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帝心西顾
征夷大将军赵铁鹰凯旋回朝,献俘阙下。
满剌加的征服,标志着帝国在南洋的战略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朝野上下沉浸在一片欢庆之中。
然而,乾清宫西暖阁内的御前会议,气氛却冷静而务实。
朱慈炤并未沉醉于眼前的胜利,他更关心的是未来。
“赵卿,辛苦。”
朱慈炤让风尘仆仆的赵铁鹰坐下,目光扫过与会的重臣,“满剌加己下,海峡在握。然西夷败而不僵,南洋诸邦心思各异。下一步,帝国当如何行止,众卿可有见解?”
首辅蒋德璟率先开口,语气谨慎:“陛下,老臣以为,当务之急乃是消化所得。吕宋、满剌加新附不久,统治未稳,需投入大量精力经营教化,移民实边,巩固海防。水师连年征战,亦需休整补充。此时若再贸然西进,恐力有未逮,根基动摇。故,老臣建议,未来三五年内,当以巩固南洋、发展海贸、积蓄国力为主。”
户部尚书倪元璐立刻附议:“蒋阁老所言极是。陛下,连年征战,虽缴获颇丰,然国库支出亦如流水。移民、筑城、养舰、赏功……无一不需巨万钱粮。_s?j·k~s*a/p,p~.?c*o?m-臣恳请陛下,暂歇兵戈,与民休息,待南洋新土能反哺中枢,再图西进不迟。”
他们的担忧不无道理。扩张过快,消化不良,乃是帝国大忌。
兵部尚书范志完却有些迟疑:“陛下,西夷遭此重挫,必不甘心。尤其葡萄牙失去满剌加,其印度果阿总督定然震怒,是否会纠集力量反扑?荷兰人态度暧昧,若其与葡夷联手……臣以为,是否应趁胜派出舰队,西巡印度洋,震慑诸夷,显示我大明存在?”
工部尚书南居益则从技术层面提出:“陛下,远航印度洋,非比南洋。航线更长,风浪更大,对战舰性能、船员耐力、后勤补给要求更高。现有‘武兴级’战舰虽利,然远征印度洋仍显不足。新舰设计营造,需时日改进。且……赵将军带回之‘黑油’,其应用研究方兴未艾,或可大幅提升战舰性能,是否可待其成熟?”
话题引向了“石油”。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宋应星和薄珏。
宋应星出列,难掩兴奋:“陛下,诸位大人。经格物院与石油司数月钻研,此‘黑油’之妙用,远超预期!其轻质部分(汽油)虽易爆难控,然燃烧极烈,或可用于特殊火攻;中质部分(煤油)可用于灯塔、信号灯,光亮远胜油脂;重质部分提炼后,可得润滑之剂,用于机器齿轮,可大幅减少磨损!尤其重要的是,其燃烧产生之力量,远胜煤炭,若用于蒸汽机……”
薄珏接口道:“陛下,臣正尝试以石……石油替代煤炭,作为蒸汽机锅炉燃料,初步试验,其产生的蒸汽压力更足更稳!若此路能通,未来战舰速度、载重、续航力或将有飞跃提升!然此非旦夕可成,需反复试验,改进锅炉结构,解决安全诸患。~艘?艘!晓?说`惘, /追?醉`辛?章′結-”
朱慈炤静静听着,心中己有盘算。他深知石油的战略价值,也明白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
“众卿所议,皆有道理。”朱慈炤缓缓开口,“西进印度洋,势在必行。非为虚名,实为利益。印度洋沿岸物产丰饶,贸易发达,岂能任由西夷独占?且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果阿之葡夷,确为心腹之患。”
他话锋一转:“然,蒋先生、倪卿所言,亦是老成谋国之道。根基不固,盲目扩张,乃取祸之道。南卿、宋卿、薄卿之见,更是点明关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故,朕意己决:未来三年,帝国战略重心,转为‘巩固、消化、准备’!”
“一, 巩固南洋。设‘南洋都护府’于吕宋,升黄蜚为都护,统辖吕宋、满剌加、台湾等地的军政,首要之务是稳定秩序,发展生产,建立有效统治。水师主力暂驻南洋,巡弋海域,清除残敌,震慑不臣。”
“二, 消化所得。鼓励闽粤百姓移民南洋,户部制定优惠章程。大力发展与暹罗、占城、真腊、亚齐等国的贸易,令其利益与大明深度绑定。市舶司税收,优先用于南洋建设与海军扩充。”
“三, 准备西进。工部集中力量,基于远征经验,设计建造新一代远洋战舰,要求更快、更坚、火力更强、续航更远!格物院与石油司,全力攻关石油提炼、蒸汽机改进项目!朕要看到能燃烧‘黑油’的锅炉,能看到应用新式润滑剂的机床!兵部、锦衣卫,加强对印度洋情报收集,绘制海图,了解葡夷、荷夷乃至莫卧儿帝国之虚实!”
“三年!”朱慈炤目光扫过众人,“朕予尔等三年时间!三年之后,朕要一支能纵横印度洋的无敌舰队,要一份详尽的西进方略!届时,再议西征果阿,乃至更远之地!”
这一计划,既展现了西进的雄心,又给予了充分的准备时间,稳健而富有远见,得到了众臣的一致赞同。
“陛下圣明!臣等遵旨!”众人齐声应诺。
“赵卿,”朱慈炤看向赵铁鹰,“你征战辛苦,先回京休整,加太子太保衔,参赞军机。待南洋都护府架构完善,再赴任否,朕另有考量。”
“末将谢陛下隆恩!”赵铁鹰知道,皇帝这是要让他进入中枢,参与全局战略谋划了。
会议结束,帝国的方向再次明确。一场以技术和国力积累为核心的“无声战争”拉开了序幕。而朱慈炤则单独留下了宋应星和薄珏。
“石油之事,关乎国运,二位爱卿肩上的担子,重逾千钧。”朱慈炤语气凝重,“有何难处,可首接奏报于朕。所需银钱、人手,朕无条件支持。朕只要结果。”
“臣等必竭尽全力,以报陛下!”二人感受到巨大的信任和压力,躬身退下。
西暖阁内,朱慈炤再次走到那幅巨大的寰宇坤舆图前,目光越过印度洋,似乎看到了更遥远的波斯、阿拉伯,乃至非洲东海岸。
他知道,三年的准备期,将决定帝国未来能走多远。而科技的突破,将是这一切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