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AI,我教崇祯做昏君黑咖啡少糖
第177章 兵宪秒变活阎王
莱州一役是毫无疑问的大胜。?c¨h`a_n~g′k′s¢.+c~o/m_陈子履仅投入五百步卒,一千三百余骑,便击溃了叛军偏师。被裹挟的百姓纷纷伏倒在地,高呼官兵饶命。数千贼兵丢盔弃甲,亡命奔逃。明军追击十余里,杀了个人头滚滚,一战俘虏近万人。直至日渐黄昏,才在恋恋不舍中收兵。近一万俘虏,实在太多,真是人山人海。以至全城适合关押俘虏的空地,全都挤爆了。绳索一时紧缺,捆都捆不过来,搞得看守兵丁紧张兮兮的,生怕发生暴乱。陈子履深知近万俘虏中,多数是被裹挟的百姓,叛军恐怕只有两三千。而两三千叛军之中,穷凶极恶之徒,又仅有一小半。另外的一大半,则是被蛊惑的辽东难民。也就是说,真正忠于李、孔、耿的垃圾,绝不超过一千人。这也是敌军轻易溃散的原因——本身就是乌合之众,哪里挡得住正规军。总而言之,战后的第一件要事,便是尽快甄别俘虏。该杀就杀,该放就放,该罚就罚。否则李九成大军一到,城外有强敌,城内还藏着一个火药桶,那就太麻烦了。然而陈子履当过知县,知道府县案牍有多乱,只能根据实征册,找出一批有业户主的名字。^b-i!x′i+a.6*6!6-.¨c,o+m!至于人和名字对不对得上,是不是贼匪乱认,又得靠城内有人作保,才能万无一失。同样,那些无业雇农,也得靠有业户主指认。总而言之,互相鉴别全靠熟人相认,非常费时。近万人分散在几个校场,十几个晒麦场里,猴年马月才鉴别得完?另外,还有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受蛊惑的辽东难民,似乎罪不至死。然而这两个月,发生过太多里应外合,本地百姓已成惊弓之鸟。之前,莱州对辽民的态度是一刀切。小部分被杀死,大部分被赶出城外自生自灭——这是大部分城池的做法。陈子履认为这样不对。李、孔二贼当初只有八百骑,几个月膨胀到十万人,就是因为各地都在驱赶辽民。辽民无以为生,无处可去,自然只能投靠叛军。若想尽快平叛,绝不能再走这条老路。怎么办呢?怎么在一夜之内,把好人从坏人堆里鉴别出来,倒是一件大难事。“不管了,先干再说。”陈子履想了一下,找到一个很笨,但是或许有用的办法。他让看守先把俘虏分成两堆,一堆是辽东人,一堆是山东人。~k?a¢n?s!h.u·h?o^u-.~c`o,m′事先言明,辽民或罚苦役,或选为辅兵,不是穷凶极恶之徒,不会被砍头。反之,倘若胆敢冒充本地人,无论善恶,一律处死。又嘱咐十几个书吏跟着去,本地乡民都按村站好,各村多少人,列个单子带回来。命令发出去还没到一个时辰,成友德便回来禀报。十几个看押地都分成了两堆,同时还带回了一份单子。成友德笑称,还真有匪兵冒充本地村民,全被认出来乱棍打死了。陈子履扫了一眼单子,便将所有村子的安置地,通通安排好了。“昌邑县胡家村,押往城东大校场……莱阳县三山寨,押往城东小校场……明天天亮之后,再找坐地户来作保。”“剩下的三千辽民,通通捆起来,押往城南大校场,重兵看押。” 陈子履似乎一点也不担心,俘虏押来押去出乱子。刚刚下了命令,就躺下睡了,吩咐没大事不要叫他。朱万年、杨御蕃心惊胆战,全城到处跑,盯到了大半夜。不停嘱咐解送兵丁,途中小心谨慎,莫令俘虏逃脱,在城内作乱。然而说来也奇怪,大街上解送的俘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朱万年大惑不解,想了大半天,又跑去问了一番,才发现端倪。因为陈子履的安排看似随意,却饱含深意。如果有大批乡民要挪动,那么距离必然很短,甚至就在隔壁。需要长途跋涉,比如说横跨几条街的,人数往往又很少。除了几大队辽民俘虏比较麻烦,其余根本不费事。朱万年是真的想不通,兵宪又不是本地人,连街道都不太熟悉。怎会只草草看了几眼,便安排得那么妥当呢?-----------------第二天,城外哨骑回来禀报,李九成似乎遇到了溃骑,被败讯吓坏了。今儿直到太阳出来,却没有拔营继续进军,一直按兵不动。眼看着,一两天是到不了莱州了。“哼哼,算他识相。”危机暂缓,陈子履又把心思,重新放到辽民俘虏身上。经过一夜清点,人头数出来了,共有三千三百余人。按某将领的建议,直接全部砍了算了。人还是太多,懂得鉴别的人却只有十来个,太耗时间了。费劲巴拉的,不知审到何年何月。“不怕,本宪亲自审。”陈子履说干就干,亲自前往城南军营,在营内大堂坐下。也不言语,就坐着继续看缴获清单。过了一会儿,十几个道标兵丁姗姗来迟。校场里的三千俘虏,直看得目瞪口呆。因为孙二弟、成友德等人,竟从关帝庙请来了一尊关公像。不久,一队士兵来宣读规矩。俘虏只须在关公像前发誓,之前不是真心从贼,往后也不会干伤天害理的事,便可以饶过杀头之罪。当然,发誓的时候必须虔诚,不得说谎,否则神明震怒,立即斩首。孙龙的几十个亲兵乐开了花,本以为必死无疑,哪知还有这等好事。莫说发誓,就是骂尽自己祖宗十八代,也没有问题呀。哪知后面的变化,却让所有俘虏大吃一惊。因为关公像设在大堂内,而传说中的陈兵宪,就在一侧看着宣誓。每次十人进去,总有几个倒霉蛋发誓之后,立即被拉到校场一侧砍头。行刑时,刽子手这样告诉俘虏:追随叛贼或可饶恕,在关二爷面前不虔诚,则罪不可赦。据侥幸过关的俘虏称,谁虔诚,谁不虔诚,全凭陈兵宪一根手指。无论痛哭流涕,还是面无表情,通通没用。指着谁,谁就不虔诚。不允许反驳,不给机会辩解。俘虏们惶恐不已,因为被砍头的人,大部分都是真反贼,几乎没有例外。“这个陈兵宪,就是个活阎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