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为了洗白而洗白
“我我我!”
几个老头竟像孩子般,半真半假地争抢起这“第一顺民”的虚名来,暂时驱散了心头的阴霾。
就在这时,熟悉的叮铃声由远及近。
负责给大柳树村送报的王晓东,骑着那辆由武魂殿特配,名为自行车的“车”,从村外土路上颠簸着过来。
与往常不同,他今天脸上没有一丝笑模样,眉头紧锁,嘴唇抿得死死的。
来到报亭前,他利索地支好自行车,解开绑在后座上的那捆报纸,抱起就往亭子里走,对几位熟悉的老人家罕见的没有打招呼。
李铁柱几人面面相觑,都觉得奇怪。
小王这孩子向来热情礼貌,今天这是怎么了?
李铁柱摸出一个磨得光滑的铜魂币,熟练地丢进报亭窗口的木盒里,放缓声音问道:
“小王,来份报纸。咋了这是?耷拉着个脸,碰上啥不顺心的事了?跟叔说说。”
王晓东张了张嘴,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脸上满是挣扎和难色,最终只是重重叹了口气。
老李头几人更纳闷了,性子急的连忙追问:“小王,到底出啥事了?是不是……帝国那边,又琢磨出啥新花样,要加税了?”
说着,李铁柱就伸手想去拿一份报纸,想从上面找到答案。
然而,王晓东却一把按住了老李头的手背,脸色涨红,十分难为情地低声道:
“李叔……对不住。这报纸……它,它涨价了。”
“涨价了?”李铁柱一愣,有些惊讶,“涨多少?那位月关大人不是亲口说过,《斗罗日报》永不涨价吗?”
他虽然疑惑,但还是下意识地去摸钱包,准备补上差价。
毕竟这报纸用纸厚实,看完还能糊墙、包东西,一个铜魂币绝对是亏本买卖,稍微涨点,他们也能理解。
王晓东深吸一口气,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那句话,“李叔……不是涨一点。”
“是……一枚银魂币。”
“哦,一枚银……嗯?!!”李铁柱的手猛地僵在半空,眼睛瞬间瞪圆了,“多少?!一枚银魂币?!”
“小王,你没说错吧?”
“这……这是一下子翻了一百倍啊!”
周围几个老头也全都惊呆了,齐刷刷地看向王晓东。
王晓东苦涩地点点头,确认道:“没错,李叔,就是这个价。”
“我今天早上去镇上的武魂分殿取报,反复确认了好几遍……以后,零售价就是一银魂币一份。”
李铁柱的眉头死死拧成了一个疙瘩,他意识到事情绝不简单,沉声问道:
“小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快跟叔说说!”
“这……”王晓东欲言又止,看着几位老人关切又焦急的目光,最终还是一跺脚,将几份新报纸塞到李铁柱几人手里,“李叔,你们……自己看吧,报纸上都写着呢。”“咱们认识这么久了,这几份报纸,就当是我送各位叔伯的……以后,我可能也不干这送报的活儿了。”
“到底咋回事啊?!”几人连忙接过报纸,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
只见头版头条的标题赫然是——【昊天宗强抢魂骨事件澄清:事出有因,沟通不畅引发误会】。
文章通篇充斥着官样文章和苍白无力的辩解,逻辑牵强,完全是为了洗白而洗白。
几人快速翻到第二版,标题更让他们火冒三丈——【蓝电霸王宗亦是受害者,无良书商笔翁阁乃罪魁祸首】。
文章竟将玉小刚著邪书、玉凌风散播害人的罪责,一股脑全推给了已被查封处决的笔翁阁,声称是笔翁阁审核不力、唯利是图才导致悲剧。
当翻到第三版,看到那刺眼的标题——【拨乱反正:雪夜大帝乃一代明君,弑父篡位纯属污蔑】时,李铁柱几人彻底明白过来了!
这《斗罗日报》,它变味了!
它不再是那个敢为底层发声、揭露黑暗的《斗罗日报》了!
“这……这他娘的是怎么回事?!”李铁柱气得浑身发抖,黑着脸,声音都在打颤,“小王!你快说!”
“武魂殿……武魂殿怎么会突然跟那群吃人不吐骨头的家伙穿一条裤子了?!”
“他们什么时候开始和上三宗、两大帝国同流合污了?!”
“小王,你快说啊!急死个人了!”
“唉……罢了!”王晓东看着几位老人愤怒而困惑的脸,终于不再隐瞒,压低声音,带着愤懑说道:
“我就跟你们直说吧!前几天,上三宗的宗主,联合了两大帝国的代表,跑到武魂城去施压!”
“当时教皇千寻疾冕下不在,是圣女比比东冕下出面接待的。”
“可谁能想到,那群人仗着圣女年轻,不懂得他们那些弯弯绕绕的阴谋诡计,竟然狮子大开口,硬生生从武魂殿手里,抢走了一半报纸的控制权!”
“还立下规矩,以后报纸上登什么,不登什么,都得他们点头才行!”
李铁柱闻言,气得额头青筋暴起,“这么说,报纸涨价到一银魂币,也是他们干的?!”
“就是他们要求的!”王晓东重重地点头,脸上满是痛心,“我还听说……听说教皇冕下出关后,知道了这件事,雷霆大怒,认为圣女殿下处置不当,有损武魂殿威严,已经……已经下令严厉惩罚了圣女殿下!”
“什么?!!”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瞬间在李铁柱几人脑中炸开!
圣女比比东,在他们心中就是黑暗里唯一的光,是肯为他们这些泥腿子说话的真神!
她怎么可以被惩罚?!
而且这一切,分明是上三宗和两大帝国欺人太甚!
这是要把黑的说成白的,要把屎盆子往自己恩人头上扣啊!
几个老头瞬间炸了锅,再也抑制不住心头的怒火,指着报纸破口大骂起来!
骂昊天宗无耻,骂蓝电霸王宗推卸责任,骂天斗帝国昏聩,骂七宝琉璃宗和星罗帝国助纣为虐!
他们愤怒的骂声引来了更多早起的村民。
人们围拢过来,听明白原委后,无不义愤填膺。
很快,几个人骂骂咧咧变成了几十人,最后汇聚成上百人的愤怒声浪!村口如同煮沸的水锅,群情激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