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被猫报恩,还是被系统报复?
那篇名为《“猫有猫道”:一个社区的治理奇迹》的报道,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深水炸弹。
激起的涟漪,迅速演变成席卷全国的滔天巨浪。
第二天一早,和谐里社区的大门,就成了北莞市最热门的打卡地。
来自天南地北的考察团,开着各式各样的公车,把社区外那条清净的马路堵得水泄不通。
车牌从“京”、“沪”到“新”、“藏”,几乎凑齐了一套中国地图。
张建国主任彻底迎来了他的人生高光时刻。
他脱下那件半旧的夹克,换上了一身挺括的深灰色中山装,头发用发蜡梳得一丝不苟,在阳光下闪着自信的光。
他站在社区门口,身边围着一圈又一圈举着手机、扛着摄像机的记者,以及一群正襟危坐、手拿笔记本的各地社区干部。
“张主任,请问‘生物监控网络’这个概念,您最初是如何构想的?”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干部挤上前,满脸崇拜。
张主任清了清嗓子,手臂一挥,指向不远处正在悠闲舔爪子的狸花猫“福尔摩斯”。
“同志们,看!”
他的声音洪亮而富有磁性。
“我们不能用‘监控’这个冰冷的词汇。”
“这是‘生态哨兵’,是‘数据节点’!”
“我们的核心思想,源自孙书记的伟大指示——‘以科技弥合生态裂痕’!”
“我们不是在监视,我们是在‘共生’!是构建一个人与自然、数据与情感和谐统一的‘社区生命共同体’!”
一番话说得考察团的干部们如痴如醉,纷纷低头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记录着每一个字。~s,h!u·b`x!s`.?c.o-m?
“福尔摩斯”被几十道火热的目光看得有些不自在,它站起身,伸了个懒腰,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走到一位来自南方的女干部脚边,用头蹭了蹭她的裤腿。
女干部受宠若惊,激动得声音都变了。
“它……它在跟我互动!这是不是就是您说的‘情感链接’?”
张主任含笑点头,一脸高深莫测。
“万物有灵。当你用善意去拥抱生态,生态自然会回馈你最温暖的拥抱。”
“这就是孙书记‘猫有猫道’哲学思想的实践体现!”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而这一切的“总设计师”,风暴的中心,孙连城,此刻正躲在市委大院自己那间清净的办公室里,试图隔绝外界的一切喧嚣。
他刚给那盆文竹浇完水,正准备泡上一壶今年的明前龙井。
办公室的电话,像被设定了夺命连环call,一遍又一遍地响起。
他不接。
他知道,电话那头,不是媒体的采访邀约,就是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
他只想当一只缩在壳里的蜗牛。
手机屏幕也亮个不停,新闻推送的弹窗争先恐后。
他瞥了一眼,一条加粗的标题让他眼角狠狠一抽。
《社会学观察:从“猫有猫道”看基层治理的颠覆性革命》。¨6_腰,墈¨书^旺, ¢追?罪¢芯\彰,洁_
作者是北莞大学一位知名的社会学教授。
孙连城点开,只看了个开头,就感觉自己的血压计指针正在疯狂右摆。
文章里写,他孙连城一句“猫有猫道”,蕴含了深刻的东方智慧与后现代治理哲学,开创性地提出了“生防”概念,让每个罪犯都处于“薛定谔的被监视”状态,是对传统安防理念的颠覆性革命……
“狗屁!”
孙连城低声骂了一句,把手机倒扣在桌上。
这哪里是学术论文。
这分明是一篇写给自己的悼词。
每一个字,都在为他那简朴的、摸鱼的、与世无争的咸鱼梦想,钉上棺材板。
他烦躁地站起身,走到窗前。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了。
“请进。”他有气无力地应了一声。
门开了,走进来的是市公安局的孟川,身后还跟着一位市委政法委的领导。
两人手里,共同捧着一个用红布盖着的长条状物体。
孟川的脸上,再也没有了那天的冷硬,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敬佩、感激和几分不好意思的复杂神情。
“孙书记!”孟川的声音中气十足。
“给您添麻烦了!”政法委的领导也满面春风。
孙连城心里咯噔一下。
一种名为“公开处刑”的预感,攥住了他的心脏。
“有事吗?”他故作平静。
孟川和政法委领导对视一眼,猛地将手中的红布掀开。
一面巨大的金色锦旗,赫然出现。
阳光从窗外照进来,打在金灿灿的旗面上,反射出的光芒精准地射入孙连城的眼睛。
他的视网膜一阵刺痛。
旗面上,两行龙飞凤舞的大字,几乎要闪瞎他的眼。
“奇思妙想构天网,人猫和谐保平安。”
落款是:市公安局、市委政法委,联合敬赠。
孙连城的脑袋嗡的一声。
完了。
这两个字,是他脑海里唯一的念头。
“孙书记,这次要不是您的奇思妙想,那个困扰了我们几年的‘鬼影’李西,不知道还要嚣张到什么时候!”孟川的语气无比真诚,“我们全体刑侦干警,都对您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政法委的领导也跟着附和:“是啊,孙书记!您这个‘人猫和谐’的治理模式,为我们全市乃至全国的平安城市建设,都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市里己经决定,要将‘和谐里经验’作为典型,在全市推广!”
全市推广?
孙连城感觉自己的喉咙发干,像吞了一把沙子。
他看着那面金光闪闪的锦旗。
那不是荣誉。
那是一块沉重无比的墓碑。
上面刻着的,是他咸鱼人生的墓志铭。
他不得不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伸出双手。
当他的手指触碰到那冰凉的金属旗杆时,他感觉自己接过的不是一面锦旗。
是一道催命符。
“咔嚓!咔嚓!”
不知何时,办公室门口己经围了好几家媒体的记者,闪光灯亮成一片,将这“历史性的一刻”定格。
孙连城举着锦旗,站在镜头前,脸上的笑容己经彻底僵硬。
他像个被架在火上烤的牺牲品。
而这面锦旗,就是祭祀用的法器。
好不容易,送走了热情的公安和政法委领导,赶走了打了鸡血一样的记者,孙连城才终于有了一丝喘息的机会。
他把那面锦旗随手立在墙角,仿佛那是什么不祥之物,看都不想多看一眼。
办公室里恢复了宁静,可他的心,却乱成一团麻。
他走到窗前,推开窗户,初夏的风带着一丝燥热吹了进来。
楼下,市委大院的花坛里,一只胖乎乎的橘猫正懒洋洋地趴在草地上晒太阳。
它似乎感受到了楼上的目光,抬起头,正好与孙连城的视线对上。
那橘猫冲着他,软软地叫了一声。
“喵呜~”
这声音,在孙连城听来,不像是撒娇。
更像是一种邀功。
仿佛在说:看,老大,这都是兄弟们给你打下的江山!
孙连城就这么和那只橘猫对视着,良久,一动不动。
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一个困扰他许久的哲学问题,再次浮现在脑海。
这铺天盖地而来的荣誉,这顶被强行戴在头上的“治理奇才”的高帽,这面几乎能把他埋葬的锦旗……
这究竟是猫的报恩?
还是那个该死的“不作死就不会死星人因果律神器”,对他又一次无情的报复和嘲弄?
他想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