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给我鞠躬,我慌得一批!

国家级金奖的荣誉,就像一场十二级台风,一夜之间彻底改变了孙连城在舆论中的形象。.2.叭′墈!书¨王· _吾·错?内/容*

之前骂他最狠的几家主流媒体,第二天齐刷刷调转枪口。

那变脸速度,让孙连城怀疑这些编辑都练过川剧。

《前线》发表评论员文章,标题赫然写着《为“孙连城式”想象力喝彩》。

文章盛赞孙连城同志“打破思想禁锢,以超凡勇气和智慧探索国企改革无人区,这种敢于向旧体制挑战的精神,值得所有干部学习。”

孙连城看到这里,差点把茶水喷出来。

他记得清清楚楚,一个月前这家媒体还在头版头条把他批得体无完肤,说他是“不务正业的典型”。

《经济观察报》刊发了王庚院士的独家专访。

王院士对孙连城的方案不吝赞美,称其为“管理哲学的伟大尝试”,并断言“提出这个方案的人,一定有着极为深邃的哲学思想和宏大的世界观。”

孙连城忍不住苦笑。

如果王院士知道这个方案其实是他为了“作死”胡编乱造出来的,不知道会是什么表情。

一时间,孙连城从“宇宙书记”这个略带嘲讽的绰号,一跃成为“最具想象力的改革家”、“思想先行者”、“新时代理论创新者”。

他之前在各种场合说过的关于宇宙、星辰的“胡言乱语”,被各路专家学者翻出来,进行了全新的高大上解读。

“'我们的烦恼在宇宙面前不过是一粒尘埃'——这体现了孙连城同志超脱的个人得失观,只有拥有这种格局,才能真正做到心底无私,一心为公!”

某知名专家如是说。

“'仰望星空,才能看清脚下的路'——这说明孙连城同志始终在进行更高维度的战略思考,他不是不看重眼前的苟且,而是在为诗和远方谋篇布局!”

一位哲学教授在电视访谈中激动表示。/天¨禧`暁+说

甚至连他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也被解读为“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信念的坚持”。

孙连城看着这些报道,头皮发麻,浑身起鸡皮疙瘩。

他发现自己以前为了摸鱼说的每一句屁话,现在都成了闪闪发光的至理名言,被镶上金边,挂在理论的圣殿上。

这种感觉,就像看着别人把自己随手扔掉的垃圾当成稀世珍宝供奉起来,既荒诞又恐怖。

最让他哭笑不得的,是当初那篇把他骂火的报道。

那个叫吴迪的记者,连夜写了一篇“反转”文章。

标题更加耸人听闻——《我错了,我们都错了——重新认识改革家孙连城》。

文章里,吴迪痛心疾首地“忏悔”自己当初的“浅薄”和“有眼不识泰山”。

说自己只看到了方案的表象,却没有理解其深刻内涵。

然后话锋一转,把自己从批评者巧妙塑造成最早发现这颗“蒙尘明珠”的伯乐。

他说自己当初写那篇报道,就是为了“引起更广泛的讨论”,是为了“让真理越辩越明”。

孙连城看着这篇文章,胃里翻江倒海,差点当场吐出来。

他算是见识到了什么叫文人的无耻,什么叫睁眼说瞎话的最高境界。

这些媒体人的脸皮厚度,估计能首接用来做防弹衣了。

然而,这些都还只是开胃小菜。

真正让他崩溃的事情,很快就来了。!我′得?书¢城¨ `最_歆?璋!結`哽*欣,快~

这天下午,市委书记叶重的秘书亲自过来,请他去叶书记办公室一趟。

那个平时见了他都爱理不理的秘书,现在说话的语气恭敬得让孙连城都有些不适应。

孙连城心里咯噔一下。

知道躲不过的终究还是来了。

他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向市委大楼,每一步都像是走向刑场。

一进办公室,他就看到市长高建也在。

两人看到他,表情都有些复杂和尴尬,像是做错了事的小学生见到班主任。

叶重书记让他坐下,脸上挤出一个僵硬的笑容,然后从桌上拿起一份文件递给他。

“连城同志,你先看看这个。”

叶重的声音里带着复杂情绪。

孙连城接过来一看,瞳孔骤然一缩,手都开始微微颤抖。

那是一份盖着国家部委大红印章的正式函件。

印章鲜红如血,向他宣告着不祥的预兆。

函件内容很简单,首先是祝贺北莞市的孙连城同志获得本次大赛金奖,为东粤省争了光。

然后,重点来了——

函件中明确要求:希望东粤省委和北莞市委,能够“高度重视、全力配合孙连城同志,尽快将这一先进的改革思想,选择合适的国企进行试点推广,争取早日出成果、出经验。”

函件末尾还提到,为了表示对这项创新工作的支持,部委将“尽快派遣一个由王庚院士领衔的顶级专家组成的观察团,前来北莞,对试点工作进行全程的'学习'与'协助'。”

学习?

协助?

孙连城看着这两个词,眼前发黑,天旋地转。

整个世界都在跟他开玩笑。

这哪里是学习和协助,这分明就是派了一群大神过来监工!

而且还是全程监工,24小时无死角监控的那种!

这意味着,他那个纯粹是为了“作死”而胡编乱造出来的方案,现在必须硬着头皮,在全国最顶级的专家眼皮子底下,去真刀真枪地执行了!

“完了,这回死定了。”

孙连城心里一片冰凉。

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被推上砧板的鸭子,而且还是要在米其林三星大厨面前被宰杀的那种。

“咳咳。”

叶重书记清了清嗓子,打破沉默。

“连城同志,省里对这件事非常重视,刚刚省委周书记还亲自打电话过来,要求我们北莞一定要把这个试点工作当成头等大事来抓,要把它打造成我们东粤省,乃至全国国企改革的一张新名片!”

叶重说话时,眼神中带着复杂情绪。

既有期待,又有忐忑,还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敬畏。

一旁的高建市长也站了起来,走到孙连城身边。

脸上带着一种孙连城从未见过的、近乎谦卑的笑容。

那笑容看起来比哭还难看,让孙连城想起小时候看过的恐怖片。

“连城同志。”

高建的声音里充满了“真诚”,声音都有些颤抖。

“之前,是我,是我们,思想僵化,眼界太低,没能理解你方案里的深意。我在这里,要向你做一个深刻的检讨。”

说着,他竟然真的朝孙连城微微鞠了一躬。

那动作标准得像是练过一样。

孙连城吓得差点从沙发上弹起来,心脏都快跳出嗓子眼了。

这是什么情况?

市长给他鞠躬?

这不是要他的命吗?

“高市长,你这是干什么,使不得,使不得啊!”

孙连城慌忙站起来,想要去扶高建,但又不敢真的碰到他。

“使得!”

高建首起身,一脸严肃地说道,眼神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

“知错能改,是我们党的好传统。连城同志,你放心,接下来,市里会成立最高规格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我亲自担任组长,你担任常务副组长和总设计师!”

“你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政策给政策!”

“我们北莞市砸锅卖铁,也一定全力支持你的试点工作!”

高建说话时拳头紧握,声音铿锵有力,像是在宣誓。

孙连城看着高建那张写满了“悔过”和“期待”的脸,听着他铿锵有力的保证,内心一片绝望。

这种感觉,就像被人强行塞进了一辆失控的过山车。

而且还是那种没有安全带的。

他知道,自己这回是真的被架在火上烤了。

而且,下面还坐着一群国家级的专家,拿着鼓风机,对着他使劲地吹。

这火,想不旺都难。

他现在别说躺平了,连翻个身,可能都会被当成一种全新的“燃烧姿态”,被写进观察报告里,然后在全国推广。

想到这里,孙连城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他仿佛己经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每天被一群专家围观,每一个动作都被分析,每一句话都被解读,每一个表情都被记录…

“我的星星……我的宇宙……离我越来越远了……”

孙连城在心里发出一声哀嚎,那声音凄厉得连他自己都觉得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