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一盆破文竹,你不要过来啊!
长篇大论的汇报,被压缩成三言两语。
唇枪舌剑的讨论,化作意味深长的点头与摇头。
效率是否提高尚不可知,但领导们的威严,确实因此平添了几分高深莫测。
孙连城,就在这种诡异的氛围里,被动地成为了北莞政坛最特殊的存在。
他不想当大哥。
却被一群狂热的小弟用理论和行动,硬生生焊死在了一座他自己都看不懂的神坛之上。
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次该死的沉默,都被信徒们放在显微镜下,解读出万千种深意。
叶重与高建的斗争,也因“孙氏心学”这个巨大且不可控的黑洞的出现,进入了一个暂时的“战略平衡期”。
高建不敢再上马任何大型项目。
他怕了。
他怕自己呕心沥血的工程,在“熵增学派”那群疯子的笔下,转眼就变成“加速城市热寂的无效耗散”,然后又是一纸内参,首送省里。
他现在开会,但凡听到“形象”、“景观”、“地标”这类词,后脑勺都发凉。
而叶重,则把孙连城当成了一张核按钮。
一张他自己都不知道发射密码的核按钮。
他乐于见到高建的锐气被这股玄学力量磨平,但同时,他对这股力量本身,也充满了忌惮。
他发现自己根本无法驾驭这帮“天道派”。
他们不求升官,不求发财,只求“悟道”。
这种无欲无求的状态,让他们坚不可摧。
于是,北莞政坛出现了一幅奇景:改革派偃旗息鼓,保守派小心翼翼,两边都绕着孙连城这个“黑洞”运行,谁也不敢靠近,生怕被那恐怖的引力撕成碎片。?鑫_顽~夲-榊?颤¨ ^更¨辛?嶵.全^
孙连城因此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清净。
办公室的电话一天都响不了一声,文件薄得像小学生的练习册。
他可以整天整天地望着窗外的云卷云舒,无人打扰。
可他,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他就是个穿着便装的观众,被迫坐在第一排。
偏偏台上所有穿着戏服的疯子,都指着他,高呼他为“导演”,盛赞他那见鬼的剧本。
这种感觉,让他浑身汗毛倒竖。
他开始怀念在汉东光明区当区长的日子。
虽然要应付李达康的雷霆之怒,要处理丁义珍的烂摊子,憋屈得像个受气包。
但至少,那个世界的逻辑是正常的。
一加一等于二。
物理定律只用来解释自然现象。
可在这里,在北莞,一加一可以等于整个宇宙!物理定律能变成最锋利的政治武器!
他一句抱怨,能掀起一场行政改革。
他一句牢骚,能发动一次安全排查。
他看着窗外,北莞依旧车水马龙。
可在他眼里,这里的每一盏灯光,都充满了算计;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闪烁着“过度解读”的诡光。
他过去热爱星空,因为那让他感到自身的渺小。
现在他不敢看了。
他怕自己多看猎户座一眼,第二天就会有内参出炉,论证“猎户腰带三星”对他市“三驾马车”经济战略的伟大启示。
这种平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兰_兰*闻′血¢ ,庚,新¨罪?全¨
只要他还坐在这,只要那个该死的“宇宙心学研究会”还存在一天,麻烦就会像催命的冤魂,再次找上门。
不行。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必须逃离!
孙连城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打开电脑,手指在键盘上颤抖着,最终输入一行字:“如何才能合理合法地申请长期病假”。
慢性疲劳综合症。
植物神经紊乱。
重度焦虑。
他觉得每一条都像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
然而,他还没来得及细化“跑路计划”,一个新的、由他亲手制造的巨大麻烦,己经自己长腿,送上了门。
“咚咚。”
秘书小王推门进来,脸上洋溢着一种混合了崇敬与狂喜的复杂神情。
他怀里,还捧着一盆绿植。
一盆文竹,枝叶疏朗,配着古朴的紫砂盆。
孙连城的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攥住,猛地停跳半拍。
“孙书记,”小王将文竹轻轻放在办公桌的角落,那个位置阳光正好。“这是研究会的同志们,特意为您选的。”
他盯着那盆无辜的文竹。
眼前的文竹,哪是什么清雅盆栽,分明是一颗倒计时的核弹!
小王的声音无比真诚:“赵老师他们说,您最近为全市的‘磁场稳定’耗费了太多心神。这盆文竹最能清心安神,调节气场,帮您构建一个‘低熵’的个人微环境。”
完了。
孙连城脑子里只剩下这两个字。
这哪里是植物,这分明是研究会安插在他身边的“监听器”,“解读源”!
他要是说:“这盆文竹长得不错。”
他们会不会立刻发表文章,论证“绿植生长与城市绿化覆盖率的内在哲学关联”?
他要是说:“这土有点干,该浇水了。”
他们是不是又要掀起一场“关于城市供水系统优化与资源有效利用的思考”?
他要是手一抖,不小心碰倒了……
天啊。
那恐怕会被解读成“导师对现有脆弱生态体系发出的严重警告”!整个北莞的园林绿化系统都要抖三抖!
这不是一盆植物。
这是一场最高难度的排雷作业。
不行,这东西绝对不能留在这里!
孙连城的大脑飞速运转,冷汗从额角渗出,他必须想一个万无一失的说法。
许久,他抬起头,用一种尽可能平淡,又带着几分超然物外的语气,对小王说:
“有心了。不过,植物嘛,还是在自然环境里生长最好。”
他停顿了一下,酝酿着最关键的后半句,力求每个字都无懈可击:
“小王,找个地方,让它顺其自然吧。”
“顺其自然”。
孙连城在心里默念了一遍,长舒一口气。
妙啊。
这西个字,既表达了关爱,又符合道家“无为而治”的哲学,完美契合他“天道派导师”的人设。
最重要的是,足够模糊!
把一盆植物放到一个地方,让它自己长,还能解读出什么花样来?
然而,他再一次,也是最致命地,低估了信徒的脑补能力,以及“言出法随(歪解版)”光环那毁天灭地的威力。
小王听到“顺其自然”西个字,身体猛地一震!
他看着孙书记那云淡风轻的表情,眼神瞬间就变了。
那双眼睛里,原有的崇拜,此刻如同被投入了核燃料,瞬间迸发出亿万度的光和热!
他懂了。
他彻底懂了!
导师,又一次降下了神谕!
这怎么可能是在说一盆小小的文竹?!
导师的境界,早己超脱万物!
他是在借这盆文竹,点拨他们,指明研究会下一步的行动方向!
“顺其自然”!
这西个字,在小王的脑海里,瞬间被拆解、重构、升华!
——停止那些刻意的、干涉性的“降熵”行动!
“降盐减负”和“磁场排查”,虽然有效,但本质上仍是“有为”之举,是“术”的层面!
——导师是在告诉他们,真正的“低熵”,不是去修修补补,而是要去构建一个能让系统“自我净化”、“自我调节”的健康生态!
——要让好的制度、好的人才,像文竹一样,在自然的环境中,自己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而那些坏的、不健康的因素,也会在这个生态中,自然地被淘汰、消亡!
这才是“道”的层面!
这才是“无为而无不为”的最高境界!
小王的大脑里,一场猛烈的思想风暴己经刮过。
他抬起头,看着孙连城,眼神无比坚定,仿佛一个领受了最高指令的圣殿骑士。
他郑重地、用力地点了点头,声音里带着一丝被点化的颤音:
“书记,我明白了。”
说完,他小心翼翼地捧起那盆文竹,如同捧着一件神圣的法器,转身退出了办公室。
孙连城看着小王离去的背影,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