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AI,我教崇祯做昏君黑咖啡少糖
第223章 史诗大捷报京师
七月初五,紫禁城,文华殿。^x-i,n?d\x~s+.¨c_o\m′内阁周延儒、温体仁、徐光启,户部尚书毕自严、兵部尚书熊明遇等大臣齐聚一堂,正激烈地争吵着。崇祯皇帝朱由检坐在龙案后面,听着众臣的对答,不禁一阵烦躁。五年了,陕西已经整整乱了五年了。去年陕北大旱,他听从内外臣工的建议,从内库挤出了十万两银子。又委任清廉正直的吴甡为陕西巡按,专司赈灾,勿令上下贪腐克扣。结果呢?八大王、曹操、老回回、高迎祥等贼匪,是赈也要反,剿也要反。甚至“先请赈,后举事”,先吃官粮再杀官。十万两内帑,还有吴甡辛苦筹办的几万两,竟有一半落到这些人手中。朱由检实在想不通,西北的刁民,怎么就那么刁?还有,陕西连年大旱,粮价飞涨,良民买不起吃得。山西巡抚宋统殷却执意封锁秦晋商路,禁止粮草卖入陕西。还说山西卖得多了,那就轮到山西乱了。这会儿好了,叛军不再满足于陕西,杀到山西讨吃得去了。还有,前年有个御史说应该裁撤天下驿站。还算了一笔账,每年可以节省国帑二十万两,百姓少负担几百万两。?咸e鱼1看*)?书{?? }?已{发1_]布}最*新2章=?节.′=结果呢?驿站是裁了,可二十万两银子,是一毛都没看着。洪承畴发来的题本还提到,最近声名鹤起的李自成,原本就是个驿头。不裁驿站,他还不造反呢。总而言之,西北是民刁官糊涂,乱成了一团浆糊。“还是陈子履好啊,能为朕分忧。”想到这里,朱由检忍不住打断了众臣的争论,问道:“先别说陕西了。现在莱州怎么样?徐从治准备什么时候出兵?登莱巡抚的人选,你们到底议出来没有?”首辅周延儒默不作声。温体仁也耳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发。因为他们都知道,徐从治并没有治军之能,就是个裱糊匠。这会儿,恐怕还在邓玘、牟文绶等骄兵悍将中间扯皮呢。什么时候能出兵,他们是真的答不上来。至于接任登莱巡抚的人,皇帝属意陈子履,从形势上看,也非陈子履不可。然而,陈子履在莱州实在太胡闹,得罪了数不清的人。如今满朝文武议论纷纷,或私下串联,或上书弹劾。?y¢a¨n~h.u,a¨l^u?o..`c\o-m+罪名包括强行劝捐、勒索缙绅、纵兵抢粮、装神弄鬼、妖言惑众、数典忘祖等等。如果是捕风捉影也就罢了,偏偏追问下去,大多真有其事。在莱州城被围的两个多月里,陈子履抢了十几个缙绅,几十家粮行,勒索了二三十万两银子。有个御史甚至扒出一条黑料,陈子履为了给自己做眼镜,竟然把王举人家的房顶都给扒了——就为了一片琉璃瓦。又有通政副使范楷到处吹风,陈子履这个南蛮子,就是另一个袁崇焕。迟早通敌卖国,酿出大祸。好吧,为了守住城池,用铁腕筹集钱粮,也无可厚非。偏偏陈子履还上了一道题本,请求将莱州火器局,做成一个商号。 这就捅了马蜂窝了。杨嗣昌领衔上奏,痛斥此举不合法度。火器局和军器局一样,都是为军队制造兵器,为什么要做成商号呢?照此说法,是不是其他司局也该改为商号,织造局、盐运司也通通改成商号算了。陈子履为了方便敛财,才写出这样匪夷所思的题本。杨嗣昌还在奏疏提到,震天雷、火铳、硝石等,关乎国之安危,必须委派数名能吏去严管。一旦大量卖到民间,必有奸商走私到辽东,高价卖给鞑子。话里话外暗示,孙元化胆子还算小,只敢走私丝绸布匹。陈子履胆子大,就不一定走私什么了。杨嗣昌提议择一名臣为登莱巡抚,潜入莱州,约束陈子履的所作所为。这个说法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大家还推举出一个合适的人选——四朝元老谢琏。总而言之,大家都承认这个南蛮打仗很行,但品行很不行。这会儿,谁敢提议陈子履接任登莱巡抚,就等着被徐光启倒不怕被骂,可他也不敢提给陈子履升官。因为在之前的几份奏疏里,陈子履帮孙元化说了很多好话。你帮我升官,我帮你保人,这个交易也太明显了些。朱由检扫视一圈,不满道:“都没有人说话吗?莱州被围已经两个多月了,诸位有何解围良策?熊爱卿,你是兵部尚书,你来说。”熊明遇道:“回陛下,徐从治上任有两三个月了。内阁理应当行文山东,催促徐从治尽快出兵。”周延儒道:“已经行文几次了……请陛下圣裁。”朱由检问道:“温爱卿,你说呢?”温体仁最近见了十几个山东籍官员,每一个都在痛骂陈子履狂妄。其中几个还说,不给他们面子,就是不给温相面子。抢他们的粮食,就是抢温相的粮食。温体仁想想也是,对陈子履的好感淡了很多。此时听到皇帝询问,也顺着话道:“微臣也觉得,应该立即行文催促徐从治尽快出兵。不过催促太急,恐怕不是上策,还得从长计议。”“朕觉得陈子履干得不错,就让他巡抚登莱,方便节制黄龙,你觉得怎么样?”“谨遵陛下圣裁。”朱由检直感胸闷难当。莱州已经被围三个月了,这时候还谈什么催促太急。陈子履两战连捷,如今还在莱州主持大局,升个巡抚就那么困难?满朝重臣个个讳言莫深,难道就没一个敢拿主意的吗?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声吵杂。朱由检眉头大皱,正想发火,却见曹化淳忽然推门而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陛下大喜,大喜啊。莱州八百里加急,大败叛军。”“什么?”朱由检等不及曹化淳爬起,大步走下台阶,抢过捷报。打开一看,只见几行大字首先映入眼帘。七月初一夜,莱州军民大破贼军,俘虏三万余人,缴获甲胄、马匹数万,兵册一份。孔有德仓皇逃窜,仅以身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