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剥皮悬仓
监刑官汪伟,身着绯红官袍,面容冷峻如铁,立于台前。他手中捧着一份明黄的圣旨,声音洪亮而冰冷,宣读着这些蠹虫的累累罪行:
“…户部仓场大使王德水,及其党羽张贵、李财等一十三人,罔顾国恩,丧心病狂!自崇祯十五年起,上下勾结,虚报损耗,盗卖官粮,数额之巨,骇人听闻!仅崇祯十六年,贪墨倒卖之军粮,即达十万石之巨!致使边军缺粮哗变,将士饥寒交迫,百姓流离失所!此等硕鼠,吸食民脂民膏,啃噬国朝根基,罪大恶极,天理难容!依《大明律》及陛下特旨,判处此十三犯——剥皮揎草之刑!以儆效尤!”
“剥皮揎草!”西字一出,如同惊雷炸响!台下的官员吏员无不面如土色,两股战战。百姓中则爆发出震天的怒吼:“杀得好!”“剥了这些狗官!”“殿下圣明!”
行刑的刽子手是特意从刑部大牢调来的老手,面无表情。,x-i¨a`o¨s,h~u?o/c-m_s,.-o+r!g!他们手法极其娴熟,却带着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精准。凄厉到非人的惨嚎瞬间响彻西市,盖过了所有的喧哗!那声音充满了极致的痛苦和绝望,闻者无不心胆俱寒。
过程血腥而漫长。当最后一张带着惊恐表情的人皮被完整剥下,填入稻草,高高悬挂于西市牌楼之上时,整个刑场鸦雀无声,只有浓烈的血腥味在空气中弥漫。那十三具血肉模糊、仍在微微抽搐的无皮尸体,以及那十三具随风摇晃、面目狰狞的“稻草人”,构成了地狱般的景象。
汪伟强忍着胃里的翻腾,目光如刀,扫过台下那些面无人色的官员和仓吏,声音如同寒冰坠地:
“尔等都看清楚了!此便是贪墨国帑、戕害军民之下场!殿下有旨:自今日起,凡仓场、漕运、税课一应钱粮事务,再有敢伸手者,无论官职大小,背景如何,皆以此为例!剥皮揎草,悬首示众!家产抄没,亲族连坐!本官奉旨监察,手中尚方宝剑,先斩后奏!尔等若自认头硬,不妨一试!”
说完,汪伟不再看那些瘫软在地的官吏,拂袖转身,大步离去。.微-趣`小′税?徃. \首_发¨他的背影在血色的夕阳下拉长,带着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肃杀之气。经此一刑,京畿乃至天下仓吏,闻“汪阎罗”之名而股栗,贪墨之风为之一肃。
消息传回乾清宫,朱慈炤正在批阅宋应星呈上的燧发枪量产进度奏报。听闻行刑经过,他头也未抬,只淡淡说了一句:“知道了。告诉汪伟,京通仓存粮,秋后朕要看到实额。”
辽东捷报频传,京畿新政渐稳,朱慈炤的威望如日中天。朝野上下,一种微妙的气氛开始弥漫。
这一日,大朝会。
新任吏部左侍郎汪伟,手捧玉笏,率先出班,声音洪亮,饱含感情:“臣汪伟,有本启奏陛下!”他用了“陛下”二字,顿时引得满朝侧目。
“讲。”御座之上,朱慈炤身着亲王常服,神情平淡。
“陛下!”汪伟再次强调,深深一揖,“国不可一日无君!自甲申国难,先帝龙驭归天,神器蒙尘。幸赖陛下天纵神武,于紫禁城力挽狂澜,扫荡群丑!更亲冒矢石,运筹帷幄,败闯贼于京师,摧建奴于关外!复宁远,定辽东,涤荡吏治,安抚黎庶!功盖三皇,德超五帝!”
他越说越激动,声泪俱下:“然,陛下至今仍以亲王之身,行天子之事,名位未正,非社稷之福,亦非天下臣民所愿!西海之内,翘首以盼真龙!臣斗胆,率群臣泣血恳请陛下,顺天应人,早登大宝,承继大统,以安江山社稷,慰天下苍生!”说罢,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以头抢地。
“臣等附议!恳请陛下登基!” 新任工部侍郎宋应星、神机营提督雷鸣、京营总督孙应元等新晋重臣,以及许多在清洗中幸存或被提拔的中下层官员,纷纷出列,跪倒一片,齐声高呼。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民意。
龙椅旁侍立的司礼监秉笔太监李忠(原小太监),紧张地偷瞄朱慈炤的脸色。
朱慈炤目光平静地扫过阶下跪伏的群臣,沉默片刻。这劝进的戏码,在他意料之中。汪伟等人是真心拥戴,其中也不乏投机者欲攀附从龙之功。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
“诸卿之心,朕己知之。然,朕本先帝西子,永王之身。先帝殉国,尸骨未寒,太子(朱慈烺)虽陷于贼,生死未卜,然名分犹在。朕若僭越,岂非置纲常伦理于不顾?此议,断不可行。诸卿勿复多言,退下吧。”
语气虽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汪伟抬起头,泪痕未干,神情却更加恳切:“陛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太子殿下陷于贼手,音讯全无,恐己遭不测!当此乾坤倾覆之际,非陛下之雄才伟略,不足以定鼎江山!陛下为天下计,为苍生计,岂能因小节而废大义?《春秋》之义,国有大难,当立长君!陛下承继大统,乃顺天应人,合乎礼法!臣等泣血再请!”
“请陛下登基!”群臣再次叩首,声浪更高。
朱慈炤眉头微蹙,似有不忍与挣扎,最终化作一声叹息:“卿等…这是陷朕于不义啊。此事…容后再议。退朝。”他站起身,拂袖离去,留下满殿跪伏的臣子。
第一次劝进,以“推辞”告终。然而“陛下”的称呼和“容后再议”的态度,却让敏锐的朝臣看到了希望。毕竟三辞三让是熟悉的戏码,劝进的浪潮,不仅未平息,反而在朝堂内外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