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喝啤酒擂台赛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观云县的经济条件也在逐渐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这使得人们更加注重穿着打扮和对时尚潮流的追求。
县城里不同阶层的人穿的衣服、鞋,甚至用的皮带和领带价位都开始拉开差距。
就拿男人的领带来说,有几十元一条的普通领带,也有百元以上的品牌领带;腰上系的皮带从路边摊的十元到专卖店的几百元不等;服装从夏天的t恤衫到春秋天的西服、夹克衫再到皮衣、棉服还有脚上穿的皮鞋,价格都有很大的差别。
女人的服装也和男人一样,有高中低档的差距,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不等。
都想坐轿,谁来抬?
都想穿高档衣服,但收入有限,那些收入低,或者收入不稳定的人只能穿廉价衣服。
他们对服饰要求不高,经济实惠就行。
那些在机关单位上班,靠工资吃饭的人,收入也不高,只能买中档衣服穿。毕竟想买件高档衣服,要省吃俭用好几个月。
只有干大生意赚到钱的人和那些头脑灵活,除了拿固定工资,还干生意的人,他们收入高,出手阔绰,在穿戴上自然会优于其他人,成为县城里为数不多的佼佼者。
在当时,穿着不同价位衣服的人,代表着不同阶层、不同身份,衣服就是身份的象征!
许志远亦不能免俗,他看着身边的同事或同学有人穿着新买的上档次的衣服,也动过想买的念头,但能看上眼的衣服都出自专卖店,随便一问,哪件都要花掉他一个月的工资。
许志远的工资虽然已经快五百,但物价每年也在不断上涨。
最近两年观云县人情礼往盛行,贺新房、贺生意开业,还有婚丧嫁娶等都要给礼。
同事之间给礼一次五十,亲戚、朋友还要翻倍!有时一个月甚至要给好几份礼,仅这一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以前,许志远当老师的时候有寒暑假,放假也能干点私活挣外快,自从调到教育局,除了周末,没有闲暇时间,也就不再接活。
他买房时欠了外债,搬新家添置家具又花了不少钱,这几年为了攒钱还贷款,他跟郑晓红几乎没买过一件上档次的衣服。
又到了换季的时候,许志远来到高档服装店,看着墙上挂着琳琅满目的夏装,无论款式、面料看上去都让人感觉耳目一新,但是价格也不菲,都在五百元以上,最高档t恤衫要上千元。
他到底还是舍不得,只能换一家店,买了件二百元左右的中档t恤衫穿。
郑晓红劝他买件高档的,他嘴上说衣服是不是高档的一样穿,但看到身边有人穿的比他好时,心里难免有落差。
当看到单位里有女同事穿着高档衣裙时,他也想给郑晓红买,每次跟郑晓红提起,她总说等咱以后有钱了再买。
许志远听她这样说,陷入深深的自责,他在暗地里怪自己没本事挣钱,给不了她更好的生活。
就在许志远愁钱不够花时,一个卖啤酒的王老板找上门,想让许志远给他画啤酒宣传牌。
夏季炎热,王老板见城里人都开始流行喝啤酒,以为找到了商机,从外地进了一大批啤酒,但当地人对他卖的这个牌子的啤酒不认,眼看大批啤酒滞销,他心急如焚。
朋友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在县广场举办一场免费喝啤酒的擂台赛,借此提高他所经销的这个牌子啤酒的知名度,从而打开销路。
想做推广,有个大广告牌最直观,既能做宣传,又能烘托喝啤酒擂台赛的现场气氛。
但小县城会画广告牌的人有限,正在他一筹莫展时,无意间看到竖立在农机销售门市部门口的农机广告牌!上面的农机画得十分逼真,历经多年风雨,仍旧清晰可见。
王老板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许志远,想请他画四块啤酒宣传牌,竖立在广场台子四周,用来渲染气氛。
许志远问他想画多大的?王老板认为越大越好!许志远提议用122*244的一整张三合板做广告牌,王老板痛快应允。
许志远有过开装潢店的经验,做四块宣传片需要哪些材料,他自然心中有数。
为节省费用,他决定牌子也自己做,裱上纸,再在上面画上瓶装啤酒广告。
他白天要上班,只能利用晚上和周末画,接连忙活了七八天,才把四块宣传牌全做好,又找了驾车子帮王老板运到广场,王老板看后十分满意。
当许志远开完发票,兴致勃勃地找王老板来结账时,王老板已经把四块广告牌全部放好,台子也已经搭好,上面摆的全是啤酒。
得知他的来意,王老板笑着说:“我这会儿正忙着准备喝啤酒大赛的事,你别急,等结束就给你结账。”
许志远无奈,只好被迫站在台下等候。
他倒也想得通,就当看比赛放松一下了。
广场已经围了很多看热闹和想参赛的人,大家都是听说能免费喝啤酒,喝五瓶以上还能拿到奖励,男女老少都跑过来凑热闹。
参加喝啤酒比赛的选手纷纷站上台,他们大多在25岁到35岁之间,男女都有,很快被分成三组,一组六人,男的两组,女的一组,并列站在高高的台子上。
工作人员拿着话筒大声宣布比赛规则。
“参加比赛的选手只要能在短时间内喝完五瓶以上啤酒都有奖励!喝五瓶奖励五捆,六瓶奖励六捆,喝得越多,奖励越多!最高可获十捆啤酒,喝不够五瓶没奖励啊!咱是英雄、是好汉,喝啤酒擂台上比比看!”
第一组男选手站在摆满啤酒的长条桌前,面前的瓶装啤酒已经把瓶盖起开,伴随着工作人员一声“开始”,选手们迅速拿起酒瓶,头昂着,直接往肚子里倒。
喝完一瓶,他们就接着喝下一瓶,喝完的空瓶被放置在面前,有工作人员负责给每位选手计数。
选手们越喝越快,因为喝得快,啤酒并没有全部喝到肚子里去,有一部分啤酒顺着选手的下巴往下流,迎来台下一片喝彩声。
有位男士只喝了三瓶,第四瓶喝到一半,就摇头认输了,无可奈何地离开。
其他选手还在继续喝,其中一位男选手已经喝了四瓶,开始犹豫,他用手轻轻揉揉肚子。
台下的喝彩声,又给了他动力,他拿起第五瓶,一昂脖倒了下去,终于喝够五瓶!
台上的工作人员用话筒喊着:“有位选手已经喝了五瓶,喝五瓶奖励五捆,他还可以继续喝!”
那选手连连摆手,表示不再喝了。
片刻后,工作人员的声音再次响起:“这位男士已经喝6瓶了,还在继续喝,大家掌声鼓励!”
台下立刻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第一组六位选手,有五位已经离开,剩下最后一位,他喝了七瓶,实在喝不下去,也退出了。
工作人员用话筒接着喊道:“第一组选手中有两位喝了五瓶,一位喝了七瓶!现在登场的是第二组选手,比赛开始!”
台上的六名选手从长条桌上迅速拿起啤酒瓶,旁若无人地一瓶接着一瓶地往嘴里倒。
台下站着看热闹的人开始议论,“上哪儿找这样的好事呀!免费喝啤酒,喝多了还有奖励!”
“你眼热,你也上去喝呀?”
“你咋不上台喝?”
“咱是没那本事!”
也有人在台下指指点点,“他们这哪是喝啤酒呀!就是往肚里灌!”
“你看可跟往老鼠窟里倒一样。”
“他们那就是在玩憨事!”
台上选手们喝得那叫一个嗨!压根没听到台下的议论。
第二组选手中只有两人喝了五瓶,其他选手有喝三瓶的,还有已经喝四瓶半,实在喝不下去离开的。
“最后上场的是六名女选手,她们各个精神抖擞,展现出不比男人差的姿态!”
女选手也和男人一样,昂着头,手里握着啤酒瓶往嘴里倒。
有名个子不高的女选手喝得最快,一部分啤酒顺着脖子往下淌,很快胸前的衣服就湿了一大片,她穿着浅色的上衣,上衣被啤酒浸透了,贴身穿的内衣都显露出来。
台下有人开始吹口哨、起哄、喝倒彩。
那位女选手本能地低头含胸并用左手护住胸部,结果,她喝到肚里的啤酒像喷泉一样,都从嘴里喷了出来。
台下的人赶紧躲闪,有人幸灾乐祸地喊着“放呲花了!”
那女子只好无奈地退下,她已经喝了四瓶啤酒,再喝一瓶就能拿到五捆啤酒的奖励,非常遗憾。
终于等到擂台赛结束,许志远找到王老板,问他要画广告牌的钱。
王老板接过发票,看了一眼,没给钱,而是吩咐工作人员,“找辆驾车子过来,给许画家装二十件啤酒。”
许志远听他这样说,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王老板看出许志远不高兴了,就安慰道:“夏天都是喝啤酒,省了你再花钱买了。”
接着,他又一副很大度的样子吩咐手下人,“要是能装下,就再多给许画家拿两件,装满驾车子。”
他说过对许志远笑笑,转身走了。
拉驾车的把装得满满一架车子啤酒送到许志远住的楼下,然后再一件一件地往楼上搬。
陈超然听见门口有动静,他开门看到有人往许志远家客厅里放瓶装啤酒,然后把门关上了。
等一会儿,他又开门看看,看到那人还在不停地往许志远家客厅里搬啤酒,就探头问:“许股长,你咋买那么多啤酒?”
许志远一脸无奈地说:“我给卖啤酒的王老板画的啤酒宣传牌,他没给钱,给了一架车子啤酒抵账。”
陈超然说:“王老板是我朋友,这活还是我介绍的呢!恁多啤酒你可能喝完?别搁过期了,可要我给你叫几个弟兄们过来帮忙喝?”
许志远回道:“等我有空了约几个人,咱一块喝。”
“你还等谁呀?今天星期天,又不上班,想找几个喝酒的人还能找不着吗?”
许志远是个讲究人,陈超然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他再推辞觉得不合适。
“那就搁在今天中午吧!你在家等着,我出去买几个菜,再约几个人过来。”
陈超然笑了,“你还真打算请客吗?”
“请客谈不上,叫几个朋友过来,咱没事在一起聚聚,喝个闲酒。”
许志远分别给许志高、郑自强打电话约他们来家喝啤酒,然后下楼去菜市买了四个卤菜,又买了些食材,准备在家再炒几个菜,这样省钱。
回来路上,正巧碰见发小张振东,顺便也叫上他一块。
许志远和发小刚到家,许志高、郑自强就一前一后陆续来了。
陈超然没等许志远叫就来了,他跟朱敏一块来的,朱敏进门就说:“我在家闲着没事干,正好过来帮忙。”
许志远客气道,“哪能让你帮忙?有晓红给我打下手呢!用不到那么多人,你坐沙发上歇歇吧!”
朱敏一点都不客气,直接走进厨房说:“我看桌子上已经有四个菜了,你把锅里的菜交给我,你们开喝吧!晓红给我打下手就行。”
许志远看朱敏反客为主,也只好把炒菜的活让给她。
许志高问陈超然:“超哥,你平时都能喝一箱啤酒,今个儿咋不上台参加比赛呢?”
张振东也帮腔,“就是,连喝五瓶还能拿到五捆啤酒的奖励呢!”
陈超然却不屑一顾,“我孬好也是个文人,丢不起那人!”
朱敏在厨房里小声对郑晓红说:“我们家老陈最近心里烦!媛媛不听话,亲戚朋友给她介绍恁多家庭条件好的男孩,她都不见!自己谈了个对象,那男孩家是乡下的,还没工作。”
郑晓红一脸疑惑地问:“你家闺女不是叫丽娟吗?”
“你家志远知道,老陈原来还有个媳妇,是上海的下放知青,生下媛媛后赶上知青回城就走了,媛媛是跟她奶奶长大的。”
郑晓红这才明白,为啥朱敏每次跟陈超然吵架,都说嫁给他亏了。
郑晓红说:“媛媛还是年龄小,不懂事,你们再劝劝她。”
“咋能不劝!老陈不让她愿意,她不听,老陈生气打了她一巴掌,她哭着走了,我们到处都找了也找不着她。前两天回来了,跟她奶奶说怀孕了,我们家老陈知道了,这两天正生气呢!”
郑晓红问:“你们打算咋办呢?”
“还能咋办?都生米煮成熟饭了,不愿意也得愿意呀!我劝过老陈了,就这样让她出嫁吧!这事老陈嫌丢人,不让我往外说,咱俩哪说哪了,你可千万别跟其他人说!”
“好。”
客厅里,男人们围着餐桌坐着,喝着啤酒,说着话。
张振东说:“志远,你是搞教育的,我给你们提个建议——关闭网吧,现在好多学生都沉迷于上网打游戏,学都不想上了。”
许志高也觉得网吧毒害青少年,“早就该关闭!”
许志远解释:“网吧就像一把菜刀,本来是用来切菜的,有的犯罪分子却用它砍了人,国家也不能因为有人用菜刀砍伤人,就不让卖了。网络也一样,能用来学习,也能用来打游戏,只能加强管理,不可能取缔!网吧不归我们管,咱县里有专门负责管理网吧的部门。”
陈超然说:“国家不是不管,网吧门口不都贴着未成年人禁止入内吗?”
张振东叹气,“你们可能没去过网吧,不知道!我去网吧找过孩子,看到好多孩子都坐在那儿打游戏,一看那嫩脸就知道未成年。那些开网吧的老板只想着赚钱,根本不凭良心,未成年人的钱他照收!”
许志远想了想,再次开口,“我认为孩子的教育,关键还是靠家长!我们做家长的一定不能疏于对孩子的管教。”
郑自强嘴里吐着烟圈,总结道:“小孩上网打游戏就跟咱大人吸烟一样,明知道有害,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许志远对此表示赞同,“你这比喻好!小孩一定不能让他进游戏厅,一旦打游戏上了瘾,孩子就毁了。”
酒场结束后,许志远看着堆在客厅角落里的啤酒,心里总觉得堵得慌,就跟郑晓红倾诉,“本来想着利用周末干私活赚点钱,没想到只换回一架车子啤酒,钱没赚到还贴了买材料的钱,光中午这顿饭,又花掉七八十。”
郑晓红知道许志远心烦,就劝道:“这事都过去了,别往心里去!孬好还换回来一驾车子啤酒呢,省了你花钱买啤酒,咱这事跟咱对门的老陈比简直就不是个事!”
许志远好奇地问:“老陈怎么了?”
郑晓红本来不想讲,但许志远一再追问,她只好把媛媛的事讲给许志远听。
讲完媛媛的事后,郑晓红又说:“你发小张振东因为小孩不好好上学,天天去游戏厅打游戏心烦,二哥也一样。其实过日子,谁家都有烦心的事,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许志远一想也是,就调整好情绪,打算再寻找机会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