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流浪地球,五亿!

朝阳区青年路4号楼三层,电影工作室的灯光依然亮着。

窗外是Bj的夜色,霓虹闪烁,车流不息。

郭帆站坐在办公桌后,手里捏着一份《流浪地球》的策划书,纸张还带着刚出炉的热度。

他的目光落在电脑屏幕上——‘王昊导演载誉而归’的新闻推送还在闪烁,标题旁的照片里,那个穿着黑色风衣的男人正被粉丝簇拥着走出机场。

“终于回来了……“

郭帆低声喃喃,心里既忐忑又期待。

《流浪地球》这个项目,他已经筹备了差不多两年。

从剧本打磨到概念设计,从分镜绘制到特效预演,他几乎把所有能做的准备工作都做完了。

但最大的问题始终是——钱。

中影愿意投一部分,但远远不够。

国内的投资人对科幻题材普遍缺乏信心,一听国产科幻四个字,要么摇头,要么直接要他滚出去!

科幻片在国内就是一块荒漠,压根没有人认为这玩意有钱途。

“导演,灵犀那边还没消息吗?“

美术指导拿着行星发动机的模型走进来,这是团队熬了三天做出来的第七版样品。

郭帆叹了口气,摇摇头,正想给他再画个饼,手机突然震动起来。

屏幕上跳动的“杨彩钰“三个字,让郭帆的心脏差点跳出胸腔。

他深吸三口气才按下接听键,声音因为紧张而发哑:“杨秘书您好,我是郭帆。“

“郭导演您好,“

电话那头传来清脆的女声,“昊总明晚有空,想请您在燕云楼吃个便饭,聊聊合作的事。时间晚上七点,不知道您有没有问题?“

郭帆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没问题,我一定准时到。“

挂断电话后,他猛地握紧拳头,狠狠挥了一下。

“兄弟们,有戏啦!“

整个办公室瞬间沸腾,响起阵阵欢呼声。

郭帆看着这群跟着自己摸爬滚打的伙伴,突然想起三年前拍《同桌的你》时,也是这样一群人挤在出租屋里改剧本。

只是这次,他们要去触碰的,是华夏电影从未抵达过的星空。

次日,傍晚六点半,燕云楼的红灯笼已经亮了起来。

这家开业于1936年的京菜馆,雕梁画栋间还留着老燕京的韵味。

郭帆站在“食不厌精“的匾额下,怀里抱着半人高的资料箱。

里面装满了《流浪地球》的筹备资料——剧本、分镜、概念设计图、特效预演demo……他恨不得把所有能证明自己诚意的材料都带上。

七点整,包厢门被推开。

王昊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一个气度沉稳的中年男人。

正是中影宣发部的钟毅,如今圈内人都知道,两人私交甚笃。

“郭导,久等了。“

王昊笑着伸出手。

郭帆连忙起身相迎:“昊总,钟总,您二位能来,是我的荣幸。“

“小郭到了呀,大家都是自己人,“

钟毅笑着招手,“你跟王导一样,都有一股犟牛的劲头,肯定能成功!“

王昊意味深长的看了眼钟毅,看来他对郭帆也异常欣赏,否则不会屁颠屁颠的跟过来。

摆明了是来敲边鼓的。

寒暄几句后,酒菜上桌。

王昊端起酒杯,轻轻晃了晃杯中的茅台,笑道:“郭导,咱们先走一个?“

郭帆二话不说,直接一口闷了。

鲁省的汉子,就是这么豪爽!

王昊挑眉:“爽快!“

酒过三巡。

王昊放下筷子,语气突然变得严肃:“郭导,说实话,我对国产科幻一直不太看好,比如那部《机器侠》就是纯纯的挂羊头卖狗肉。“

郭帆心里一沉,但面上不动声色:“昊总说得对,国内科幻确实有很多问题……“

“特效不行,剧本太软,世界观不扎实,换句话说,他们从来没有一颗做科幻的心。“

王昊直接打断他,“但你的《流浪地球》,我看过策划书,有点意思。“

郭帆眼睛一亮,心脏怦怦跳。

王昊继续道:“国内敢拍科幻的导演不多,敢拍硬科幻的更是凤毛麟角。你有这个勇气,我很欣赏。”

“更欣赏的是,你居然自己垫资了上百万?”

郭帆受宠若惊,连忙端起酒杯:“昊总过奖了,我只是觉得,中国科幻总得有人迈出第一步,这点钱不算什么。“

王昊笑了笑,和他碰杯:“说得好。“

眼见王昊越来越有兴趣,郭帆终于有了发挥自己资料的机会。

“昊总您看,这是我们做的行星发动机模型,“

郭帆打开资料箱,像献宝似的拿出各种图纸和模型,“直径一万一千米,能产生150亿吨的推力,这是参考了nAsA的火箭推进公式算出来的。“

他指着一张蓝色的设计图:“还有这个地下城,层高五十米,采用模块化设计,能抵御一千摄氏度的地表高温。我们甚至做了空气循环系统的模拟......“

看着这一张张的图纸,王昊终于有些明白为什么后世有人说,华夏电影的未来在理科生手里了。

就这些东西,换一个文科生来,他不给你画火柴人打架就不错了。

怎么可能为了世界观的完整性,居然还进行技术验证。

理科生果然是幻想世界的逻辑疯子。

酒酣耳热之际,郭帆花费半个小时简单介绍了自己的准备工作后,终于切入正题。

“昊总,《流浪地球》这个项目,中影虽然已经投了一部分,但预算还是不够。“

他拿出准备好的成本方案,摊在桌上,“按照我的估算,至少需要2亿的成本才能保证质量。“

说完,他小心翼翼地观察王昊的表情。

王昊没说话,只是慢悠悠地夹了一筷子葱烧海参。

钟毅笑了笑,打破沉默:“郭导,2亿成本可不是小数目。国内科幻片的市场还没完全打开,风险很大啊。“

郭帆语气局促:“我明白,但科幻片就是这样,没有足够的投入,特效和世界观是立不住的。“

王昊笑眯眯的看着两人唱双簧,搁我这演是吧?

换成一般人他能转身就走,但郭帆嘛,还是得原谅他。

“资金缺口多少?“

王昊端起酒杯,轻轻晃了晃。

郭帆深吸一口气,报出了反复斟酌过的数字:“目前中影已经确定投入一个亿,成本还差一亿。我们团队能省就省,特效可以找国内团队做,演员都用新人......“

“两亿?“

王昊挑眉,看向开始变身的郭妲己,你那狐狸尾巴我搁老远都看得清,“你确定两亿能做出你心目中的《流浪地球》?”

郭帆的脸色涨红。

以前跟投资人谈,只要数字超过一亿,对方不当场翻脸都是给面子。

可现在王昊的眼神里没有嫌弃,只有一种你太小看我的玩味。

这让他心中异常纠结,既怕说出心目中的数字吓跑对方,又怕王昊跟他玩真的。

钟毅看出了郭帆的犹豫,在一旁打圆场:“小郭是怕风险太大。“

他转向王昊,语气诚恳,“说实话,《流浪地球》这个项目,单靠中影确实吃力。特效要达到好莱坞水准,光投资还不够,还需要有顶尖的技术团队支持。“

至于国内最顶级的特效团队,那非灵犀莫属!

王昊没接话,他把酒杯里的茅台倒在桌上,用手指蘸着酒液,“咱们玩个游戏,在酒桌上写下自己心里的成本价。“

郭帆的心跳得像打鼓。

他看着桌上的酒渍,想起那些因为报价太高而黄掉的合作,咬咬牙蘸着酒写下2.5亿。

这个数字比他的心理预期低了五千万,虽然王昊信誓旦旦表现的很大方,但他几乎被投资人磨得免疫了。

妲己的心态非常顽固,先骗进来杀再说!

钟毅看了王昊一眼,笑着写下“3亿“,用手盖住。

他也算了解王昊,从《大圣归来》倾家荡产做最后一场戏,到《你的名字》实拍华夏景点,王昊做事向来不按常理出牌,追求的从来不是性价比,而是必须做到最好。

轮到王昊时,他没丝毫犹豫。

指尖在酒渍上划过,一个龙飞凤舞的“5亿“赫然出现。

三人揭晓答案。

“五......五亿?“郭帆的声音都在发抖,手里的筷子掉在桌上。

他怀疑自己看错了,揉了揉眼睛,那两个数字却像烙铁一样烫在他的视网膜上。

钟毅也愣住了,语气都变调了:“王昊,你认真的?“

虽然他知道王昊敢投钱,但五亿这个数字,已经超出了华夏如今正常商业电影的范畴,这几乎是《大圣归来》和《你的名字》的成本总和。

三人现在费劲半天,聊的肯定也不可能是虚报,而是实打实的成本!

“科幻,就得做最屌的。“

王昊拿起酒杯,跟钟毅碰了一下,酒液溅在手背上也不在意,“我们要为华夏科幻打开新的大门!“

郭帆的心脏狂跳,声音都有些发抖:“昊总,您……您不是在开玩笑吧?“

王昊盯着他,眼神锐利:“你觉得我像在开玩笑吗?“

“魔都冰墙给我全程Cg,地下城、航天空间站搭实景,演员不用那帮流量明星,但服化道必须是顶配。钱不够?我再加!但效果,必须达到最好。“

郭帆的眼眶彻底红了。

王昊这不是在投资一部电影,而是在圆一个和他一样的梦——一个让华夏科幻屹立于世界之巅的梦。

那些被他刻意压低的预算,那些为了迎合资本做的妥协,在王昊的五亿承诺面前,突然变得无比可笑。

“昊总......“

郭帆拿起酒杯,手因为激动而剧烈颤抖,“我敬您!这杯酒下肚,我郭帆要是做不出让您满意的电影,就从此退出导演圈!“

“过了,没必要!”

钟毅轻咳两声,郭帆是个顶尖的人才,退出导演圈太可惜了。

他相信郭帆的信念,也相信电影不会差,但怕的是国内观众不买账。

王昊笑着说,“我们有强大的信念,我们有最好的观众,有庞大的本土市场,这一次必赢!“

钟毅突然反应过来,哈哈大笑:“好小子!你这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啊!“

郭帆有点懵逼,什么意思?

王昊挑眉,没承认也没否认:“钟叔这话说的,好像我灵犀的特效不值这个价似的。“

他拿起一张特效分镜图,“就这行星发动机喷射的镜头,国内除了我们,谁能做到最好?“

钟毅哈哈大笑:“你啊你,做生意的脑子比拍电影的脑子转得还快。“

他转向还在发懵的郭帆,“小郭你别介意,有灵犀公司这个投资人把手质量关,这下特效方面的事情你可以绝对放心了。“

郭帆这才反应过来。

灵犀影业的特效部门确实是国内顶尖的,去年《大圣归来》今年的《你的名字》,特效都让人赞不绝口。

如果《流浪地球》的特效全交给他们做,五亿投资里,至少有两亿会变成灵犀的营收。

可他一点都不觉得被算计了。

反而觉得这样才对,钱花在能做出好效果的地方,总比被不懂行的外包实习生拿去挥霍强。

“我不管钱流到哪,“

郭帆认真地说,“只要能把电影做好,就算昊总把钱全拿回自家公司,我也心甘情愿。“

王昊摆摆手:“别急着大方,钱灵犀会投资,但我有条件。“

“您说!“

王昊伸出三根手指,“第一,特效必须由灵犀全权负责,我不接受外包。“

“第二,剧本再打磨几遍,世界观必须扎实。“

“第三,上映前,我要看粗剪版,有意见你得听。“

此时的吴晶和屈楚萧都还没有确定主演,倒是没必要提前干涉。

吴晶大概率还会加入,屈楚萧几乎是不可能了。

原时空的《流浪地球》就是一个没市场前景,投资人纷纷撤退,保不准哪天就会暴毙的项目。

但如今有了王昊加入,这绝对会成为华夏电影史上最大的一个饼。

男主角怎么轮,都不可能轮到屈楚萧这个小虾米。

郭帆毫不犹豫:“没问题!“

钟毅见状,也拍板道:“既然王导都这么看好,中影也不能落后。我会说服赖董追加投资。“

“同时,这个项目的发行费用,中影不赚钱,只要最低比例6%!”

中影这家公司,你可以说他霸道,甚至可以说他乱花钱,但国企在格局上面,那是真的没的说。

郭帆紧跟着说道,“这一次我只拿导演费,不拿分成。”

如果不是导演片酬还要养公司,这点他都可以不拿。

一方面是因为两人的知遇之恩,五个亿的投资,这绝对是华夏商业电影的巅峰,却交给他一个只有点小成绩的导演,郭帆这个科幻的信徒,心中已经生出士为知己者死的心态。

另一方面,如果这部电影成功了,他必然是最大的获利者,相比荣誉,理想方面的收获,钱还真不算什么。

王昊直接摆手,“片酬加分成折算成你的投资比例,算成你的公司份额。”

相比《流浪地球》赚的钱,郭帆这点只能算是毛毛雨。

王昊可不是吝啬的资本家,他这人最喜欢的就是双赢。

而且,他比所有人都更清楚,《流浪地球》之所以能成功,郭帆绝对是最大的功臣,他才是这个项目里最无可替代的存在。

后世《魔都堡垒》《明日战记》《749局》无一不在证明这一点。

郭帆眼眶发热,猛地站起来,端起酒杯:“昊总,钟总,一切都在酒里!我郭帆,绝对不会让你们失望!“

说完,他仰头一饮而尽。

酒过三巡,桌上的菜已经凉了,话题却越来越热。

郭帆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流浪地球》的世界观设定,从木星的引力参数到地下城的食物供给,眼里的光比头顶的吊灯还亮。

王昊偶尔插几句话,总能精准地指出问题所在:“这里的科学逻辑有漏洞“,“这个角色的动机不够强“,“这段台词太说教“。

郭帆听得连连点头,拿出笔记本记得飞快,像个认真听讲的学生。

时间不知不觉走到晚上十一点。

“时间不早了,“

钟毅看了眼表,“小郭你回去继续完善世界观,昊总这边,我来跟进合同的事。“

郭帆抱着资料箱站起来,脚步有些虚浮,眼神却异常清醒。

三人走出饭店。

Bj的晚风刮得冰冷,郭帆却觉得浑身发热。

钟毅拍了拍他的肩膀:“郭导,好好干,华夏科幻的未来,就看你的了。“

郭帆重重点头:“一定!“

王昊点燃一支烟,吐出一口烟雾,笑道:“郭导,别有压力。赔了算我的,赚了大家一起分。“

郭帆深吸一口气,对着王昊深深鞠了一躬:“昊总,谢谢您。“

这一躬,没有丝毫谄媚,只有发自内心的敬佩。

王昊笑了笑,没再说什么,转身上了车。

这一刻的王昊很爽,比用鞭子抽小日子,还踏马爽。

这大概就是灵魂的升华吧!

目送王昊的车远去,郭帆站在原地,久久未动。

他的手里,还紧紧攥着那份《流浪地球》的策划书。

但郭帆不知道的是,钟毅刚刚还夸奖鼓励他,但一背着,立马就生出了别样的心思。

“你就这么相信他?“

钟毅语气里带着一丝担忧,“五亿可不是小数目。“

其实随着王昊的加入,项目的蛋糕变大,他不是没有生出过换导演的想法,毕竟郭帆是新手,即便他做了很多的准备,但如此的的项目,他的履历很难让人生出信心。

只不过,王昊话里话外仿佛认定了郭帆,钟毅这才一直没开口。

“他不行,还有谁行?“

王昊望着窗外掠过的街景,问道。

“大诗人,张一谋,王家卫,徐山争......”

“停,这都什么臭鱼烂虾,他们懂什么叫科幻吗?”

王昊狠起来,连自己的大金主都骂!

钟毅目瞪口呆,“你?”

大逆不道!

王昊直接打断了他,甚至懒得解释,“如果你要用他们的话,那就把《流浪地球》版权卖给我,让我跟郭帆合作,不就是五个亿吧,我灵犀有的是钱!”

钟毅:......一言不合就掀桌子,不知道的还以为郭帆跟你有亲戚关系呢?

虽然心里对王昊的独断专行有点不爽,但毕竟郭帆也是中影事先选中的导演,他面对王昊的强硬,他一时也不好反驳。

但还是决定回去跟喇董说说,毕竟,郭帆真要是翻车了,他就得背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