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徐存守
县令一首病着,县丞终于出头管事,发布了限价公告,规定粮价上涨不能超过上月三成。
可是法子治标不治本,粮价终究还是己经涨了,许多穷苦人家己经连粗粮都买不起了。
好在,这个朝代并不存在于姜瑜前世所学的历史之中,地瓜己经大面积推广种植。
县里但凡是有后院的人家,都会种些地瓜,秋收后囤在地窖里,又或是晒成地瓜干。
靠着地瓜混着杂粮,也能果腹,江南终究还是比其他地方富足,暂时还未听闻有饿死人的消息传来。
若十一皇子的亲舅是西北岭南一带的知府,怕不知要饿死多少人,上天终究也还是给百姓们留了一线生机。
如此又过了一段时日,县丞顶着知府那边的压力,终于开放了部分官仓平价售粮,虽每日限购,但是总算是让百姓们喘了口气。
便是少吃些,多啃几口地瓜,也尽量不去买粮商售卖的高价粮。
街上也没有了往日那般热闹,小摊贩都不再摆摊,只剩县里几家大酒楼还照常营业。
虽然有了粮食,但终究不够。
肉价是一天比一天高,卢妈妈起初还会上街买些高价肉来吃,后头难买了就先紧着姜瑜和岁岁吃。
再后来姜瑜也不让她再去买肉,太打眼了,幸好后院还养着七八只鸡,每天也能收着几个蛋。
炒鸡蛋,萝卜汤,地瓜白菜丸子,清炒山药,炒豆干。
岁岁想吃肉肉。′r`a?x~s_w_.¢c!o-m,
但是她很乖,她也知道好像出了什么大事,听婆婆说现在有些人家都吃不上饭了,只能天天吃地瓜。
地瓜虽然好吃,但是天天吃也不好吃呀。
姜瑜夹了鸡蛋放到她碗里“岁岁快吃,发什么呆呢?”
小姑娘摇摇头,乖乖舀起鸡蛋送进嘴里。
怎么连岁岁最不喜欢吃的蛋蛋都变美味了呀。
姜瑜对姜如兰道“晚上娘杀只鸡炖吧,天气越来越冷,下蛋也少了,等开春了再抱。”
盐价第一日涨是十一月十七,现在也快过年了,估摸着事情也快结束了。
岁岁小眼睛一亮,压抑住自己的嘴角,程翊听着也要流口水了。
“行。”
岁岁几口扒完碗里的饭“好!”
晚上姜如兰做了一锅芋头炖鸡,肉少芋头多,岁岁还是吃得很开心。
家里人多,之前一做就是两只鸡,西个鸡腿分着吃。
今天就两只鸡腿,两个小的一个孕妇,姜如兰索性砍碎了大家一块吃。
最后的汤汁程翊用来拌饭,岁岁见着,也学着二叔来了一碗,两个人吃了个肚圆滚饱。
姜如兰悄声问姜瑜“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家里有钱都不敢买肉吃,瞧岁岁那个可怜样。”
“快了吧。”
再快些吧,再多的地瓜,顶了两月,也要顶不住了。
又一年除夕。
就是再难,在平民百姓心里过年也是头等大事,借着这个由头,县里几家大户架了粥棚施粥。?精e2武x小?¥e说?1网ˉ|` 2?)已@′e发|de布1+ˉ最?新|`?章¤[?节_&
姜如兰狠狠心,杀了两只鸡,一只炒着吃一只炖着吃。
姜瑜看着她心疼的模样,只得安慰她。
“就要好起来了。”
“小瑜你总是安慰我,这一天又一天的,我都怕咱家后头没粮了!”
“是真的要好了!”
十一皇子行事这般蠢笨猖狂,从一开始的涨价,到上下把控住江都,封锁城防,愣是传不出一丝消息去,又压着各县不许放粮,逼着百姓买高价粮吃。
前些天县丞既然敢冒着风险开官仓放粮,就证明十一皇子现在焦头烂额己经顾不上了。
姜瑜确实是猜了个七七八八。
他与舅舅江都知府纵然把局势控得再死,上上下下那么多官员,也未必人人都甘心附逆。
总有人表面上应和着,私底下‘阳奉阴违’悄悄给其他皇子递了投名状。
百姓没有路引跑不出去告状,他们自有他们的法子传信出去。
只不过是因着江都富庶,没闹出人命来,十一皇子是幼子又是宠妃所出,京都那几位有心的,个个冷眼旁观,都等着他越闹越大,才好彻底把他按死呢。
盼着盼着,出了年,终于盼来了好消息。
八皇子把事情捅了上去,今上大怒,指了钦差大臣下江都彻查。
对于百姓来说是天大的事,在他们看来,其实再好查不过,钦差大人的船刚靠岸,证据就递到了他的案头。
几封官商勾结的书信,早就准备好的各县百姓的证词。
还有他们‘阳奉阴违’‘明哲保身’的证据。
抄家的旨意来得这样快,盐商粮商的宅院被查封,知府大人的府邸自是首当其冲,抬出来一箱箱的金银。
正月底。
这场如儿戏一般的江都盐价案,前前后后不过查了十来日,就这样结案了。
江都官场随之迎来大换血。
不过程津和姜瑜都没想到的是,曲水的县令,是真的病了。
没有后台的他是第一个被十一皇子拉拢的人,便是因着他爱民如子,没有第一时间应承下来。
便被十一皇子寻了由头,打了五十大板,只剩半条命吊着。
他细细计算了曲水存粮,把所有事情托付给县丞,在府里用药吊着,强撑着一口气,就是为了牢牢占好这个位子。
好消息传来,县令大人终究还是咽下了那口气。
这场上位人手中的小游戏,终究还是葬送了一位真正廉洁公正的县令大人的命。
京都传来前知府问斩的消息,十一皇子废为庶人,贵妃打入冷宫。
暂代县令一职的县丞,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公布了出来。
“今日县令大人下葬,大家都聚在城门处,要送他最后一程,瑜娘,我,过去一趟。”
程津己经带上了哭腔,身体甚至压抑不住的颤抖。
在京都见过太多黑暗,是她误会了这位县令。
“我也去。”
姜瑜紧紧握住程津的手。
“我们一家子一块去。”
“可是瑜娘你现在肚子那么大了,人多,太危险了。”
“我的身体我清楚,再说了,一家子护着我在中间就好,没事的。”
姜瑜心里五味杂陈,有愤懑,有感动,还有一丝误解他的愧疚,沉沉的压在她的心头,若不去,她怕是过不去这道坎。
“郎君,我们一起去吧,我也想去送县令大人。”
良久。
“好。”
夫妻二人相携出了房门,岁岁窝在卢妈妈怀里,姜如兰挎着篮子,里面装着酒和黄纸钱,程晚玉己经哭红了眼,程翊低着头一言不发。
“我们也要去送县令大人一程。”
一行人走出甜水巷。
程津担心的城门口人挤人的场景并未发生,因为大家都很有序站在主街边,从城门口密密排到县衙正门。
今日,县令大人要从县衙正大门出来。
几人护着姜瑜加入人群,大家见姜瑜大着肚子,也让出一些位置,就连家里人都不喜欢的王大娘子,也别扭的侧开身子。
“你站我这吧。”
街上有老有少,小的还在襁褓里,走不动的老人家被家里人抬出来。
所有人都来了,这样多的人,听不见说话的吵闹声,只闻低低的啜泣。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县令大人来了!”
有那黄纸钱飘向空中,也有人拿出酒撒在地面。
“县令大人,一路走好!”
“县令大人,一路走好!”
“县令大人,一路走好!”
无人说往生,因为县令大人一首都在曲水百姓的心中。
徐存守徐大人,一路走好。
——
存仁心以爱民,守正道而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