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装神弄鬼,意外成真

精密仪器厂的改革试点初见成效。^0\0?暁¨说^网′ \醉¨欣,章-踕^更~鑫¢哙¨

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在北莞市的政商两界传开了。

一时间,孙连城在北莞的声望,达到了一个非常微妙的高度。

说他好吧,他搞出来的东西,没人能看懂,神神叨叨的,像个半疯的神棍。

说他不好吧,他随手搞出来的东西,竟然真的能出成果,连中科院的院士都对他赞不绝口,仿佛真有几分通天本领。

“孙书记真是深不可测啊,那套量子纠缠理论,我研究了一个月都没看懂,结果他随口一说就能应用到企业管理上。”

“听说他办公室里全是天文望远镜和星图,据说他能从星象中预测经济走势。”

“别瞎说,不过我确实听说他上次开会时,看了眼窗外的月亮,就突然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结果还真管用。”

于是,所有人都形成了一个共识:孙书记是个高人,是个奇人。

他的所作所为,不能用常理来揣度。

渐渐地,没人再敢小瞧他,但也没人敢轻易去接近他。

他在众人眼中,成了一个神秘的、不可预测的、带着某种“天运”的存在。

对于这种变化,孙连城本人是乐见其成的。

他将这一切都归功于“运气”和“意外”,心安理得地继续在办公室里研究他的宇宙星图,摆弄他的天文望远镜。

“装神棍也有装神棍的好处,至少没人敢随便打扰我了。”孙连城一边调整望远镜焦距,一边自言自语。

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躲过这阵“风头”,让所有人都把他忘了。

然后他就可以继续自己安逸的咸鱼生活,每天看看星星,喝喝茶,混吃等死。,小-税-宅+ ~首¨发_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就在北莞市因为一场小小的国企改革而沾沾自喜时,一场真正的风暴,正在太平洋彼岸悄然酝酿。

华尔街,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引发了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

最初,人们还觉得这事离自己很遥远,不过是西方资本家们的自我消化。

但很快,这股寒气就跨过重洋,传导到了中国这个世界工厂。

北莞市,作为外向型经济的桥头堡,感受到的寒意尤为刺骨。

无数工厂的海外订单在一夜之间被取消,那些曾经趾高气扬的外商,现在连电话都懒得打一个。

港口的集装箱堆积如山,像一座座钢铁坟墓,埋葬着无数企业的希望。

曾经繁忙的生产线变得冷冷清清,机器的轰鸣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工人们焦虑的窃窃私语。

仅仅一周时间,就有超过200家中小企业宣布停产,涉及工人近十万人。

市长高建急得团团转,他这个“一把手”,第一次感受到了无力感。

可他心里清楚,这一切仿佛都在那位“宇宙书记”的预料之中。

就在三个月前,孙连城就莫名其妙地提过什么“金融黑洞理论”,当时所有人都觉得他在胡说八道。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看似神神叨叨的话,竟然都应验了,简首细思极恐。

“万物凋零……这不就是黑洞的吞噬效应吗?”高建在办公室里踱步,手里紧握着孙连城当初的那份神秘报告。

报告上还留着他当时嗤笑时留下的茶渍,现在看来格外刺眼,像是对他当初轻视的无声嘲讽。,墈_书¢屋·晓/税·罔- \更`芯·嶵?筷¢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北莞的经济命脉,就系在这些出口企业身上。

一旦这些企业大面积倒闭,随之而来的,将是失业潮、社会动荡和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他立刻召集了全市所有相关部门的紧急会议,商讨应对之策。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要命,连空气都似乎凝固了。

发改、经信、商务等部门的负责人,轮流汇报着各种触目惊心的数据。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代表着一家企业的挣扎和无数工人的饭碗。

“截至昨天下午,己有327家企业申请延期支付工资,其中83家己经资金链断裂……”

“港口货物吞吐量较上月下降43%,创十年来最大跌幅……”

“预计本月失业人数将突破15万,社会稳定压力陡增……”

在这些报告声中,有人偷偷议论起来,声音压得极低,却掩饰不住那种敬畏。

“你们还记得孙书记当初那个'金融黑洞理论'吗?他早就预言过这一切。”

“当时我还笑话他呢,现在看来,我们才是井底之蛙。”

“别说了,我那时候还在会议上公开质疑过他的方案,现在脸都被打肿了。”

“听说他昨天晚上在天台上观星时,对秘书说了句'木星逆行,金融必乱',我当时还以为他在念咒语呢。”

孙连城作为分管企业发展的副书记,也被要求参加了这次会议。

他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全程听着那些他根本听不懂的经济术语和数据分析。

什么Cpi,什么pmi,什么次贷危机,在他听来,都是天书。

“这些人在说什么?怎么感觉比我的星象图还难懂?”孙连城心里嘀咕。

在他听来,这些术语都不如窗外那颗金星的相位变化来得有吸引力。

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赶紧开完会,我好回去继续观测我的太阳黑子。

今天的太阳活动特别频繁,错过了就要等好几天,那才是真正的大事。

但他没注意到,整个会议室里,时不时有人悄悄瞄向他。

那些眼神里,既有敬畏,又有期待,还有一丝恐惧。

仿佛在看一个能够预见未来的神秘存在,一个掌握了宇宙奥秘的先知。

“孙书记,您对这次危机有什么看法?”经信委主任突然问道,声音中带着明显的期待。

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这位“神棍书记”的金口玉言。

孙连城被问得一愣,脑子里闪过无数星象图和天体运行轨迹,却没有一个与经济有关。

“呃……”他清了清嗓子,随口道,“天体运行,自有规律。金融市场,亦是如此。”

“黑洞吞噬一切,却也会因霍金辐射而蒸发。这场危机,不过是宇宙规律在人间的投影。”

说完,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只是把天文学知识和经济危机硬生生拼在了一起。

但会议室里,却响起了一片若有所思的低语声。

“深刻!”

“太深刻了!”

“孙书记是说,这场危机有自我修复的机制?”

“不,他是说我们不能对抗规律,要顺势而为!”

孙连城听着这些解读,差点没笑出声来。

会议开了一整个下午,也没讨论出什么实质性的对策。

那些专家们提出的建议,要么是“加大财政投入”,要么是“优化产业结构”。

听起来都很有道理,但具体怎么操作,谁也说不清楚,就像是在给溺水者画饼。

更要命的是,这些方案在孙连城的“金融黑洞理论”面前,显得格外苍白无力。

那份报告里明确提到过:“对抗黑洞的唯一方法,不是投入更多物质,而是远离事件视界。”

虽然没人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但现在看来,大规模投资救市,岂不是正好落入了“黑洞陷阱”?

“孙书记当初是不是己经预见到了这一切?”财政局长小声问身边的人。

“肯定的,你没看他那份报告吗?简首就是未卜先知啊!”

“我听说他办公室里有一台特殊的望远镜,能看到平行宇宙的未来。”

“别胡说,那是天文望远镜,不过听说他确实能从星象变化中预测经济走势。”

孙连城听着周围人的窃窃私语,只觉得荒谬至极。

“我要是真有这本事,还用在这当官?早去华尔街割韭菜了。”他在心里默默吐槽。

最后,高建市长一脸疲惫地宣布散会,眼角的皱纹比早上多了几道。

但特意留下了几位核心的领导,其中就包括孙连城。

“连城同志,你留一下。”

高建的声音有些沙哑,眼中布满了血丝,但更多的是一种近乎虔诚的期待。

孙连城心里咯噔一下,暗道不妙,这表情他太熟悉了。

“完了完了,这是要给我安排什么苦差事了,我的咸鱼生活又要被打扰了。”

他看了眼窗外,太阳己经西斜,今天的黑子观测恐怕是泡汤了。

“高市长,有什么指示?”孙连城硬着头皮问道,心里己经开始盘算怎么推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