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入宫奏对遇祸事

正如吴睿所说,武库司的确是闲散衙门,陈子履第一天来坐班,就看出来了。_j_i*n*g+w`u¢b.o?o.k!._c`o_m*武选司班房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常有五大三粗的武将来访。小小一个经承或者书吏,鼻子就敢冲着天喷气,架子比来办事的武官还大。职方司就更不用说了,几个六品主事,一天到晚双手不停。就好像他们身后,有一群厉鬼在后面追赶似的。就连职方司郎中余大成、员外郎华允诚,也没什么闲工夫。和陈子履匆匆打了招呼,互通师承表字,便告了罪,接着忙去了。武库司这边则非常冷清,几乎没有事干,或者说大家手里的事,都可以慢慢干。鲁化龙悠哉悠哉地喝茶,一个时辰,得换上好几次茶叶。陈子履问起重考武举的事,两个主事都说不着急。现下山东乱成一团,陛下早就把这件事忘了,不知何年何月,才会下旨重考。再说,上次用抡大刀考核武艺,朝野都是认可的。要不然,徐彦琦落榜也不会掀起风波。错就错在后面的殿试。有些人的策论写得太差了,甚至还有交白卷的,真是岂有此理。按照以前的考法,不识字的人,早就刷下去了,不至于在殿试现眼。!t.i.a-n¢x+i*b`o¢o/k~.^c¢o′m.重考的时候,武库司只需照瓢画葫芦,挑出32个武艺出众者,送上去就行——多半还是原先那些人。至于后面的事,管他呢,让文考官们头疼去吧。那些莽夫明知殿试考策论,还不赶紧学,落榜也是活该。陈子履不禁苦笑,这样重考一遍,就是瞎扯蛋,浪费钱。要知道,文人必须寒窗苦读多年,才能写出一篇正经文章。以后世的经验来看,从不识字到写策论,最少需要六年。临时突击,能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就很不错了。对于写策论来说,几乎无用。上次交白卷的人,这次也不可能行。重考考出一模一样的结果,那就是打皇帝的脸。然而大家都说不急,陈子履第一天坐班,也不好意思说什么。见过各司郎中、员外郎和主事,混了个脸熟,到了午后,就告假回家了。坐在班房没事干,简直就是浪费生命。回到新宅家里,差不多已经安排妥当。宅子原本就有很多家私,短缺什么东西,隔壁直接送过来,什么都不愁。打扫干净之后,比贵县县衙的后院,还要舒适几分。_¥.3/?8?{看+书!°网_ °-o首^£发.$*孙二弟、林舒和沈青黛听说交白卷的事,个个笑得前俯后仰。都说陈子履瞎掰胡扯,不可能有这样的事。就算是武举,那也是殿试呀,那些人坐在金銮殿上,怎敢一个字也不写?陈子履笑道:“有什么出奇。天下间,文武双全者,又有几人。大刀抡得好,未必就识字。不识字,可不就交白卷了。”成友德听得满脸通红,犹豫了半晌,忽然跪倒在地:“县老爷,咱几个也不识字,求老爷开恩,借一本开蒙书,小的们也学上一学。”“当然可以。”陈子履深知学识越多越有用,十个识字的护卫,总比十个文盲强。于是欣然同意,让孙二弟到隔壁借几本启蒙书,《三字经》、《千字文》之类。 结果一无所获。陈子壮学问太高,家里不藏这么粗浅的书。陈子履想起巷子口就有一家书铺,于是带上成友德,去铺里买。哪知才出大门,便看到一骑快马匆匆而来,看使者的穿着,竟是宫里的官差。“敢问阁下,这里可是陈宅,陈少詹事府邸?”陈子履连忙答道:“隔壁才是。敢问贵使,找我兄长何事?”使者上下打量两眼,问道:“您就是武库司郎中陈子履吧?陛下有旨,令你速速进宫面圣。”陈子履大吃一惊。我的个娘,进京才第二天,屁股还没坐热呢,圣旨就来了。这比催命还着急呀。陈子履不敢有丝毫怠慢,引使者进大堂稍坐,赶紧回内屋更衣。林舒听说主家要去面圣,紧张得两手发抖,连木梳都抓不稳。沈青黛平时大大咧咧,这会儿却镇定得多,抢过梳子便梳洗起来。还别说,动作十分麻利,发饰也合乎规制。陈子履连声称谢,重新换上官服,便随使者进宫。这是他第二次面圣。前一次,跟着一大群新晋知县,隔着大老远跪拜,什么都没看到。这次单独奏对,不禁忐忑不安,不知崇祯到底有什么急事。这才第二天,京城这潭水到底有多浑,还一头雾水呢。若真谈到几个关键问题,不知该如何对答。进了宫门,改由太监引路,在宫里兜兜转转半天,才来到一个大殿外。陈子履抬头一看,不是接见外臣的乾清宫,而是开经筵的文华殿。一个小太监将陈子履引到耳房,吩咐暂且候着。下一个,就轮到了。陈子履从袖下塞了一锭银子,小声问道:“敢问这位公公,陛下急着召见下官,所为何事?”小太监掂了份量,感觉沉甸甸的,比较满意。于是笑道:“今日陛下兴起,改召贵兄日讲,听说您到了,立时便传召了。至于什么事,却不好说。”听说陈子壮正在里面讲学,陈子履长舒了一口气。做学问讲究平心静气,崇祯刚听完课,心情想来不会太差。到时见招拆招,糊弄过去就算了。哪知才等了没一会儿,便看到几个大臣匆匆而入,在大门外求见。每个人神情都非常紧张,好像遇到天大的祸事。走在最后的两人,一个是兵部左侍郎宋槃,一个是职方司郎中余大成。“方才还在部里看到他们俩,怎么才过一会儿,就急成这样?”陈子履忍不住走了过去,躬身拜见本部堂官,问道:“这是……发生什么事了。”宋槃沉着脸道:“辽东刚传回消息,祖大寿卖国通敌,率部投贼了。”陈子履说不出话来。正所谓外无必救之兵,内无必守之城。孙承宗几次组织解围,均无功而返,大凌河粮草断绝,祖大寿是迟早要降的。然而,通过ai提前知晓,是一回事。站在大明权力的中枢,听到这样一条消息,又是另一回事。不知崇祯听到这条噩耗,将是什么心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