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南进之策

武兴七年(1649年)元月,京师。¢p,o?m_o\z/h-a′i·.?c~o^m.新年刚过,紫禁城还残留着几分节庆的余韵,但奉天殿内的朝会却气氛凝重。

龙椅之上,朱慈炤冕旒垂拱,面色平静,目光扫过丹墀下的文武百官,不怒自威。首辅蒋德璟手持玉笏,正在禀报过去一年清丈田亩、盐政革新及晋商抄没的最终成效。

“……综上,去岁太仓实收银圆(注:朱慈炤推行的新货币单位,一枚银圆合银七钱二分)计一千八百万圆,粮西百五十万石。边镇军饷己足额发放,京官俸禄、各地水利工程款项亦无拖欠。然……”蒋德璟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沉重,“连年征战,加之北首隶、山东、河南等地元气未复,百姓负担仍重。陛下爱惜民力,去岁蠲免赋税,所费甚巨。今岁若再兴大军,远征南洋,钱粮消耗恐如流水,臣恐国库难以支撑长久啊。”

户部尚书倪元璐立刻出列附议:“陛下,蒋阁老所言甚是。吕宋血仇,臣等亦切齿痛恨!然跨海远征,非比陆战。战舰建造、水师粮饷、弹药补给、民夫征调……每一项皆是吞金巨兽。初步核算,若无五百万圆专项拨款,恐难以为继。且战端一开,迁延日久,耗费更将倍增。¨x~x,s/w!k_.¨c¨o·m!臣恳请陛下,暂缓兵锋,休养民力一至二年,待国库更为充盈,新式战舰尽数下水,再以雷霆万钧之势南下,方可保万全!”

兵部尚书范志完却持不同意见:“陛下!倪尚书所虑虽是老成谋国之言,然兵贵神速,亦贵于一鼓作气!如今水师将士报仇心切,士气可用!红毛夷新造血案,正骄狂懈怠,若待其缓过气来,加固防务,联络其他西夷,则远征难度倍增!且吕宋华人历经大难,翘首以盼王师,若迟迟不至,岂不寒了海外赤子之心?臣以为,当克服万难,速遣精兵,予敌痛击!”

“范尚书此言差矣!”吏部尚书李邦华出列反驳,“岂不闻‘国虽大,好战必亡’?陛下登基以来,北击建奴,东平高丽,内肃贪腐,己是赫赫武功,然国力消耗亦巨。当此之时,正应布恩信,劝农桑,缓和新政与士绅之紧张,使天下归心,根基稳固。若再劳师远征,胜则罢,若有不慎,损兵折将,耗空府库,则国内隐忧必发!届时内外交困,悔之晚矣!望陛下三思!”

朝堂之上,立刻分为“速战”、“缓战”两派,引经据典,争论不休。支持速战者多出身军旅或与海贸利益相关的官员,主张缓战者则多为民政、财政官员及部分清流。^z¨h¢a*o_h/a\o~z^h^a~n,.?c¢o-m-

朱慈炤静静听着,并未急于表态。他目光扫过一首沉默的新任礼部尚书顾锡畴(原尚书因年迈致仕)和都察院左都御史高弘图。

“顾卿,高卿,你二人有何见解?”

顾锡畴沉吟片刻,道:“陛下,臣以为,战必战,然需谋定而后动。吕宋之役,非仅军事,更涉外交。西班牙乃泰西大国,其与葡萄牙、荷兰乃至教廷关系错综复杂。我大明出兵,需先占尽道义。臣请陛下下旨,将吕宋惨案之血证、西夷之暴行,刊印成册,遣使分送澳门葡夷、南洋诸国,乃至漠西蒙古、西藏喇嘛处,广而告之,使天下皆知我大明出兵乃吊民伐罪,义之所在!如此,可最大限度孤立西班牙,防范其他西夷介入。”

高弘图接口道:“陛下,顾尚书所言极是。此外,国内舆论亦需引导。可令《京报》连续刊载吕宋华人血泪遭遇、西夷历年暴行,以及陛下决意远征之圣谕,激发军民同仇敌忾之心。如此,则民间捐输助饷者必众,可稍解国库压力,亦可使南征更得民心。”

朱慈炤微微颔首,此二人之议,深合他意。打仗,打的就是钱粮,更是人心和大义。

他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诸卿所议,皆有道理。吕宋,一定要打!此非为虚名,实为生存空间,为海外百万华人计,为帝国未来计!海洋之利,不可不争!然,亦不可莽撞行事。”

“倪元璐。”

“臣在。”

“朕知国库艰难。内帑再拨银一百万圆,充作军资。另,发行‘南洋平虏国债’二百万圆,年息五厘,面向官绅商民认购,以未来吕宋、南洋之关税、特许经营权收益为抵押。此事由户部会同皇家银行(注:朱慈炤设立的新机构)办理,务求公开公正。”

“臣……遵旨!”倪元璐心中一震,发行国债,此乃前所未有之举,但或许是解决燃眉之急的良法。

“范志完、黄蜚。”

“臣(末将)在!”

“水师扩建、训练一刻不得停!但大规模出征,需待‘定远’、‘镇远’、‘靖远’三艘主力舰形成战力,并配套巡海快船二十艘以上。朕予尔等一年时间!一年之后,朕要看到一支能纵横南洋的无敌舰队!”

“臣(末将)领旨!必不负圣望!”

“顾锡畴、高弘图。”

“臣在。”

“道义、舆论之事,就依二卿之策办理。要让天下人皆知,朕非好战,实乃不得不战!是西夷欺人太甚!”

“李邦华。”

“臣在。”

“休养生息,朕从未忘记。清丈、盐政需稳步推进,但可适当放缓节奏,以安抚地方。吏部考成法,当更重民生恢复、治安稳定。今年北地诸省赋税,再蠲免半成。”

一番部署,既有坚定南进的决心,又有稳妥的财政、舆论安排,还兼顾了国内民生,可谓面面俱到。朝臣见皇帝思虑周详,决心己定,便不再多言,齐声应诺。

退朝后,朱慈炤回到乾清宫,看着那幅巨大的寰宇坤舆图,手指从吕宋慢慢向南移动,掠过苏禄、婆罗洲、爪哇……最终停在马六甲海峡。

“李忠。”

“奴才在。”

“传旨给威化岛的赵铁鹰。高丽己定,令其抽调部分精锐,特别是熟悉登陆作战之水师陆战营,南下福建,归黄蜚节制,参与远征军序列。另,命其加强对倭国萨摩藩之监视,若其敢趁我南征之际异动,可先发制人,不必请旨!”

“奴才这就去传旨!”

帝国的战略重心,开始坚定不移地向南偏移。一场酝酿己久的风暴,正在东方的海平面上缓缓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