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甚至因为刘大英让着她,她心态完全不一样了,总觉得都没人管得了她,哭一哭,闹一闹,什么都能得到。

没想到,现在她会说这么难听的话。

“橙子姐。我知道错了,我会好好读书的,只要以后我五块钱零花钱,不……四块钱就好了。”她小心翼翼的瞅着柳橙的脸色,“我保证,真的。”

她记得,柳橙很希望她读书。

那她好好读书,这还不行吗?

柳橙合上账本,“你爱读不读,钱,没有。”

什么玩意?

给她四块钱?

咋的,读书帮她读的么。

还没听过她这么果断干脆拒绝的话,梨花呆呆的看着她,“橙子姐,你以前不是这样的。”

“我就是这样的,你要是愿意继续读书,那就别出幺蛾子,老实待着,要是不愿意,从哪来回哪去。”柳橙脱鞋上床,“我要睡了,门带上,谢谢。”

梨花握紧了拳头,半晌才站起来,“好,我读书。”

柳橙都快气笑了,这么视死如归干嘛?

真爱读不读。

她之所以没将梨花赶走,只是因为,一起住了这么久,单纯赶,是赶不走的。

免得她天天跪门口哭,惹得烦心,还不如等待机会。

梨花的家人,肯定还会来的。

再一再二没有三,她已经给过两次机会了,好言难劝该死的鬼,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梨花早就懂事了,连基本的是非曲直都不分,还是回家吧。

她忙得很,要扩建厂子了,该添的设备也已经添上,没空和她磨磨唧唧。

第二天,她找了马工头,商量完扩建的事。

两人顶着火辣的太阳,在药厂旁边拉皮尺。

牛建国急匆匆的跑来,“厂长,厂长!”

柳橙知道他不是冒失的人,连忙放下皮尺,“马工头,你再找人和你测量,我先去一趟。”

“您忙您忙。”马工头语气恭敬,笑呵呵的说。

因为双双现在厂里管事,她可才满十九的实岁,潜力无限,这十里八乡,谁不说他闺女有本事?

走出去干活,都得抬举着他,还不都因为柳橙嘛?

当初只是抱着让闺女去试试的念头,没想到干得有声有色,原来说预计三年扩建,这才半年,就张罗扩建了。

可想而知,这药厂前景发展多好。

双双也算是跟着得好处了,不说柳橙是主家,就冲这,他也不能不懂眉眼高低呀。

柳橙是隐隐察觉到大家对她态度的转变的,包括偶尔见到的刘大维一家,都对她有点不自在了。

不过,她也不在意就是了,主要是还是刘大英平常就行。

“牛经理,什么事啊?这么慌,有失你经理的风范呀。”柳橙笑呵呵走到他身边,边摘手套边调侃道。

牛建国也喘上气了,脸色还是有些发红,他尽力放平语调,“厂长,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想先听哪个?”

柳橙失笑,“听好的吧。”

“好勒。”

牛建国兴奋的搓搓手,“好消息就是,上次带去外省那个张老板回来了,药全部脱销。并且,他得到家里的支持,打算开几家药房,有意向从我们这里拿药。”药店自古以来都有,从中药到代理西药的,早几十年就有大规模的了。

但是基本两种,中药铺,进口西药。

听这人的意思,他全都做。

包括一些棉签,酒精之类的东西。

柳橙听完点点头,接话道,“坏消息是,他觉得安和泰药厂的药性差不多,而且便宜,要么我们放价,要么从他们那边进货对吗?”

“厂长女中诸葛料事如神也!”牛建国竖起大拇指,夸赞道。

“边去。”柳橙翻了白眼,“你说你挺忙,最近电影电视剧没少看啊。”

牛建国嘿嘿一笑,“这不是出去跑,都住招待所嘛,好多招待所都有电视,不看白不看。”

两人胡扯两句,又言归正传。

柳橙问道,“如果我们不放价,让你去谈的话,张老板在药厂拿药的可能性多大?”

“五五开吧。”牛建国有些不自信,“那边要是愿意低价卖,我们也争不过。”

谁出来混不是为了赚钱?

能低价进货,谁不低价进货?

对方的意思,要不是上次和他合作愉快,这次也不先知会一声了,直接进货走人得了。

柳橙暗叹一声,能力够,但是比这位沿海来的张老板的心眼,还差许多呢。

也是,虽然走南闯北,又在各家诊所医院跑,毕竟也不是很大的生意,一下子没转过弯来也正常。

柳橙想到这里,突然一愣,她前世,也几乎没在外面,不是监狱就是精神病院,潜意识了解的东西,是不是有点多了?

按理说,她也应该什么都不懂才对啊。

怎么只听牛建国描述,就猜到了对方的想法。

皱眉想了想,也想不出个所以然,只能自恋的调侃,可能是自己天赋异禀,一遇风云便化龙。

“约定谈的时间了吗?我亲自去。”柳橙打算亲自上阵,这个张老板,很重要。

拿下他这桩生意,将会给药厂带来质的飞跃。

纵然可以把她的想法,全盘告诉牛建国,但是他毕竟是打工的,许多事自觉无法做主,束手束脚的。

牛建国点点头,“约定时间了,明天早上十点,在招待所。既然你去,你又是女同志,我去和他商量商量,不如定在饭馆吧?我晚点告诉你。”

“跑来跑去多累。”柳橙摇摇头,“邮局对面不是开了个徐家小炒么,就定在那。”

“行。”牛建国得了准信,转身就跑了。

柳橙还是有些紧张的,她大概明白张老板的算盘,就是让两家放价,竞争。

她担心邵正兴脑瘸了,胡乱压价,到时候谁也不讨好。

反正这种脑残的事,他也没少做。

担忧也没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不过,她还是有点把握的。

下午她没在药厂,而是去第二医院做植皮手术。

现在药厂有电话了,那边有什么需要,就直接打电话过来,约定好时间,她过去看能不能做,要是能,也不用再约手术,当场就给做了。

她药厂累死累活,其实还不如做手术赚的钱多。

投资药厂的本金,七千六百八十块钱,现在已经回笼了,还得留起来当运转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