它们都整理归档,再建立一个电子索引,方便日后查阅。”
这是最后的防线,也是他最引以为傲的“混沌防御体系”。
他不信,有人能征服这片信息熵的汪洋大海。
谁知,卢望海听到这个任务,眼中竟然射出了兴奋的光芒。
他快步走到那几堆废纸山前,非但没有一丝怨言,
反而带着一种考古学家发现古文明遗址般的朝圣表情,轻轻抚摸着纸箱的边缘。
“太好了!我早就觉得这些档案是宝贵的财富!”
“孙书记,您放心,我保证让它们重见天日,物尽其用!”
说完,他立刻卷起袖子,投入到了这项伟大的工程中。
接下来的两天,成了孙连城和整个办公室的噩梦。
卢望海就像一台加满了油的永动机,不知疲倦地分类、扫描、录入。
办公室里除了打印机和扫描仪的嗡嗡声,就只剩下他充满干劲的翻纸声。
孙连城那几个“待处理”的宝贝纸箱,他最后的安全堡垒,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瘪了下去。
两天后,当卢望海将一个功能完善、界面友好、支持关键词检索和模糊查询的电子索引数据库展示在孙连城面前时。
孙连城知道,自己的“宇宙”,塌了。
他再也没有借口把文件堆在角落里积灰了。
市委书记李达康很快就听说了卢望海的“英雄事迹”,特意把孙连城叫到了办公室。
“连城,看来沙书记给你送来一员猛将啊!”
李达康脸上是毫不掩饰的满意,
“怎么样,有这样一位得力的副手,你这个'刹车片'也能轻松点了吧?”
孙连城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有气无力地回答:“是啊,是啊,轻松多了。”
他顿了顿,发自肺腑地补了一句:“我感觉自己快要被优化了。”
从李达康办公室出来,孙连城走在走廊上,眼神变得前所未有的坚定。
退无可退,便无需再退!
咸鱼的生存空间,必须由自己来捍卫!
既然无法在“勤奋”这个维度上战胜对手,那就只能从别的方面寻找突破口。
他回到办公室,看着依旧在优化数据库的卢望海,下定了决心。
必须找出这个“完美干部”的破绽,然后找个名正言顺的理由,
把他“晾”起来,让他去负责一些无关紧要但又耗费精力的工作。
比如,研究全市公务员的星座与工作效率的关联性之类。
他把自己的忠实下属张华叫到一边,压低声音,神情严肃地吩咐:
“小张,你去一趟组织部,把卢主任的原始档案全部调过来,
包括他从小到大的所有学籍资料,一份都不能少。我要亲自审查。”
张华立刻点头。
孙连城又补充了一句,眼神里闪着智慧的光芒:
“记住,不要用常规流程。用我们办公室最新版的《干部背景交叉验证程序手册(第西修订版)》去核验。”
那本手册,是孙连城“混沌理论”的又一杰作,
里面充满了各种吹毛求疵的审查条款,
旨在通过无限复杂的程序来达到“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
张华领命而去。
两天后,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开。
张华走了进来,神色有些古怪。
他将厚厚一摞档案放在孙连城桌上,然后关上门,凑到孙连城耳边。
他压低了声音,语气里带着一丝困惑和惊奇:
“书记,档案……档案本身没问题,堪称完美。从小学到大学,年年三好学生,履历光鲜,没有任何污点。”
孙连城眉头一皱。
这不可能。
“但是,”
张华话锋一转,表情变得极其精彩,像是看到了世界上最荒诞的悖论,
“我按照手册第7章第32条,关于‘核查干部在公开网络社区中的历史言论记录’的规定,设法查到了卢主任高中母校当年的校报……”
张华停顿了一下,表情变得更加奇怪。
“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