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两个鸡蛋上跳舞

面对满屋子的震惊和质疑,林毅显得异常平静。

他没有急着辩解,而是等到所有人的议论声稍稍平息后,才缓缓开口。

“政委,同志们,我知道大家觉得打新乡是天方夜谭,是去送死。如果是在平时,我也绝不会提出这样的计划。”

林毅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但现在,不是平时!现在是千载难逢的战机!”

“什么战机?”王大壮还是想不通,在他朴素的战争观里,柿子要挑软的捏,哪有主动去啃铁核桃的道理。

林毅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指挥棒,在沙盘上轻轻一点。

“政委刚才说,冈村宁次在两个方向同时发动大规模进攻。北边,是七万大军围剿晋察冀;南边,是数万主力猛攻郑州。大家想过没有,支撑这两场大规模战役,需要什么?”

“需要兵员,需要弹药,需要粮食被服……”刘猴子下意识地回答道。

“没错!”林毅赞许地看了他一眼,“需要海量的物资!而这些物资,从哪里来?又是如何运到前线的?”

他手中的指挥棒,在地图上画出一条清晰的线路。

“平汉铁路!这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就是冈村宁次的生命线!而新乡,恰好是这条生命线上最重要的心脏和中转枢纽!”

林毅一字一句地说道:“所有运往晋察冀前线的物资,和所有运往郑州前线的兵员,都要在新乡集结、编组、转运!这里,就是冈村宁次两个拳头后面的那个总仓库!”

“现在,冈村宁次正在两个鸡蛋上跳舞。他把所有的精锐都压在了南北两个战场,他以为自己的后方固若金汤。他觉得我们八路军,就算有胆子,也只会去招惹安阳、焦作这些外围据点。他绝对想不到,我们会有一把刀,敢直接插向他的心脏!”

这番话,让司令部里的气氛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原本觉得不可思议的干部们,开始顺着林毅的思路思考起来。

是啊,鬼子主力全出去了,新乡这个后方枢纽,兵力真的还像表面上那么强大吗?

余秋里皱着的眉头也舒展了一些,他沉吟道:“你的意思是,新乡现在的防守,是外强中干?”

“完全正确!”林毅的眼神越发明亮,“根据猴子刚才的情报,驻守新乡的日军第220联队,其第三大队已经被调往郑州前线。而这个联队的其他部队,原本就分散驻扎在焦作、汲县等地。我敢断定,为了加强南北两个方向的攻势,冈村宁次一定还从新乡周边抽调了兵力。”

“现在的新乡城,就是一个巨大的仓库,由一个不满编的联队部,带着一群老弱病残的留守部队和战斗力低下的伪军守着。他们所有的依仗,就是那圈高大的城墙和随时可以从南北两端调回来的援军。”

“而我们的机会,就在于这个‘时间差’!”林毅的指挥棒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只要我们行动够快,够隐蔽,在鬼子南北两线的援军反应过来之前,完成对新乡车站的突袭,我们就赢了!”

“我们不去打他坚固的城防,不去跟他巷战。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火车站!把那里堆积的军用物资,能抢走的抢走,抢不走的,一把火,全部烧掉!”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晋察冀前线的鬼子发现他们的冬衣、弹药、粮食全没了,当郑州前线的鬼子发现他们的援兵和重炮弹上不来了,冈村宁次的这两场战役,还打得下去吗?他就算不立刻撤兵,也得被我们搞得焦头烂额!”

林毅的描述,极具煽动性。

一幅壮观的画面展现在众人面前:在日军重兵压境,全国抗战士气低迷的时刻,一支孤军,神兵天降,直捣黄龙,在敌人的心脏地带,燃起一场滔天大火!

这不仅仅是一次军事策应,这简直就是一次足以载入史册的传奇突袭!王大壮听得热血沸腾,他一拳砸在自己手心,大吼道:“干!司令员,就这么干!烧他娘的!让小鬼子也尝尝后院起火的滋味!”

这一次,没有人再反驳他。

就连最稳重的王虎,眼中也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风险虽然巨大,但收益,同样巨大到难以想象!

余秋里也被林毅描绘的这幅蓝图深深吸引了。

他是一名政工干部,他比在场的任何人都更能理解这一战成功后的政治意义。

这不仅能直接为晋察冀解围,更能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宣告,在日军最猖狂的时候,八路军依然有能力在敌人的心脏上狠狠捅上一刀!

这对鼓舞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作用无可估量!

但他毕竟是政委,是这支部队的“鞘”。在兴奋之余,他必须保持冷静。

“林毅,你的计划非常大胆,也确实抓住了敌人的一个致命弱点。”余秋里看着林毅,神情严肃地问道,“但是,这里面的风险,你想过怎么控制吗?”

“第一,情报的准确性。我们所有的判断,都基于新乡兵力空虚。万一情报有误,或者鬼子临时加强了防备,我们一头撞上去,就是全军覆没。”

“第二,行动的隐蔽性。从我们这里到新乡,直线距离超过两百里,中间要穿过多道封锁线。我们三千多人的部队,如何才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新乡城下?”

“第三,突袭的突然性。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突破车站的防御,完成抢夺和破坏任务?”

“第四,也是最关键的,如何撤退?一旦我们动手,新乡周边的鬼子,特别是焦作和汲县的驻军,会像疯狗一样扑过来。我们如何才能在敌人合围之前,带着缴获的物资和伤员,安全返回?”

余秋里一连提出了四个直指核心的致命问题。

这四个问题,就像四座大山,横亘在计划和现实之间。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后果都不堪设想。

司令部里刚刚燃起的火焰,似乎被这盆冷水浇得小了一些。

所有人都看着林毅,等待着他的回答。

这已经不是光有胆略和激情就能解决的问题了,这需要缜密到极致的计划和部署。

林毅看着余秋里,脸上露出了笑容。

他知道,当政委开始认真考虑风险控制的时候,就代表着他已经从心里接受了这个计划。

“政委,您问到点子上了。”林毅拿起桌上的水壶,给自己灌了一大口水,润了润有些干涩的喉咙。

“这四个问题,我在从延安回来的路上,就已经想了一路。现在,我可以把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说出来,请大家一起完善。”

他的目光变得深邃,充满了自信。

一场围绕着“奇袭新乡”的精密战术研讨,正式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