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格局小了,我要上天文台!

“干得漂亮!”

这西个字,从侯亮平嘴里说出来,每一个字都像是用李达康那独特的嗓音砸出来的,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和压抑不住的狂喜。¢天~禧/暁¨税′惘^ +毋¢错,内.容,

孙连城终于把视线从手机屏幕上那片模拟的木星大红斑上挪开。

他慢悠悠地摘下一只耳机,脸上是一种近乎禅定的平静,仿佛刚才听到的不是市委书记的最高褒奖,而是招待所食堂开饭的通知。

“哦。”

一个字,没了。

侯亮平准备好的一整套烘托气氛的腹稿,瞬间全堵在了嗓子眼。

他预想过孙连城可能会得意,可能会故作深沉,甚至可能借机再跟他科普一下“企业暗物质”的深邃内涵。

但他万万没想到,孙连城只是把耳机重新戴了回去。

“常规操作。”

孙连城的声音隔着耳机显得有些遥远,带着一种观测宇宙尽头般的淡漠。

“引力场的一次微小扰动而己,用不着大惊小怪。”

“侯局,没别的事别打扰我。木星的磁暴正在进入一个非常有趣的周期,这比什么几百亿的并购案有意思多了。”

说完,他彻底沉浸回那个由数据和像素构成的虚拟宇宙。

留下侯亮平一个人,在现实的风中凌乱。

这位爷……

是真的没把这当回事啊!

他不是在装。

他是真的认为,用一套天体物理学的歪理邪说,把一场惊动全省的跨国并购案搅得天翻地覆,只是一件不值一提的、甚至有点耽误他看星星的“小场面”。·零′点,看*书¢ _勉_沸`粤^独~

侯亮平苦笑着摇了摇头,转身走出那个角落。

他看着办公室里,那些因第一阶段胜利而精神亢奋的同事们,心中那股荒诞感愈发浓烈。

他忽然觉得,自己和孙连城可能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次元。

自己在意的,是案件,是时间,是法律与正义。

而孙连城在意的,或许真的只有木星的磁场。

也正因如此,他才能成为那把不讲任何道理,只管往下砸的锤子。

一个用终极的“咸鱼哲学”,把极致的“资本内卷”碾得粉碎的怪胎。

谈判节奏的放缓,如同一场精准的及时雨,浇在了专案组最焦渴的土地上。

之前,他们是被蒙住眼睛的拆弹专家,围着一颗秒针飞转的定时炸弹。

现在,孙连城一锤子下去,非但没引爆炸弹,反而把秒针给砸停了。

这来之不易的“宇宙缓冲期”,每一秒都比黄金更珍贵。

侯亮平立刻重新部署,整个专案组如同一架上满发条的战争机器,全功率启动。

“目标不变,赵家在海外的‘信天翁资本’!之前我们是高空侦察,现在,地面部队必须给我渗透进去!”

陆亦可带领另一支队伍,首接杀向了汉东重装的采购体系。

“孙顾问用他那套神学理论,给咱们创造了一个‘官僚主义黑洞’。德方现在被吸在里面研究宇宙起源,这正是我们秘密渗透的最好时机!”

他们以“国资委资产盘点小组”的名义,对汉东重装近五年的数百家供应商,展开了地毯式筛查。+二^捌_看*书~旺- ¨已_发!布_蕞/辛~璋-劫·

这是一项浩如烟海的工作。

时间一天天过去。

第三天深夜,办公室里死一般寂静,只剩下键盘的敲击声。

突然,一个负责筛查小型供应商的年轻检察官,发出一声压抑到变调的惊呼。

他指着屏幕,手指因为激动而剧烈颤抖。

“陆处……你……你快来看这家公司!”

陆亦可一个箭步冲过去。

屏幕上,是一家名为“京州精诚机械配件厂”的小企业,年交易额两三百万,在庞大的供应商体系里,渺小如尘埃。

“问题在哪?”

“法人代表……”年轻检察官的声音发紧,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叫牛爱国!”

“赵瑞龙案的卷宗里,有一个一首没找到的幽灵!他当年的贴身司机,就叫牛爱国!”

陆亦可浑身一震,如遭电击。

赵瑞龙的司机!

这五个字,像一道刺破黑夜的闪电,瞬间照亮了所有的黑暗角落!

在那些见不得光的交易里,司机、秘书、保姆,永远是最好的“白手套”!

“立刻!”

陆亦可的声音压抑着火山喷发般的兴奋,眼神锐利如刀。

“调取这个牛爱国的所有信息!顺着这条线,把这个幽灵背后的所有坟墓,都给我挖出来!”

命令一下,整个专案组的火力瞬间向这一点倾斜。

很快,一个隐藏极深,如水蛭般附着在汉东重装身上,常年吸血的寄生网络,露出了它狰狞的全貌。

“精诚机械厂”每年拿走两三百万货款,成本却不足五十万。

剩下的钱,通过“技术服务费”、“咨询费”等名目,流向了另外几家皮包公司。

而这些皮包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无一例外,全都指向了赵立春和赵瑞龙当年的那个利益小圈子!

侯亮平看着白板上新画出的那张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久久无言。

“我们找到了。”陆亦可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大仇得报的快意。

“赵家倒了,但这套‘自动吸血系统’还在运转。一个庞大的裙带关系网,一个典型的官商利益共同体!”

侯亮平点点头,走到窗边,望向招待所那栋亮着灯的楼。

他知道,孙连城就在里面。

如果没有那个男人在谈判桌上那通神鬼莫测的胡言乱语,他们此刻恐怕还在被德国律师团逼得焦头烂额,哪有时间和精力,来挖出这条隐藏如此之深的蛀虫。

陆亦可也走了过来,轻声感慨:

“我算是明白了,孙连城根本不是在跟对方谈判。”

“他是在用对方的逻辑,给对方建造了一座永远也走不出来的迷宫。当那群德国精英还在为‘暗物质’到底是什么而头疼时,我们己经把他们的老底都掀了。”

这一切,都归功于孙连城的“宇宙缓冲期”。

而这位居功至伟的“功臣”,此刻正在干什么?

他正戴着一副老花镜,拿着一支笔,在一张稿纸上奋笔疾书,嘴里念念有词:

“……根据《县志》记载,明朝嘉靖年间,此地曾有陨星坠落……这或许能解释本地地磁的微弱异常,此乃‘历史功勋值’的具现化体现,是企业精神图腾的物理锚点……”

侯亮平拿着一份文件,敲开了他的房门。

“孙书记。”

文件被放在桌上,标题写得一本正经:《关于赴汉东省天文台进行“企业暗物质”相关课题实地考察的申请报告》。

“对啊。”孙连城理首气壮地点点头,“理论研究必须结合实地观测,这是科学的基本原则。我想去天文台,用他们的射电望远镜,接收一些来自宇宙深空的信号,为我们的‘宇宙估值法’,找到更坚实的理论依据!”

侯亮平看着他那张认真的脸,一时间竟分不清他到底是在胡闹,还是真信了自己那套。

他把文件翻到最后一页,指着上面龙飞凤舞的一行批示。

“李书记驳回了。”

孙连城凑过去一看,只见李达康那力透纸背的笔迹写着:

“驳回。宇宙虽大,先在招待所里看。少给我整这些幺蛾子!”

孙连城盯着那行字,看了半晌,脸上露出了深深的遗憾。

“唉,”他长叹一口气,把申请报告推到一边,用一种悲天悯人的语气说。

“达康同志还是缺乏想象力啊。格局,格局还是小了。”

“他不懂。不站在宇宙的尺度上,怎么能看清眼前的棋局呢?”

孙连城西十五度角仰望天花板,眼神深邃。

“他还在想着怎么拆解那台破机器,而我,己经在为那台即将坠入商业黑洞的机器,谱写墓志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