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1987年的钢印
第八十五章 1987年的钢印
我把那本书拿到手里,一股子阴气顺着我的指尖就往上钻。¤6~1=)看3书=={网?§} xu首??x发¨
书页泛黄,边缘都起了毛。
我刚想翻开,手里的雷击木剑就微微发烫。
一道清冷的念头,在我脑子里响起,是常九红。
“书里有魂,怨气不重,但藏着委屈。”
我口袋里的黄淘气也蹿了出来,跳到书上,鼻子贴着封皮用力地嗅了嗅。
“这魂是个女学生,死在图书馆,跟书架有关!”
我心里有底了,翻开封面,一股更浓的霉味扑了出来。
封皮的内页,盖着一个褪色的蓝色印章。
“校图书馆-资料室(地下)”。
印章下面,有一行用钢笔写的娟秀小字。
苏曼。
1987.11。
名字旁边,还有一根长长的,乌黑的头发丝,被夹在了书页里。
“苏曼……”
短发女生凑过来看了一眼,念出了那个名字。
“这谁啊?不认识。”
“这是线索。”
我把书合上,看向她们,“现在得找个‘活档案’。”
“活档案?”
林晓雨和她室友都愣了。
“就是那种在学校待了一辈子,扫了一辈子地,看了一辈子门的老大爷。′s′y?w?b+o~o!k..,c,o*m_”
我解释道:“他们才是学校的活历史,比档案室里的破本子管用多了。”
短发女生一拍手,脸上有了点神采。
“刘大爷!”
“我想起来了!我爷爷以前也在学校后勤干过,他总提一个姓刘的大爷,说他从建校就在了,以前是管那个‘日本楼’仓库的!”
“日本楼?”
“就是那个废弃的水泥楼,伪满时期日本鬼子建的。”
她赶紧解释:“那刘大爷退休了,就住在学校后面的老教工宿舍!”
有门儿!
我让短发女生带路,直奔教工宿舍。
那是一片老旧的红砖楼,墙皮都剥落了。
我们在一个院子里,找到了那个刘大爷。
他正搬了个小马扎,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旁边晾着几床被子。
老头瘦得很,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作服,正眯着眼睛,有一搭没一搭地抽着旱烟。
“刘大爷?”短发女生试探着喊了一声。
老头眼皮都没抬。
“干啥?”
“我们是学校的学生,想跟您打听个人。”
“打听人?”
刘大爷吐了个烟圈:“我记性不好,早忘光了。”
这老头,油盐不进。
我走上前,把那本《东北旗袍民俗考》递了过去。-|÷求§书¥*帮dd; /已:*o发¢?&布1_最)新@?章??节·±)
“大爷,我们是想问问这本书的原主人,一个叫苏曼的学姐。”
我特意把话题往书上引。
“听说,您以前是管‘日本楼’的?”
“日本楼”三个字一出来,刘大爷拿烟杆的手,停在了半空。
他缓缓地抬起头,那双浑浊的眼睛,第一次正经打量我。
“你们问这个干什么?”
“一个朋友,被这本书里的东西缠上了,我们想把这事儿了了。”我实话实说。
刘大爷沉默了。
他把烟杆在鞋底上磕了磕,倒出里面的烟灰。
“那是个好娃啊……”他叹了口气,整个人都陷进了回忆里。
“那闺女,叫苏曼,我记得。不爱说话,斯斯文文的,就爱往我们那地下资料室里钻。”
他指了指行政楼的方向。
“她是87年的历史系学生,老家就在长白山脚下,跟你一样,也喜欢研究咱们东北的民俗。”
“她天天来地下室看书,总穿一件浅紫色的旗袍。”
刘大爷又点上一锅烟,猛吸了一口。
“说是她奶奶亲手织的,就那么一件,宝贝得不得了。洗了就穿旧棉袄,等干了再换上。”
“她看书特别专注,边看边记笔记,那本子上画满了各种旗袍的纹样。她还跟我说,要写一篇能‘让奶奶看见’的论文。”
提到苏曼的死因,刘大爷的脸上,划过一丝不自然。
“当时都说,她是被松动的书架砸中的。”
他突然压低了嗓门,朝四周看了看。
“可我敢拿我这条老命担保,出事那天早上,我还检查过那排书架,螺丝都是紧的!牢固得很!”
我心里咯噔一下。
“那到底是怎么回事?”
刘大爷把身子往前凑了凑,声音压得更低了。
“出事之前,我听见地下室里有争吵。是苏曼,她跟系里的一个老师在吵,吵什么‘研究被偷了’,吵得脸红脖子粗的!”
“没过半个钟头,就出事了!”
“后来学校发了话,让我别往外说。还把苏曼留下那些笔记,全都给收走了。”
我怀里,常九红的气息波动了一下。
“此事不单纯是意外,冤屈的源头,在人祸。”
事情清楚了。
这不是简单的意外,这是人为的。
我谢过刘大爷,带着沉甸甸的心情,往回走。
林晓雨的脸,早就白得和纸一样。
“你的意思是……苏曼学姐,可能是被人害死的?”
“八九不离十。”
我看着她继续说道:“而且,害她的人,很可能就是那个偷了她研究成果的老师。”
“那……那我们怎么办?”短发女生也慌了。
“查。”
我吐出一个字:“去校档案馆,查当年的档案。既然是人干的,就一定会留下马脚!”
“我……我跟你们去!”
林晓雨的态度变了:“我因为写论文,经常去档案馆查资料,跟那里的老师熟!”
这倒是个意外之喜。
在林晓雨的带领下,我们顺利进入了校档案馆。
在1987年的历史系档案里,我们找到了一张属于苏曼的学籍卡。
照片上的女生,眉清目秀,穿着一件浅紫色的旗袍,手里捧着的,正是我手上这本《东北旗袍民俗考》。
跟刘大爷说的一模一样。
接着,林晓雨又翻出了一份残缺的“事故报告”。
上面只有寥寥几行字,写着“意外身亡,深表痛惜”,却连一张现场照片,一句证人证言都没有。
这根本就不是一份合格的事故报告,这更像是一张欲盖弥彰的废纸!
“找到了!”
林晓雨突然叫了一声。
她从一堆陈旧的文件里,抽出一份订在一起的稿纸。
“这是……苏曼学姐的论文提纲!”
我凑过去看。
林晓雨的呼吸,瞬间就停滞了。
她伸出颤抖的手,指着那份三十多年前的提纲,又打开笔记本,指了指自己笔记本电脑的屏幕。
“这……这怎么可能……”
她电脑上显示的,是她自己的论文框架。
而那份泛黄的提纲,从标题,到章节设置,再到引用的案例分析。
竟然和她的论文,几乎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