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AI,我教崇祯做昏君黑咖啡少糖
第127章 皇后下面给我吃
陈子履午后便被领进宫,深夜才见到皇帝,途中就吃了半个酥饼,早就饥肠辘辘。\m?y/r\e`a-d\c-l,o^u/d/._c¢o~m?殿上耗费脑力讲了半天,直饿得前心贴后背,两眼冒金星。听到夜宵二字,想起还没吃晚饭,顿时饿火烧心,忍不住吞了两大口唾沫。心里不禁感慨,崇祯万金之躯,竟连着轴转,一直忙到了午夜,可真够拼的。别管效果怎么样,起码这份勤勉,大部分帝王都比不了。陈子履还以为,小厨房生火做宵夜,怎么也得一两刻钟。哪知话音刚落,便响起一声温柔的回应:“知道陛下今夜议得晚,我早备下了。趁热吃了,接着再议吧。”陈子履下意识转头回望,只见一个宫装少妇提着食盒,款款步入。身后两个身姿婀娜的宫女,亦同样提着食盒。热气从缝隙蒸腾而出,显然是提前煮好的宵夜。宫装少妇年纪不大,妆容却是雍容华贵的路子,顾盼间自带一股威仪,让人不敢直视。她看到陈子履那双茫然的眼睛,也不嗔怒,微微颔首示意,便径自从身边走过。陈子履鼻子微微一动,感觉一股牛肉汤的味道,扑鼻而来。一股淡淡的兰花幽香,若隐若现。“奴婢见过皇后娘娘。”曹化淳跪地叩首。!q_i_x′i^a.o-s!h~u\o`..c,o¢m+陈子履这时终于意识到,这便是大明的周皇后,怪不得年纪轻轻,便有一股母仪天下的气度。刚才直视一眼,真是大大的失礼,于是连忙跟着叩首,将脑袋深深埋下:“微臣叩见皇后娘娘。”“本只备了陛下的,得知殿里还有大臣,便让厨房又多做了一碗,因而来得迟了,陛下莫怪。”周皇后招呼曹化淳整理出大案,将食盒里的宵夜取出,原来是一碗牛肉面,还有四小碟咸菜。“这碗是后做的,要热一些。”崇祯哈哈大笑,向陈子履道:“那就委屈爱卿吃凉的了。曹化淳,赐陈爱卿座。”又道:“皇后亲手调的牛肉面汤,可是天下一绝,朕也不常吃。便宜你了。”“微臣谢陛下恩赏,谢娘娘恩赏。”曹化淳连忙一路小跑,招呼小太监搬进一个板凳,一个小几,摆在侧边,示意落座。陈子履再次叩谢皇恩,心中五味杂陈。这碗牛肉面,大约是全天下最贵重的一碗面。大明皇后亲自下厨,司礼监秉笔太监搬凳子,还有大明皇帝作陪……身受这等荣耀,就算吃完便死,也不知多少人感激涕零,甘之若饴。“谢曹公公,下官怎敢……”“陛下让你吃,你就好好吃。^x^i!n·2+b_o!o,k\.*c*o/m_”“下官遵命。”…………陈子履在文华殿呆到半夜,还吃了皇后一碗面的逸闻,很快传到有心人的耳朵里。周延儒第二天起床,听到消息愣了好久。原来,他受到张溥的来信,以为这个来自广东的西学传人,一定会为孙元化说好话,力主招抚孔有德。没想到,自己千幸万苦安排的御前奏对,好像偏离了预估。尽管不知谈了什么,可第一次奏对就获得如此恩宠,绝不是常有的事。显然,陈子履比张溥信中所说,更有心机十倍。邀宠的手段,则比多少佞臣都厉害,厉害一百倍。“失策,失策了呀。” 周延儒喃喃自语了一句,吩咐手下去叮嘱通政司。若看到陈子履的奏疏,必须一字不漏,第一时间抄了送来。他本以为不会那么快,没想才到下午,便看到了一道惊雷。陈子履御前奏对之后,马不停蹄就上了一道奏疏,为大凌河之败辩解。大意是祖大寿叛降虽然可恶,坚守三个多月的功劳,耗光后金粮饷的功劳,却不应全部抹杀。还有,包括祖大弼在内的锦州众将,未能救援大凌河有过,袭扰后金粮道有功,功过相抵,就不要严惩了。总而言之,陈子履主张宽大处理,稳定军心,以现有的兵力,抵御后金。只要锦州众将齐心协力,必能击退鞑子。至于关内,则应急调天津总兵王洪、保定总兵刘国柱、通州总兵杨御蕃、蓟门总兵邓玘、登州总兵吴安邦、昌平总兵陈洪范、义勇总兵刘泽清等部,一同会剿山东叛军,火速平定,不令孔有德坐大。这样的奏疏,自然引起群臣愤慨,两日之内,便有数名御史上疏驳斥。痛骂陈子履为叛将说话,是邪门歪道,是为博幸进的狂言。其中骂得最凶的人,莫过于四川道试御史路振飞。路振飞倒没说陈子履奸佞,而是驳斥陈子履冒险,分不清轻重缓急。现下后金大军膨胀到六万多人,锦州守军才数千,可以说岌岌可危。这个时候,还提什么孔有德,应该考虑急调援军出关,在宁远一带重整防线。否则锦州一降,辽东局势就不可收拾,就连山海关,乃至整个京畿都有危险。辽东和山东,孰轻孰重都分不清,简直糊涂。面对驳斥,陈子履立即予以回应,自请前往锦州抚军。意思非常明确,我陈子履有信心安抚锦州众将,要是办不到,就死在那里。这下子,谁也不能说他是奸佞,只好跟路振飞一样,骂陈子履太过冒险。你陈子履在锦州死不足惜,可辽东几十万生民怎么办?砍了你全家,也赔不了那么多人命。为了和陈子履唱反调,本来反对招安孔有德的人,也开始转变态度,改为支持招抚。毕竟和陈子履的方略比起来,招抚孔贼没那么离经叛道。这个转变令陈子履目瞪口呆,也让他开始反省自己的策略。朝堂上,为了反对而反对的人,实在太多了。他的本意是稳住辽东,力剿山东。结果,很多强硬派为了反对陈子履的冒进,连原则都忘记了。陈子履一度有些自责,不过很快想通了。辽东出现危局,朝廷难以三线作战(西北还在打仗),所谓的主抚山东派,本就会占上风,和自己的奏疏没太大关系。就在这时,云南一道紧急军情传来,阿迷州土司普名声杀官造反,请求朝廷调兵平叛。于是,招抚孔有德的声音越来越大,几乎淹没了陈子履的主张。这种情况下,崇祯顶住了压力,命陈子履星夜赶往锦州抚军。又晋升主剿派,职方司郎中余大成为山东巡抚,前往济南主持平叛。不过陈子履列举的兵马,要时刻准备开赴北线,给不了余大成。余大成只能靠山东本地兵马,有苦难言。然而,兵部员外郎靠两千兵马,就能击败上万瑶匪,他这个兵部郎中坐拥整个山东,打不过八百叛军吗?实在说不过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