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扩军千人

诉苦大会这项法宝依然好用,现在的人民只是缺少对形式的认识,当有人为他们引导,为他们指引方向,他们也能够知道谁才能带他们真正站起来当家做主。

八十多名伪军俘虏,除了七个被揭发出来、手上沾有无辜百姓鲜血的铁杆汉奸被当场拿下、关押待审外,其余的七十多人,全都哭着喊着要加入八路军,要打鬼子报仇。

林毅当场拍板,将这些人全部接收,打散了分到各个新成立的营里去。

他特意嘱咐各营主官,一定要时刻注意这些战士思想动态。

尤其是运用好上几批转变过来的士兵,虽然军事素养不行,但因为亲身经历了诉苦大会,思想上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复仇的意愿极其强烈,反而成了最好的“催化剂”。

他们在新兵里现身说法,比干部们讲一百句大道理都管用。

解决了内部的俘虏问题,接下来,就是对外招兵。

这对新上任的几个营长来说,是个全新的挑战。

除了王虎和刘子洋有招兵的经验,其他人都是两眼一摸黑。

林毅把五个营长和四个教导员叫到指挥部,给他们开了个小会。

“招兵,不是站在村口喊两嗓子就行的。”林毅看着这几个还有些摸不着头脑的部下,笑着说道,“咱们得让老百姓,毫无保留地把子弟送到我们部队来。这就需要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得到老百姓的支持。”

“那……那咋干啊,支队长?”王大壮挠着头,一脸的困惑。

“上次让王虎和刘子洋去招兵是咱们有团长拨的经费,而且那时候咱们粮食也不是很富裕,所以是用钱招的兵,但是这附近的村民有钱也没有地方花,咱们用其他方法。”

“很简单,三步走。”林毅伸出三根手指,“第一,拿出诚意。第二,展示实力。第三,讲明道理。”

“啥意思?”王大壮还是没听懂。

“我给你们解释一下。”林毅耐心说道,“第一,拿出诚意。咱们缴获了那么多粮食,不能光自己吃。从今天起,每个营负责一片区域,给村里每一户人家,都送十斤白面过去!不管是贫是富,家家有份!告诉他们,这是我们八路军,给乡亲们的见面礼!”

“啊?都送?”王大壮一听就心疼了,“支队长,那得多少粮食啊……咱们自己还……”

“眼光放长远点!”林毅打断他,“这个地方咱们八路军活动的少,老百姓对咱们政策不是很了解,咱们要让老百姓知道,跟着咱们,有饭吃!不被欺负,这是最实在的!”

几个营长一听,觉得很有道理,都点了点头。

“第二,展示实力。”林毅继续说道,“你们把新分的家伙事儿,都拉出去!步枪、机枪、掷弹筒,还有陈大年那几门宝贝疙瘩大炮,都拉到村口打谷场上,让老百姓都来看看!告诉他们,咱们不是以前那些拿着大刀长矛的土八路了,咱们现在,有的是硬家伙!咱们有能力保护他们,更有能力带着他们打鬼子,打胜仗!”

这个主意,几个主官一听就来劲了。

谁不喜欢显摆自己的好东西?

这不光是展示实力,更是长自己的威风!

“第三,讲明道理。”林毅的表情严肃起来,“送了礼,亮了家伙,最后就要攻心了。你们要亲自下到村里,跟老百姓坐在一起,拉家常。把咱们诉苦大会上听到的那些事,讲给他们听。告诉他们,这个世道,你不找鬼子拼命,鬼子就会来要你的命!当亡国奴,一辈子都抬不起头!只有拿起枪,跟着我们八路军,把鬼子赶出中国,大家才能过上真正的好日子!”

“最后就是谁家如果有来当兵的再多送二十斤白面和一个肉罐头。一定要让老百姓看到我们的诚意和行动。”

“总结起来,就是一手拿米袋子,一手拿枪杆子,再跟他们掏心窝子!”

林毅的一番话,说得几个营长茅塞顿开,一个个眼睛都亮了。

“明白了支队长!您就瞧好吧!”王大壮一拍胸脯,领了命令就风风火火地出去了。

很快,一场声势浩大的招兵运动,就在以东寺头村为中心的十里八乡展开了。

附近的老百姓们一开始还有些疑虑,但当八路军战士真的把一袋袋雪白的精面粉送到自己家门口时,他们都惊呆了。

这年头,粮食就是命根子,八路军说送就送,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以前只是听说八路军是穷苦人的队伍,但是只有真的接触这支队伍,才能真正感受这支队伍的伟大。

人心,一下子就热乎了起来。紧接着,王大壮他们就把新家伙全都亮了出来。

打谷场上,一排排崭新的三八大盖在阳光下闪着寒光,一挺挺黑黝黝的重机枪威风凛凛,尤其是那门九二式步兵炮,往那一摆,简直就像天神,看得村民们一个个都挪不动道了。

“我的乖乖,这八路军枪炮这么多呢!”

“你看那炮!真粗啊!”

村民们议论纷纷,眼神里从一开始的敬畏,慢慢变成了信赖和羡慕。

有了这两样做铺垫,王大壮他们再去村里做思想工作,就顺利多了。

他们也不摆干部的架子,就坐在老乡家的炕头上,一边抽着旱烟,一边说着掏心窝子的话。

一个老汉愁眉苦脸地说,“长官,当兵……那是要掉脑袋的呀!俺家就这一根独苗……”

王大壮说道,“老哥,你这话我懂。可你想想,现在这世道,你不当兵,安安稳稳在家里种地,鬼子来了,就能保住脑袋?就能保住你这根独苗?咱们村西头的李老四一家,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不当兵,不反抗,结果呢?”

老汉沉默了。

王大壮继续说道,“跟着我们当兵,是危险。但我们有饭吃,有新枪使,我们打的是保家卫国的仗!是给咱中国人争脸的仗!就算真有一天光荣了,那也是英雄!你这独苗,走到哪儿,乡亲们都得戳着脊梁骨夸一句‘好样的’!这不比窝窝囊囊地被鬼子欺负死,强一百倍?”

一番话,说得老汉热血沸腾,他一咬牙,一拍大腿,“干了!长官,俺让俺娃跟你走!去打鬼子!当英雄!”

这样的场景,在各个村子不断上演。

效果是惊人的。

仅仅一个星期,报名参军的青壮年,就涌进了东寺头村的军营。

一开始是几十个,后来是一百多个,到最后,人数直接突破了四百!

加上原有的部队和收编的俘虏,林毅的第四军分区,总兵力在短短十天之内,就奇迹般地突破了一千人!

一千多人,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原先的的独立团,也就这个数!

看着打谷场上黑压压一片、生龙活活的新兵,几个营长都乐得合不拢嘴。

他们现在手底下,都管着快两百多号人了,营的架子,算是真正立起来了。

林毅站在高处,检阅着自己这支初具规模的部队。

他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但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人是有了,枪也有了。

但这上千人里,新招来的兵都是昨天还拿着锄头的农民,他们连左右都分不清,更别提上阵杀敌了。

这支部队,现在只是一个虚胖的架子,离真正的精锐,还差得远。

他转过身,对着身后同样兴奋的几个营长,下达了新的命令。

“人,是够了。但他们,现在还不是兵。”

“从明天开始,全军进入高强度训练!把吃奶的劲都给我使出来,练!往死里练!”

“我要在一个月之内,让这些新兵,都变成能上战场,敢跟鬼子拼刺刀的真正战士!”

“是!”

几个营长齐声怒吼,声音里充满了无穷的干劲。

一个崭新的,强大的第一支队,即将在这片土地上,开始它的淬炼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