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找到新的赚钱门路
城里一度让人眼红的八大公司,逐渐衰落。原本在五交化、百货大楼上班端铁饭碗的人,在观望一阵后发现:原本在一个单位上班的同事,那些观念更新快、头脑灵活的人,承包柜组,单干都赚了钱。还有的人在看到别人赚钱跟着眼红的同时,也开始租门面做起生意。
老话说:马不吃夜草不肥,人不得外财不发!靠着月入一百多一点的工资,只能勉强够一家老小的花销,想奔小康,那是痴心妄想!
九十年代初,人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只停留在上班才高人一等,而是越来越向着能赚钱的生意人看齐。
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九亿人民八亿商,还有一亿待开张。
改革开放已经历经了十多个年头,举国上下都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人们从挣扎在温饱在线缺衣少食到了丰衣足食,而且一部分人手里开始有了馀钱,先富了起来。这些腰包鼓起来的人们衣食住行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走在大街上,经常能见到少数有钱的男人用上了bb机,还有个别人用上了大哥大,身上穿着上千元的衣服,脚上好几百元一双的皮鞋擦得锃亮。女人戴金耳环、金戒指、金项炼,穿着各种时尚款衣服。这些先富起来的人大多是做生意的老板或是在机关单位上班还干着生意的人,兜里有了钱,对穿戴也开始越发讲究。
大多数工薪阶层和小市民仍旧只能穿普通的衣裤。-零\点~看_书\ .更¢新.最/快?为了能尽快追赶上有钱人的步伐,越来越多的工薪阶层也添加到开店干生意的行列中,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做生意,大多数人在开业半年后,没赚到钱反而亏了不少。为了及时止损,有的选择转让,有的则换个行业再开业。
县城里谁家做生意准备开业时,都会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庆贺。
既然来贺,就没有空手来的道理,通常几人一起合买一块匾牌,上面写着“某某店开业大吉”,下面写上相关与贺人的名字,两人抬着这样一个偌大的画匾走在前面,其他人跟在后面,成为当时的时尚。
许志远很快发现这个商机,他通过观察发现,贺开业流行送风景画匾牌,他便买来材料,开始自己做。
为省去租门面的钱,许志远想把自己做好的风景画匾放在老邻居的小卖店门旁,让老板帮忙代卖。
小卖店位于科协大门外,地处县城中心,地理位置好,不仅过往人多,去小卖店买东西的人也不少。
许志远认为这里人流量大,是个卖匾的好地方。的尺寸,放在小卖店门旁很显眼,占去小卖店门口一大片地方,老板娘并不情愿,只是碍于情面,勉强同意。
许志远算了一笔帐,卖一个画匾,去掉材料钱和给小卖店提成的五块钱,能赚十块钱。一个月要是能卖四个,就够保姆费了。
画匾在小卖店门旁放了许久才卖掉一个,另一个不仅没卖掉,上面镶的玻璃还被碰碎,许志远换了一块玻璃又花掉好几块钱。
看来这个办法行不通,他决定另寻门路。
他想利用暑假不上班,租一间价钱便宜点的门面卖匾。·艘¢嗖.暁!税_旺+ /嶵/鑫¨章`結\庚+辛\快,
他走到离家最近的一条主干道上,这里沿马路两边原来都是民房,最近有头脑活泛的人嗅到商机,开始把自家住房改成门面房,对外出租。
许志远在这条路上一边走着,一边往路两边看着。
他在一间十平方左右的小门面前停下脚步,这间屋原来是主人家的厨房,因为临街,主人把它改成门面对外出租。他进到屋里,看见屋里有水龙头,用水比较方便,而且离家近,当即决定租下来。
一年房租1200元,一次性交清。
这笔钱对于一个月工资只有一百多的许志远来说,并非小数目,他回去把开店的想法告诉了郑晓红,希望能得到她的支持。
郑晓红提出异议:“一年1200元房租,要卖多少匾牌才能赚够房租?”
许志远还是想试试,他说出自己的打算:“开店不只局限做匾牌卖,我还能利用自己会写各种字体的特长,接些店铺门头的活。”
郑晓红看许志远信心满满,不想让他留有遗撼,便同意让他试试。
得到郑晓红的支持,许志远拿着家里的全部积蓄两千元,租下门面后,又用剩下的八百块钱买了些做匾牌用的装璜材料。
为了满足不同顾客的须求,他做了好几个尺寸的风景画匾。
每逢双头日子(每月的初二,初六,初八、十二、十六、十八、二十、二十二、二十六、二十八等),开业、贺新房的多,就会有人光顾许志远的小店。
开业不到一个月,店附近又连续开了好几家店,他们分别是复印店、小卖店、早餐店,随着这些店有了固定客源,许志远的生意也跟着越来越好。
但他时间有限,看着店就没法做饭,只能等郑晓红下班后做好饭再送到店里。
两人虽然每天忙忙碌碌,但日子却过得充实,腰包也越来越鼓。
不过这生意有旺季也有淡季,每天房租、税收,醒来就是几十块,如果没生意,就意味着亏钱。所以不忙的时候,许志远连给老人画遗象的活也接。
一幅遗象要画三个多小时,把画好的像夹在三合板和玻璃中间,再用镜框条包好边框,一个装裱好的遗象就做好了。
一张象三十块钱,赚的是辛苦钱。但每次能得到事主的夸赞,对许志远来说就是最大的精神奖赏。
见弟弟的生意逐渐走上正轨,许志高带来一个身高一米七左右,学生模样的大男孩,介绍给许志远。
“他叫贾春雨,是我朋友的堂弟,刚下学,人老实,想在你店里当学徒,管吃就行。”
问了几句话后,许志远便觉得这孩子太老实,不适合看店,但还是看在二哥的面上把他留下了。
不过也有好处,贾春雨除了能在店里给许志远打打下手、干些杂活外,有他在,许志远再出去买材料就不用关店门了。
为了节约成本,同时解决玻璃易碎的难题,许志远从批发装饰材料的店里买来一大卷透明度好的塑料薄膜,准备按照卖装饰材料老板介绍的方法,把塑料薄膜蒙在已经裱在三合板上的风景画上,代替玻璃。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志远发现塑料薄膜易皱,致使风景画匾的美观大打折扣,他跑去向卖装璜材料的老板请教。
老板告诉他用开水在上面浇一下,塑料薄膜就平了。
许志远回来后照方试了,用热水一浇,塑料薄膜“砰”的一声就炸开了,他被吓了一跳。
但他并没灰心,继续试,一连试几次都失败了。
晚上夜深人静,许志远仍不肯罢休,他点着一支烟,边吸边琢磨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一支烟吸完,他站起身用透明胶布把重新蒙在风景画上的塑料薄膜的四周都仔细封好,把能想到的细节都想到。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一幅用塑料薄膜代替玻璃的风景画匾终于试验成功了!这个办法不仅解决了玻璃易碎的问题,还大大降低了成本。
看着自己费心完成的成品,许志远终于放心回家睡觉了。
只要遇到好期,店里的风景画匾就卖得特别好。
许志远慢慢地摸清这个规律后,就提前多做些风景画匾,以备好期卖。
转眼就到了学校开学,许志远只能利用每天下班后的时间和周末做画匾,交代好贾春雨让他在店里看着卖。
虽然辛苦,但一个月算下来,还是比上班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