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电波划破夜空,直抵延安!

赵刚看着李云龙那副占了便宜的得意样,也是哭笑不得。

他拿起笔,按照李云龙的“指示”,将报告的格式又重新整理了一番。

最后,李云龙拿起毛笔,蘸足了墨,在那份报告的封面上,一笔一划,歪歪扭扭却又力道十足地签上了自己的大名:李云龙。

“去!给老子八百里加急,送到旅部去!亲手交到旅长手上!”他把报告交给通信员。

……

386旅旅部。

陈旅长正在作战室里对着地图,研究日军最近的调动规律。

独立团送来的那批武器,已经分发给了最需要的兄弟部队,解了燃眉之急。

但他心里清楚,很快日军就会疯狂的报复,要提前做好准备。

“报告!”

一名参谋拿着一份文件快步走了进来。

“旅长,独立团送来的加急报告。”

“独立团?”陈旅长有些意外,他还以为是李云龙那家伙又来哭穷要补给了,“那家伙又耍什么花样?”

参谋把那份厚厚的、用粗麻线装订的报告递了过去,“独立团的通信员说,李团长特意交代,这是比一百门炮都金贵的宝贝,请您务必亲启。”

“比一百门炮都金贵?”陈旅长被逗乐了,他接过报告,首先看到的就是封面上李云龙那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

他翻开报告,起初还带着几分审视,可越看下去,他脸上的笑容就越是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

作战室里,安静得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陈旅长看得极慢,时而皱眉沉思,时而又舒展开来,手指无意识地在桌上有节奏地敲击着。

他没有错过任何一个细节,从理论阐述,到“诉苦”、“三查”的具体流程,再到二营那两个活生生的成功案例。

许久,他才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将报告轻轻地合上。

“政委!”他拿起电话,直接要通了旅政委的线路,“你马上到我这里来一趟!有天大的事!”

等政委匆匆赶到,陈旅长把那份报告递了过去。

“你看看这个,李云龙和赵刚他们搞出来的东西。”

政委接过来仔细阅读,他的反应和陈旅长如出一辙,从最初的好奇,到中间的震惊,再到最后的激动。

“旅长!这……”政委的声音都有些发颤,“这哪里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总结?这简直就是一部‘兵工厂’的说明书啊!一座能把敌人的人,变成我们自己的战士的兵工厂!”

“说得好!”陈旅长一拍桌子,“李云龙那个家伙,总能给咱们带来惊喜!上次送来了两门炮,这次,送来的东西,价值何止一百门炮!”

他站起身,在地图前踱步。

“我们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是兵员!是根据地人口有限,兵员补充困难!就算缴获了再多的枪,没人用也是白搭!可这份报告,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一个能把伪军这种数量庞大的群体,转化为我们力量的思路!”

政委也激动地补充道,“而且,经过这么一番‘诉苦’,转化过来的战士,思想觉悟高,战斗意志强!仇恨明确,目标清晰!这种兵,拉上战场,一个能顶过去两三个!”

“没错!”陈旅长猛地停下脚步,“这份报告,不能在咱们旅部耽搁!它的价值,是战略性的!必须马上上报师部,上报总部!让首长们看看!”

他拿起笔,亲自草拟了一份批转意见,用词恳切,极力推荐。

“马上!用最快的速度,连同我的批示,一起送到师部去!”

一份来自独立团的报告,就这样,以超乎寻常的速度,离开了旅部,朝着更高一级的指挥机关飞驰而去。

报告抵达师部时,同样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师首长们连夜开会讨论,其结果与陈旅长的判断完全一致。

这已经不是一个团、一个旅的经验,这是足以影响整个八路军部队建设的重大创新。

没有任何犹豫,师部再次加急,将这份凝聚了林毅、赵刚和李云龙心血的报告,连同386旅和师部的两级批注意见,一同上报到了位于太行山的八路军总部。

……

总部,一间简陋的作战室里,灯火通明。

老总刚处理完前线的战报,正捏着眉心,思考着部队过冬的物资问题。

一名作战参谋拿着一份电报和一份文件,脚步匆匆地走了进来。

“老总,386旅上报的一份紧急文件。”

老总接过文件,那厚厚的一沓草纸,让他微微皱眉。

他一向务实,最不喜看长篇大论的空洞文章。

“念!”他言简意赅。参谋清了清嗓子,开始念了起来。

“《关于在部队中推广以‘诉苦’和‘三查’为核心的新式整军运动的初步报告》……”

刚听了个标题,老总的眉头就舒展开来,他摆了摆手,“把文件给我,我自己看。”

他拿过那份报告,从头开始,逐字逐句地阅读。

昏黄的油灯光,照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神情专注而严肃。

屋子里静悄悄的。

老总看得极其仔细,甚至比陈旅长看得还要慢。

他时而点头,时而用红蓝铅笔在报告的空白处写下几个字,或是画上一个圈。

当他看到二营转化上百名伪军俘虏,并且这些新兵在训练中表现出极高热情和战斗意志的案例时,他把报告放了下来,在屋子里来回走了两圈。

“新式整军……诉苦……三查……”他嘴里反复念叨着这几个词。

他戎马一生,深知带兵之难,更知思想工作的重要。

这份报告里描述的场景,让他这个总部总指挥都感到了一股发自内心的震撼。

“把理论说得天花乱坠,都是虚的。”他停下脚步,对参谋说道,“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他抬起头,锐利的目光扫向地图。

“正好,我刚接到报告,385旅的770团在一次反扫荡中,俘虏了伪军一个整连,一百二十多人。现在正愁怎么处理。”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770团的驻地重重一点。

“马上给385旅和770团发电!让他们暂停对这批俘虏的一切处置!把这份报告的全文,立刻发给他们!命令770团,照着这份报告上的法子,原原本本地给我搞一次!每一个步骤都不许错!”

参谋愣住了,这么重要的事情,不先组织讨论,或者小范围试点,直接就让一个团上手?

“老总,这……”

“就这么办!”老总的语气很确定,“我不管他们是哭是笑,是骂是闹,我只要最后的结果!告诉770团的团长和政委,我要在三天之内,看到这次‘诉苦大会’的详细结果报告!”

“是!”

一道来自总部的、内容有些奇特的电令,就这样火速发往了385旅770团。

770团的团长和政委接到电报和那份长达几十页的报告时,两个人面面相觑,脑子都有些发懵。

“诉苦大会?让俘虏哭?哭了就能变成自己人?”团长挠着头,满脸的不解。

政委则相对沉稳,他仔细研究着报告,越看越觉得这里面的门道不简单。

“团长,这是总部的死命令。不管理不理解,我们都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

于是,在770团的驻地,一场完全照搬独立团二营模式的“新式整军运动”,在忐忑和疑惑中,拉开了帷幕。

结果,让整个770团的干部都惊掉了下巴。

第一天,诉苦大会上,那一百多个伪军俘虏从最初的麻木、抗拒,到最后哭得撕心裂肺,有几个甚至当场哭昏了过去。

第二天,控诉罪行,指认汉奸,俘虏们自己就揪出了三个手上沾过血的死硬分子。

第三天,当770团的干部问谁愿意加入八路军时,底下的人群静默了片刻,然后,“轰”的一声,超过九十只手举了起来!

“俺要当八路!给俺爹报仇!”

“算我一个!狗日的小鬼子,老子跟他们拼了!”

一百二十多个俘虏,除了那三个被指认出来的铁杆汉奸和少数几个实在烂泥扶不上墙的,足足有九十多人哭着喊着要求参军!这个比例,高达七成以上!

当这份详尽的实验报告和770团团长那封激动得语无伦次的电报一起摆在老总的办公桌上时,这位身经百战的八路军副总司令,猛地一拍桌子,大喝一声,

“好!”

他拿着两份报告,在作战室里兴奋地来回踱步,脸上的喜悦溢于言表。

“哈哈哈!好一个独立团!好一个李云龙!好一个‘新式整军’!”

他停下脚步,将那份最初的报告和770团的实验结果郑重地放在一起。

“这哪里是什么报告?这是咱们八路军的宝典!是克敌制胜的又一把利剑!”

他看着地图上那广袤的、被日伪军占领的区域,那里有数不清的伪军,那些都是可以被争取、被转化的力量!

“马上!我要亲自起草电报!”

他坐回桌前,神情无比郑重。

“将独立团《关于在部队中推广以“诉苦”和“三查”为核心的新式整军运动的初步报告》,以及385旅770团的试点结果,全文……上报中央!”

夜色深沉,一道承载着全新希望的电波,从太行山麓,划破夜空,飞向了革命的圣地——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