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痛痛快快敲竹杠

锦州诸将当然不敢衔尾追击,不过“礼送出境”的胆子,还是有的。/1′1.k′a?n¨s,h!u¨.*c¨o′m~崇祯四年闰十一月二十五,后金军撤离的第三天,数队侦骑返回禀报。后金军在十三山设坛作法,为战死的八旗子弟招魂。据说,黄台吉对着阿济格的无头尸身,哭得那是死去活来。斩石立誓,三年之内必斩陈子履和祖大寿的首级,为他的十二弟报仇雪恨。然后朝着广宁卫方向,头也不回地走了。看样子,要赶在腊月严寒之前,返回沈阳蛰伏舔伤。就这样,双方累计投入十二万大军,历时五个月的大战,宣告彻底结束。是役,明军四次尝试解围,均为后金军所败。挂帅监军张春以下,超过五十余名将官,两万人被杀或被俘。损失的成建制部队,更是超过了六万。这是一场损失极其惨重,毫无疑问的大败。一时间,京畿为之震动,天下为之惶恐。然而,就在陈子履抵达锦州的十几天后,竟神奇地逆转了。一场天马行空的夜袭,阵斩后金名将阿济格,救回被俘明军六千多人。后金军闻风丧胆,狼狈而逃。战后仔细一数,前锋镇野战营的军官和骨干,竟没多大损失。`n`e′w!t?i.a¨n,x_i-.^c*o′m!锦州城转危为安,不管是辽土军民,还是关内客军,莫不欣喜若狂。损失已然无法挽回,但总算捞回一个漂亮的尾彩,足够将功补过,不会受罚了。当天,陈子履大开各库,让全城将士敞开吃喝;祖大寿、吴襄等人亦拿出私财,杀猪宰羊犒劳全军;就连重病不起的邱禾嘉,亦罕见地参加了庆功宴,与众将饮酒同贺。累得陈子履忍不住腹诽:这老小子,之前是不是在装病,等到尘埃落定,便跑出来摘桃子。一场庆功宴,办得那是兴高采烈,和谐喜庆。无论文臣,还是武将,亦或是太监,每个人都在互相吹嘘,盛赞身边同僚的智慧和勇敢。曲终人散之后,笑声仍绕着横梁,转了大半夜。次日,陈子履来到巡抚衙门大堂,脑中祭出人工智能,手下奋笔疾书,捷报一蹴而就。然后泡上一壶碧螺春,舒服地靠在椅背上,细细斟酌词句。因为崇祯皇帝有洁癖,对奏疏里的遣词用句,一向非常严格。而且他看到不妥之处,往往不出声。*l_a~n!l^a?n,g?u*o`j′i^.?c~o-m+或莫名其妙地打回,或留中不发,或在心里扣臣子的分。有一次,御史党崇雅在转述圣旨时,就因为多抄了“暂用”二字,遭锦衣卫捉拿下狱。直至查明为无心之失,而不是恶意诽谤,才得以从轻发落。总而言之,好好的一份捷报,倘若因为用错词而打了折扣,就太不划算了。就在这时,祖大寿、吴襄、吴三桂等人,一起来到了巡抚衙门,把陈子履请到偏厢。陈子履见几人鬼鬼祟祟,自然大感困惑。“祖大帅,吴将军,诸位将军,找本司有何要事?”“抚帅,额,是这样……”吴襄欲言又止。“夜袭一战,你我也算过命的交情了。有什么话,但说无妨。”“抚帅也知道,长山一战……” 吴襄继续支支吾吾,旁边的吴三桂则低着头,一脸的羞愧。陈子履听到“长山一战”四个字,已隐隐猜到几人的意图。心中石头放下,却不戳破,就等着对方开价码。几个人之中,祖大寿脸皮最厚,于是接过话茬,说了起来。原来大凌河被围时,吴襄两次参与救援,两次临阵脱逃。可以说,最关键的长山之战,就是因为吴襄不敢死战,才败得那么快。显而易见,这是杀头的大罪。那一夜突袭,吴三桂英勇奋战,就是想亲手斩杀黄台吉,一举洗刷罪名。偏偏造化弄人,战后经过指认,团练镇的一百骑,所斩杀全是小兵。连一颗有份量的首级,都没有拿到。将功补过,稍嫌不够。所以,吴襄想和陈子履商量商量,能不能把阵斩阿济格的功劳,算到吴三桂头上。尽管阿济格在倒下之前,多半已然毙命,可吴三桂也投了一颗震天雷。说是吴三桂补刀斩杀,也未尝不可。祖大寿道:“抚帅,末将是这样想的,您毕竟是文臣。运筹帷幄之功,已是板上钉钉……”陈子履心中暗笑,脸上却有点为难:“这个……恐怕……”“不会让抚帅白让。”吴襄憋不住了,伸出了两根手指:“只要抚帅,末将愿意出这个数。”纵使陈子履见多识广,亦不免有些震惊。这个吴襄,可真有钱啊。为了一颗人头,竟愿意出二万两白银,这也太豪横了。团练镇并不是前线主力,每年军饷没那么多。二万两,够他吴襄扣扣搜搜节省一年了。文臣不太稀罕首级功,陈子履也不想太出风头,捷报里本就写得很隐晦。而用银子换首级,是大明九边的潜规则,既不算贪污,也不算受贿。有人愿意用银子换阿济格的首级,他是求之不得。转念又想,之前欠兵部的二千两,还没着落呢。二万扣掉两千,就剩一万八千,凑不够整数,未免有些遗憾。于是强忍着冲动,伸手端起茶盏,吹了起来。不说答应,也不说拒绝。吴襄也是老江湖了,哪会不懂这层意思。略微思索之后,咬了咬牙,继续加码:“为了犬子的前程,末将愿意出三万两。”“吴帅,这怎么好意思。”“挪用兵部的二千两,也由末将出了。”“好……好吧。”陈子履知道竹杠敲得不能太狠,于是用为难的语气,答应了下来。祖大寿、吴襄听闻,称谢不迭。大凌河一役,坑的全是客军,前锋、团练两镇损失不大。如今祖宽缴获黄台吉衣冠,吴三桂斩杀贝勒首级,一切罪责都可以洗清,算是圆满了。于是几人相谈甚欢,三下五除二,就把捷报怎么修改,重新定了下来。邱禾嘉、高起潜显然都收了银子,看了全文内容,全都没有异议,痛快地签名附署。捷报八百里加急,直奔宁远和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