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昏官怒审十八案

回县衙的路上,陈子履再次梳理思绪。/%咸%(鱼[ˉ]看?书¥@ ·追?-+最@新!章′节2$所谓破局之策,是利用这次升堂,树立一个“青天”的形象,以提升自己的威望。百姓死活不信洪灾将至,既是太过乐观,也是知县威望不够之故。若糊涂官变成了“陈青天”,老百姓或许愿意想一想,听一点,动一下。哪怕只做一点点准备,挽回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在束手束脚的当下,不失为一个计策。“时不我待,今天就办。”“嗯,非但要办,还要往大里办,越多人知道越好!”想到这里,陈子履猛地一拍大腿,茅塞顿开。于是一把拉过孙二弟,在耳边低声吩咐起来:“你去茶馆、客栈,还有……三街巷,就说糊涂官要审案了。日审十八案哦,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孙二弟的眼睛越瞪越大,听完最后一句,额头不禁冒出冷汗。他自小陪读,长大跟班,识得几个字。他知道陈子履和其他读书人一样,从未研读过《大明律》。一个不懂刑名律法的新晋知县,竟在放告日升堂断案,这不是自找没趣吗?至于特意散播消息,招揽百姓去围观,还说什么连审十八案,更是胡闹之极!老天爷!方才在江边苦心劝谏,少东家他竟一点也没听进去呀!孙二弟觉得继续折腾下去,东家的仕途堪忧。[比???奇?t中d÷¤文′网±¤ )&最`新{章|o节§更?.2新3¨;快′堂堂知县当众出丑,这官还能当下去吗?就算府台网开一面,道台和巡按也会很快前来问罪。他抱怨了一早上,深知不合规矩,于是深吸了一口气,尽量让语气委婉一些。“少东家!”“嗯?”“您读过《大明律》吗?”“怎么的?”“小的记得,您每次去刘员外家,所借都是经义策论,从没借过刑律。”“你记得没错,刘员外家里没藏《大明律》。”陈子履的脸皮极厚,吹牛皮时脸不红心不跳,半点不害臊。他接着道:“不过,衙门架阁库里倒有一部,完完整整,一页不少。本县前几天刚翻过一遍。全书30卷,五十万三千余字。你要本县背哪一卷,哪一章,哪一节?”“……”孙二弟哑口无言。最近陈子履常在架阁库参阅典籍,有时还泡到深夜。若说抽空看了一遍《大明律》,倒也说得过去。可是……光看过一遍《大明律》,真的能审案吗?良久,孙二弟才小声商量:“断案就断案,不要特意招百姓来看,行不行?”“不行,”陈子履断然拒绝,“找不来一百人,本县打断你的狗腿。”-----------------与此同时,县衙的六房吏舍之内,一股歪风也在悄然酝酿。:2\3?83,看t?t书@?网?;` ?\首uo?发?:刑房司吏叫黄有禄,本地的老刑名,侍奉过十几任知县,几十年屹立不倒。赵二传话的时候,他正眯着眼睛细看诉状。心里盘算着,哪几桩案子可以揩油,哪几桩案子要严办。还有,那桩棘手的命案,又该如何勾兑,能拿多少好处。听说县太爷即日升堂,黄有禄不禁一愣,然后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露出一丝讥讽之色。 新知县上任后,一直没来笼络他这个刑房司吏。他刚刚收完诉状,故意派赵二去江边请示,便是给新知县提个醒。要知道,大明士子不屑精研律例,没几个看过《大明律》和《问刑条例》,熟读者更是百中无一。没有刑房司吏关白,不经刑名师爷提点,不和幕厅典史商议,大部分县太爷不懂得如何断案。黄有禄本以为,新知县身边没有刑名师爷,肯定不敢即日升堂。顶多撑到夜里,便会召自己到后院书房,“不耻下问”。到时房门一关,就可以顺水推舟,细说那桩命案了。哪知对方非但即日升堂,还扬言一天办完所有案子……真是吃了熊心豹子,不知死活。黄有禄默默想着,再次开口小声确认:“堂尊他老人家……真是这么说的?”“千真万确,堂尊说午后就升堂,连办十八桩。”赵二说到一半,也觉得有些好笑:“堂尊还说,让所有原告、被告全到大堂外候着。省得耽误功夫。”“嘿!有意思。”黄有禄轻抚黄须,想到新知县左支右绌的窘迫,不禁觉得滑稽。“他以为自己是庞统、狄仁杰,还是包青天?一拍大案,被告便乖乖认罪?”“若有这般轻松,还要刑房和幕厅何用?”就在这时,屋外传来“见过堂尊”的声音,那是门子恭迎县太爷回衙。黄有禄思索了一阵,又想起那桩命案还没勾兑,于是拿过一沓公文纸,抄起笔龙飞凤舞起来。没一会儿,便在刚写好的十几张传唤牌票上,“啪啪啪啪”盖上刑房公印。原来,因放告日不审案早成惯例,很多案子只有原告在堂外候着,被告和证人并没有一同进城。既然堂尊口出狂言,黄有禄自然要“尽心尽力”,将涉案人等通通找来,好让堂尊慢慢审。一来,他要好好看看,十八桩案子,一天如何办得完;二来,可以尽量拖延时间,免得那桩命案太早过堂。黄有禄将牌票交给赵二,表情意味深长:“你告诉李班头,多派几个兄弟下乡,尽量在天黑之前,多带几个被告和证人回来。堂尊要审案,被告不亮相可不行。”“这……”赵二很快会意,“是,小的省得……”-----------------糊涂官日审十八案噱头很足,孙二弟只在街面开了一个头,消息便像风一般,很快传遍全城。不少百姓放下手中活计,赶往衙门一观。为了教化百姓,也为了示之以公,大明府、县两衙审案时,一般不闭大门,允许百姓自由出入。是以小半个时辰之后,公堂外便聚满了好事者,少说七八十人。一时间,衙门人声鼎沸,都说今天若不来看看,晚上都睡不着觉。三班衙役也觉得“日审十八案”实在狂妄,个个抱着手看热闹。对百姓既不呵斥,也不驱赶。大堂内,刑房司吏黄有禄、皂班、快板的班头,还有十几个皂隶,均立于两侧。知县审案时,按例幕厅典史和刑房司吏都要候在堂下,以备咨询。今天幕厅典史告假,便由刑房司吏领衔伺候。堂尊半天不开口问话,黄有禄也乐得悠哉,口观鼻,鼻观心,一副老僧入定的样子。表面上恭候调遣,实则暗暗发笑:“还在死撑呢。一会儿看你怎么收场。”陈子履则端坐中堂大案之后,使劲揉着自己的太阳穴。而他的眼前,泛着蓝光的文字正逐个呈现。十八个案子所涉及的律法条文、相似案例、审问指引、判决建议,均一一罗列在眼前。就是十个老刑名加起来,也没法做到如此全面、细致和老道。眼见所有人都等着看自己的笑话,陈子履心中冷笑不已。“今天,本县便让你们开开眼,什么叫断案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