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成亲(一)
甜水巷从巷口一路到姜程两家的墙上,贴满了卢妈妈剪的喜字。
姜如兰的老家有习俗,姑娘出嫁惯例是要染两个红蛋送给宾客的,一大早起来就染了几百个蛋。
房间里的姜瑜,己经换上了嫁衣。
请来的梳妆娘子手艺很好,在精致的妆容,繁琐的发型的加持下,五分的美貌也显出七分来。
“娘子有福气,这发型呀,能撑起来,下次找我梳妆的人肯定更多了,祝娘子和郎君,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一切收拾好,梳妆娘子冲着姜瑜道喜。
姜瑜拿出荷包递过去,这梳妆娘子年轻,她去胭脂堂时,就这娘子坐冷板凳,也是第一个愿意让她先试妆的。
“谢谢娘子,娘子今日也留下了吃席再走吧。”
梳妆娘子也看出来姜瑜不是假客气。
“好,那我也沾沾娘子的福气。”
崔霜是第一个到的,没带女儿,家里婆婆在照看,她带着小姑子和两个儿子。
第一次见着那么漂亮的姜瑜,崔霜险些看呆。
“姜妹妹你今日可太好看了,要我说啊,你以后就该这样打扮。”
“平日里这样打扮都是有下人伺候的高门大户姑娘,我这样打扮上了,以后要不要做生意了。”
“我还以为你这以后都是举人娘子了,那摊子就不开了呢。·w*o*d*e_s,h!u-c/h?e+n?g,.!n*e^t\”
房里现在也没人,崔霜就把听到的事和她说了。
“那方婆子最近不是和王大娘子走得近嘛,听说你要成亲了,都以为你那摊子不开了,方婆子找了王捕快在活动呢。”
“还真是不死心,但是他家一向是坐享其成的,怎么现在不走捷径了,还舍得盘个摊子。”
“方武和一个货郎的娘子搅和在一起,那日货郎刚出门,他就上门了,不知道怎么的,那货郎又回去了,首接抓在床上。”
姜瑜也惊了“那么刺激。”
“是啊,货郎问他要报官还是打断两只手,方武要脸不敢报官啊,货郎就下手把他手打断了。”
“方婆子在医馆闹了一通,方武才和她说实情,我家小姑子在医馆学医,正好听个正着。”
自作自受。
“一个砖瓦匠手断了,也算是完了。”
崔霜说完,拿出给姜瑜准备的添妆,一支银簪。
“以后还是多打扮打扮,行了,我也出去了,待会人一多,我家小姑子可看不过来那两个皮猴。”
“谢谢崔姐姐。”
来给姜瑜送添妆的人不多,但是大家都是用了心的。
吴娘子送了一套胭脂水粉,王静雪送了一只玉镯,梁家有钱,她婆母给她备了不少首饰。′白¢马^书.院, ¨免,费?阅\读`
王娘子家里困难些,但也咬咬牙,买了好棉花给她做了一床被子。
就连程晚玉也悄悄来了一趟。
“姜姐姐,过了今日就要改口喊舅母了。”
程晚玉有些不好意思,总是送绣活,但是银钱都是舅舅给的,她也只有这一手女红了。
“我绣了一个鸳鸯交颈的小桌屏,这是我作为一个妹妹的心意。”
小姑娘满脸认真。
“好,我收下了,谢谢晚玉,妹妹。”
姜瑜抬手轻轻揉了揉她的头顶。
喜娘很有分寸,也不在屋里听姜瑜与人叙话,等到都没人了,才进了门。
又细细给姜瑜交代了一遍流程,姜瑜听着,有些紧张了。
虽然外人看着她女儿都有了,但是她却是头一回成亲呀。
“新郎官要来咯~”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仿佛一滴水溅入油锅,霎时间小院热闹起来,宾客涌出去看热闹。
领头的程津一身绯红锦袍,身后是长长的迎亲队伍,他就是性格再内敛,此刻也是眉开眼笑神采飞扬。
跟着的程翊笑得比兄长还开怀,呲着个大牙。
“哎呦,这程郎君的架势,不比前些日子的梁家弱啊。”
“是啊,连喜糖都挑了两大筐。”
待会要多抢些。
到了门前,程津翻身下马,门外堵着魏安三人和他们官学的同窗。
姜瑜没有兄弟,他们常常在摊子上吃东西,又是一个巷子里的,当然要来给姜娘子助阵。
魏安抢先开口“程兄,这想要进门抱得娇娘归,自然要先喝我们的拦门酒了。”
桌上摆着满满九碗米酿。
他们虽人多,程津家弟兄们也不是吃素的。
喝了酒,撒了糖,又塞了红封好一番折腾才得以进门。
好不容易到了姜瑜房前,吴娘子把守着门。
“姜妹妹可还没梳好妆,我也识得些字,程郎君先做一首催妆诗来,若是做得好,我才让呢。”
程津早有准备,连做几首,吴娘子才点点头让开。
崔霜又接上。
“过了吴娘子这关,可还没过我这关呢,还请程郎君说说为何要聘姜妹妹为妻。”
程津没想到崔霜会问这个,清了清嗓子。
“姜娘子外温和柔顺,待人亲厚,内坚韧独立,勤劳踏实,上孝慈亲,下爱息女,我心甚悦之。”
“好!我这关,程郎君也过了。”
片刻后,房门开了,喜娘扶着手执团扇遮脸的姜瑜出来。
两人并行至堂屋拜别姜如兰,程津没忍住转头看向姜瑜的侧脸。
院里响起调笑声。
“哎呦,新郎官心急了!”
程津赶紧收回目光,姜瑜也觉得有些好笑。
上坐的姜如兰笑意盈盈,别人家姑娘出门都是不舍。
她反而觉得开心,开心姜瑜照顾这一家老小的,终于又多了个依靠。
卢妈妈抱着岁岁站在人群里,面上也是掩不住的开心。
两人跪下拜别姜如兰,程津捧了茶。
“岳母请喝。”
姜如兰接过茶盏,抿了一口。
“以后好好待小瑜。”
“也请岳母监督小婿。”
姜如兰拉过女儿的手。
“去吧,娘和岁岁等你。”
两人要去老宅拜天地,第二日还要在程家吃过早食,才会回到甜水巷。
姜瑜唯一担心的,就是岁岁,她从未和姜瑜分开过。
程津看到姜瑜借着团扇的遮掩看向岁岁的方向。
小姑娘现在还觉得热闹好玩呢,窝在卢妈妈怀里吃糖,一脸的好奇。
程津轻声安慰“别担心。”
这一环节结束,旁边的喜娘高声道。
“上轿咯——”
两人并肩而行,一步一步,坚定的走向院外。
出了门,按例娘家是要泼水。
姜家没泼,而是撒了一把子花生桂圆等干果。
虽然有些不合规矩,但是大喜的日子,也没人会去找茬。
“这家嫁女儿,倒是和别家不大一样,姜婶子一脸喜气还以为她巴不得姜娘子早些出门呢。”
“是呀,没想到水都不泼,还撒了干果。”
知道内情的人没说话,人家可不是嫁女儿,而是两家结做一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