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你已经改变历史

商议一无所获,反倒议出一堆困难。¢u~s^i-p′m~a*x!.¨c¨o+m?陈子履想了又想,还是决定遵照巡抚的意思,挪用最后一笔募股银,筹备军需粮饷。无他,唯有彻底平定瑶乱,百姓才能安心耕种,银场才能安心扩产。几个签了募股书,却迟迟没缴银子的乡绅,收到了最后通牒。修路的两千民夫,也几乎尽数遣散,改由瑶民俘虏去慢慢修——县衙实在养不起那么多人了。为了保证县城安全,他去了一趟县学,让老夫子暂停传授四书五经,改为考核弓马骑射。陈子履告诉几个秀才,十几个童生,还有数十个“蒙童”,他们是县城最后一道屏障。一旦瑶匪来攻,他们必须持剑上城,和民夫青壮一起御敌。所以,不熟悉弓马,谁也别想参加下一科童试和乡试。他陈子履一概不予通过,不签保书。一时间,粮价蹭蹭又涨,乡绅、学子,还有被遣散的民夫,个个怨声载道。都说知县得罪了抚台,才搞得如此窘迫。连打几次胜仗攒下的威望,开始慢慢消弭。一些人开始谣传,铸私钱的幕后老板是谢永福,陈子履的手下。捕快为何一直不去抓?因为这是县老爷的产业,不敢抓呀。新开的工坊,看似每天缝缝补补,倒腾军服军鞋,实则是个暗寮。¨3¢8+k+a·n+s\h·u′.*n!e\t-否则县老爷不会那么上心,三天两头去巡视——那里面,有好几十个风尘女子呢。陈子履对谣言不屑一顾。因为他知道,那是一些势利眼,看到知县被巡抚敲打,落井下石罢了。义勇营出发的那天,陈子履心痛得差点掉眼泪。这可是三百精兵,整整三百名弓马娴熟、甲胄齐备的精兵。为了练出这营精兵,前前后后,花了七八千两银子。连铸私钱的利润,都搭进去了。所为的,就是“保境安民”四个字。如今要交给一个庸帅统带,胜负不知,生死不明,让人哪能不焦虑和心痛。临行前,陈子履将甘宗毅拉到一边,欲言又止。甘宗毅大大咧咧道:“县尊放心,卑职一定奋勇杀敌,不堕您的威名。”“奋勇杀敌立军功,咳咳,是应该的。你当上将军,我也有面子。可若形势不妙……”陈子履反复斟酌说辞,硬着头皮叮嘱:“你一定要把大家伙,都带回来呀。起码要带几个火种回来。”“这个……卑职尽量不辱使命。”-----------------义勇营走后,陈子履就一直心神不宁。)?微)趣:·小¢说}1t {?首÷发¨-每天至少问一次消息,三天两头跑去银场巡视。还每十天去一趟县学,反复提及君子六艺,督促生员和童生们勿要懈怠。崇祯四年二月,即将春耕。陈子履颁布告谕,夏秋可以用红薯干抵税,每斤十文,绝不还价。同时印发农册,将储存生红薯,制作红薯干的要领,送到每一个里甲。此举一度闹得沸沸扬扬。因为红薯的产量很高,就算晒成干,也比稻谷高得多。既然可以抵税,那全县的旱地,都会一窝蜂种红薯。在很多人看来,红薯是怪东西、贱东西。遭灾时没其他东西吃,就算连连放屁,也只能硬着头皮吃。 今年眼看又是好年,县衙还让百姓种那么多,就很不讲究了,分明不把人命放在眼里。几个老学究还找到县衙,大讲养生之道,反复暗示,红薯吃多了有损精元,会减寿的。陈子履奋起反击,每天当着衙役胥吏的面,至少吃一个红薯。烤红薯、红薯粥,红薯糖水,换着花样来。推行红薯的决策,绝不更改。因为旱地种水稻的产量很低,种红薯却很高。红薯尽管不好吃,却不伤身。倘若许如兰战败,春夏一季多出来的产量,就可以救命了。-----------------不知冥冥中自有天意,还是应了他的乌鸦嘴,四月的一天,前线传来坏消息。朝廷大军进入大藤峡,行军途中不慎中伏,大败亏输。主帅许如兰狼狈而逃,仅以身免。近万官兵被追杀了一路,漫山遍野全是尸首,黔江为止断流。侯二苟一战成名,隐隐成为瑶苗的众王之首。消息一传出,各地少民士气大振,纷纷出山袭扰各地县城、府城,叫嚣着要把汉民赶出广西。广西汉民惶恐不安,人人自危。要知道,如果不抽调大量精锐,不去大藤峡这一趟,各地府县、卫所就还能自保。少民折腾不出花样,或许会慢慢接受招安,偃旗息鼓。如今大败一场,广西卫所精锐尽失,再也无法遏制动乱。瑶苗乱兵得了甜头,会轻易受抚才怪。缙绅大户们,则个个痛心疾首,指责许如兰孟浪。明明可以再等等,等到朝廷调来广东精锐,再一起夹击即可。不知为何要冒险。陈子履更是心急如焚,一夜长了十几个根白发。现下衙门既没有甲胄武器,亦没有钱粮,想要再招募一营青壮,也无从下手。就在他打算筹办劝捐诗会,从缙绅手里再扣一点钱粮,好消息忽然传来。甘宗毅带着一百九十余人,竟穿过大藤峡南臂,走山路跑回了贵县。一回到县衙,甘宗毅便跪在地上,抱着陈子履的大腿痛哭了流涕。“县尊,县尊……你惩罚卑职吧,好多兄弟,实在带不回来,带不回来了呀……”几个哨总、队总,亦纷纷破口大骂:“许如兰那个狗贼,把大家伙都害惨了……”陈子履看到义勇营回来大半,正是欣喜若狂,哪里会有半分责怪。安顿了疲惫不堪的士兵,又细细问了战败的过程,恨得咬牙切齿。原来,许如兰这次大包大揽,亲自出兵督战,正是受了银场之战大胜的激励。义勇营一到,就将甘宗毅等人奉为上宾,蓄意招揽。还对甘宗毅私下说,陈子履区区一个举人,没什么前途。不如转投他的麾下,往后吃香喝辣,不在话下。这次进军大藤峡,许如兰把义勇营留在中军,作为定海神针。结果前队遇到黑衣鬼兵,很快便被打成溃败。义勇营奋勇冲杀,总算杀出一条血路,逃了回来。陈子履听得愣在当场。如果不是银场之战,给了许如兰信心,许如兰或许不会孟浪出兵,局势就不会不可收拾。这次瑶乱,或许只是史书上的一场小骚乱,在许如兰的刻意掩盖下,不值一提。所以,自己竟在不经意间,改变了历史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