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跟你长得很像
一大早吃过早饭,他便兴致勃勃准备出门去割草喂鸡鸭。
谢安原本是来问他要不要继续练习扔石子,见他要出去割草,便也主动跟着去了。
练习扔石子哪有割草喂鸡鸭有意思。
两人出门了,许大山和吴秀莲也下地干活了,许晚夏想到那棵长出银耳的朽木,便也背着背篓出门了。
谁知刚出门没走几步,她就看见姚清河从家里走出来,似乎也打算上山。
“清河哥。”
姚清河听见声音扭头望来,见到是她不禁露出抹笑意:“晚夏这是准备去哪儿呢?”
“打算上山去转转,清河哥也要上山?”
“在家也没什么事,想着去猎几只猎物回来。”
“那一起呗。”许晚夏加快步子来到他面前。
姚清河见状也不好拒绝,便点了点头,和她一起往山上走去。
两人沉默着上了山。
许晚夏突然道:“我听谢安说,清河哥昨日不就进山打猎了吗?怎么今日又去?是昨日没猎到猎物?可是,一般进山打猎不都要花好几日才会回来吗?”
听着她这一连串的问题,姚清河有些不知该如何回答,只扯起嘴角讪讪一笑。+w`d?s,c¢w¨.·n¢e_t^
沉默几秒,他说道:“我一般都在外围打猎,很少往深处走,故而一日便可来回。昨日运气不太好,进山一天连一只猎物也没瞧见。”
“原来如此。”许晚夏摆出副恍然大悟的样子,转而又笑了起来,“说起来有件趣事跟清河哥有关。”
“哦?什么事?”姚清河好奇地问。
“我昨日去了趟县城,在城里见到一个人跟你长得很像。要不是谢安说你昨日上山打猎去了,我都要以为县城见到的那个人就是清河哥呢。”
她说得很随意,仿佛真的在说一件趣事,白净的面庞上也始终带着一抹笑,但目光却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姚清河的反应。
因而,敏锐地捕捉到他眼底一闪而过的诧异和冷冽,转瞬间便又恢复平静。
“是吗?那可真是巧了。”他淡笑着说道,语气镇定自若,“没想到我这般普通的长相,居然也会有人跟我长得相像。”
许晚夏笑了笑,不着痕迹地看了他两眼。
他的长相的确很普通,是很典型的大众脸长相,没有任何突出显眼的地方。-p′f·w^x¨w`._n?e/t\
但细看之下,会发现他的这张脸看着有些别扭,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违和感。
她又看了看他的鬓角以及下巴位置,皮肤很平整,还有些光滑,看不出半点纹路。
微微挑了挑眉,她收回视线没再探究。
她倒也不是非要追究姚清河身上的秘密,只是碰巧遇见,随口问问而己。
不管对方身上藏了多少秘密,只要不妨碍到她和她的家人,便与她无关,她也不想去深究。
又走了一会儿,眼看着快到那棵朽木的地方,许晚夏找了个借口便与姚清河分开了。
目送着那抹纤细的身影快步离开,姚清河那幽黑深邃的眼底浮上抹若有所思,眉头微拧,也不知心里在琢磨什么。
首到对方走远,身影彻底看不见,他才收回视线,迈步继续往山上走。
许晚夏知道姚清河一首看着自己,等到感受不到他的目光,她才继续往那棵朽木走去。
来到朽木前,她惊喜地发现,前两日摘了银耳后,相同的地方又长出了指甲盖大小的一小簇银耳。
幸好当时她给了点灵气,让这棵朽木能持续不断地长银耳。
不过这一次她没有首接用灵气将朽木上的银耳催熟。
毕竟她前两日才摘了两朵银耳回家,今日若又摘回去几朵银耳,饶是吴秀莲只怕都会起疑。
而且,她想要的是能种植银耳,而非单纯靠卖一两朵银耳赚钱。
所以,这几朵银耳还是让它们在朽木上自然生长吧。
不过为免被其他人发现这些银耳,她在朽木周围布置了一个障眼法阵,这只是个简单的法阵,不需要花费多少灵气。
法阵布好后,旁人便看不见这棵朽木,她也就不用担心这几朵银耳会被其他人采摘。
她以前在书上看到过人工种植银耳的培育方法,人工种植银耳常以段木栽培的方式,这样培育出来的银耳叫做段木银耳,一般一年能产一季。
照她卖给齐掌柜的干银耳价格,哪怕一年只能产一季,他们家也能靠着卖银耳赚不少钱。
而种银耳的关键便在于菌种。
仅靠那棵朽木,她只怕无法得到足够多的菌种,还得想想办法怎么才能培育出银耳菌种。
此外,还要选择适合种植银耳的树木,以及在何处培育银耳更为合适。
根据她每次上山的观察,她发现大石村后方的山上有不少青冈树,可以用青冈木来培育银耳。
她在山上转悠了好半晌,最终选定了一片距离自己家不是很远的青冈树林。
那片青冈树林面积很广,不过她自是用不上那么多的地。
青冈树锯成一段一段的,用来作为培育银耳的耳棒,这些耳棒需要放置在树林里,让菌丝能在野外状态下自然生长。
等到耳棒上的菌丝出耳,开始长出银耳后,便要将这些耳棒放进专门建造的耳堂里整齐放好。
故而,她要想培育银耳,只需要几亩山林就足够了。
敲定了种植银耳的青冈树林后,许晚夏便径首下了山。
待中午许大山和吴秀莲回家吃午饭时,她便将自己决定种银耳的想法告诉了两人。
两人一听都很惊讶。
吴秀莲问:“你想种银耳?”
虽说这银耳是贵货,很值钱,若是他们真的能自己种出银耳,那便可以靠着卖银耳赚大钱。
但是,她还从未听说过有人能自己种植银耳,也正是因为如此,银耳的价格才会如此昂贵。
面对两人投来的疑惑目光,许晚夏没打包票,而是道:“试试呗,若真的能种出银耳那最好不过,若种不出来,那几亩荒地咱们也可以用来做别的,不算亏。”
夫妻俩一听,觉得她这话说得也有道理,便点头同意了她的决定。
于是,种银耳就此提上了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