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绝对车感身同云轻

第249章 爆胎了!

第249章 爆胎了!

威廉姆斯这边看到梅奔先召回了汉密尔顿,顿时大喜过望。·5!?~4a@e看[书3 :d最(@新]?章:节??更?新?°d快|?)

出场圈能够快上2.6秒,那么下圈快上3秒,下下圈快上3.5秒都有可能!

因为在出场前几圈轮胎的状况是不断变好的,而车手对新轮胎的适应性也是在逐渐提高的。

只是威廉姆斯不知道的是,吴轼的适应期远比其余车手短暂。

所以要快上3.5秒就有些强人所难了。

“梅奔的无线电真有意思,这不是折腾罗斯伯格吗?”

“对呀,这种事情为什么要说出来?”

梅奔在tr里告诉罗斯伯格坏消息的操作令人无语。

虽然,从车队运营和策略上来说,告知车手情况是必要的。

梅奔异常的决策在解说们看来,是能够理解的。

在进站前,吴轼和汉密尔顿秒差不到6秒。

而吴轼一圈能够追回两秒左右,如果汉密尔顿晚两圈进站,出来后说不定就落在了吴轼身后。

这是梅奔现在完全不可接受的事情。

他们已经不会去冒任何的风险,他们必须要拿到车手世界冠军!

事实上,这个决策是正确的。

吴轼会不会又被激发出死缠烂打的决心,要打个问号。

冠军和亚军对吴轼的吸引力是有区别的。

如果吴轼死缠烂打,会不会给比赛带来意外?

比如说引发个红黄旗什么的。

要知道,一停的维特尔此时正在第四名。

一旦有机会,维特尔必然进站换上软胎。

到时候梅奔所面临的风险又上一层。

总而言之,局面不能被复杂化。

咔嗤!

3.1秒。

换胎速度稍慢。

汉密尔顿换好就迫不及待烧胎冲向快速通道。

当他出站时,镜头正好拍到直道上飞驰而来的吴轼。

一股子压迫感降临在观赛的梅奔车组人员身上。

唰!

汉密尔顿终究有着之前的6秒优势,吴轼再逆天也不可能追上。

“刘易斯,你和吴轼的秒差是2.9秒,尽可能带开。”

“copy,尼科还没有进站吗?”

“没有。”

“copy。”

简短交流后,汉密尔顿也沉下心来。

出场圈的轮胎是较冷的,一圈过后,他和吴轼的秒差反而进一步缩小到了2.4秒。

这足以说明,不是大家的计算错误,而是吴轼的出场圈过于逆天。

逆天到出场圈要比汉密尔顿更快——这就是梅奔所无法预料的事情。

逆天到这圈注定会成为赛后各支车队研究的资料——

没有车队愿意再因为低估吴轼而犯下策略失误。

不过,对于梅奔来说,好消息来了。

吴轼接近汉密尔顿的情况也就到此为止。

轮胎温度上来,汉密尔顿很快拉起速度,不会再被追近。

第31圈尾,罗斯伯格进站,出来后自然已经落在了吴轼身后。

秒差足足有5.5秒!

汉密尔顿和吴轼第31圈的圈速差别却不大,引发了关注。

前者1分52秒507。

后者1分52秒501。

梅奔指挥墙的策略师眉头紧皱,怎么能够跟这么紧?

黄胎的威廉姆斯比白胎快这么多吗?

第一个stint的时候没有看出来啊?

策略师将吴轼这几圈的遥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小d.说=,宅?? |=无+′°错_内2_容?

最后得出了结论。

吴轼此时的跑法对轮胎压力非常大,也就是说这是不可持久的跑法。

只是在看吴轼出场两圈的遥测线路时,策略师和每次复盘时一样,还是忍不住惊异。

第一圈线路不用说,出场圈因为轮胎温度必然有不同。

可是第一圈跑到一半之后,线路就和后面一圈完全拟合了。

开过赛车的人都知道,评价一个车手,不仅仅要看最快圈速,更要看其长距离巡航的稳定性。

像是吴轼这种能够两圈完全不存在波动的跑,那么你与其说这是人在跑,不如说这是输入了一串数据给机器,机器跑的。

过于精准的出入弯,过于精准的直道位置调整,过于精准的路肩利用。

简直是完美的艺术品。

他止住自己的感慨,告知汉密尔顿:

“刘易斯,再维持一圈,我们需要看看吴轼是否会跟上。”

策略师想诱使吴轼增大胎耗,这样也能够为罗斯伯格换取更多的机会。

“copy。”

涉及到自己的安危,汉密尔顿没有任何犹豫,甚至于还想要加速更快些。

尽快甩开吴轼这个烦人虫才是他最想做的事情。

相较于车队策略组众人获取到的信息,解说们看到的就很片面了。

他们只知道吴轼undercut掉了罗斯伯格。

“这下梅奔难受了。”

“嘶,威廉姆斯的新黄胎这么快吗?”

“你应该说是吴轼新黄胎太快了!”

“还需要看一圈,到底是吴轼在拼命拉开差距,还是说他能够以这个速度巡航数圈。”

第32圈,罗斯伯格出场圈1分54秒1。

吴轼的速度放慢了,1分52秒8。

“又是1.3秒!”

此时两人秒差拉到了6.8秒。

众人还在惊讶为什么罗斯伯格的速度会这么慢的时候,回放镜头出来了。

罗斯伯格在5号弯出现锁死,影响了后面几个弯的过弯节奏。

“重压之下,这个差别也太明显了吧!”

“是啊,这看起来他倒像是新秀,吴轼倒像是老手。”

赛道上的情况立马让解说们开始评论起吴轼和罗斯伯格。

因为这3圈,吴轼拉开了罗斯伯格足够的差距。

这要追回来,不是几圈内的事情。

所以解说们能够大肆评价两人了。

“吴轼看起来好像没有很紧张的时候,操作也没出现过这种大的失误。”

“嗯,至少从这个赛季来看是这样的,他太稳定了,让我想起了kimi。”

“他的心灵肯定很强大。”

“诶,我想起来了,维斯塔潘分享过一些吴轼的情况。”

“噢!英国大奖赛后的那个ins是吧?我记得维斯塔潘怎么说来着?说吴轼因为太紧张到腿抽筋了?”

“嗯,当时好像是比赛后维斯塔潘准备去找吴轼庆祝,吃了个闭门羹,了解后得知吴轼在泡冰桶。”

“对,还有就是赛前巡游的采访,维斯塔潘也说吴轼会和他抱怨梅奔太快,压力太大。”

两人一言一语也是透露出不少国内观众不好了解的消息。

“吴轼也承担了非常大的压力啊!”

“在围场谁没有压力呢?”

两人沉默了下。!k\u?a`i+d+u·x?s?./n·e′t~

不真正加入一支f1车队,是难以体会很多f1车手那种压力环境。

车队、队友、对手、车迷、赞助等等所有人都在看着你。

你一点点的失误和落后,就立马会有恶评蜂拥而至。

像是夏休前的匈牙利站,吴轼首次完赛却没上领奖台,立即招致不少人叫嚣。

那场比赛也是吴轼罕见说自己失误导致丢失了位置的。

要知道,在之前,吴轼只会说自己尽力了。

吴轼事后是否在自责?

是否受到了影响,从而在这站比赛时回想起自己的失误?

这些都是外人不得而知的。

“我听说,汉密尔顿在比赛周都会参加一些时装秀活动,这是他宣泄压力的手段。”

赛场上,科维亚特表现很猛,此时已经来到了kimi身后。

同时,维特尔的圈速在不断下降,其身后的格罗斯让仿佛看到了超车的机会。

前排这边,汉密尔顿领跑的圈速稳定在了1分52秒6-52秒9的样子。

而吴轼圈速则已经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来到了1分53秒整,随后稳定在这。

显然,先前极快的三圈不是常态。

反倒是罗斯伯格,众人看到了他的发力。

出场两圈后,跑出1分52秒416的成绩,刷新全场最快圈。

接下来也稳定到了1分52秒5。

他是前排唯一稳定住了这个圈速的人。

“这是在压榨轮胎吧?”兵哥说道。

“每圈追近0.4到0.7秒的样子,这能够追上吴轼吗?”飞哥掰扯手指。

第37圈,科维亚特超越kimi。

此时吴轼和罗斯伯格的秒差缩小到3.4秒。

比赛也仅仅剩下六圈。

“尼科上圈追近你0.6秒,0.6秒,你现在的速度又下降了0.1秒。”乔纳森提醒道。

吴轼在直道上,已经能够看到后视镜里的罗斯伯格。

他出场压榨太狠,此时轮胎确实比预料中损耗的要大。

要不是威廉姆斯车辆在轻载油的情况下,轮胎损耗略好。

他的速度会跌落的更猛。

每圈0.5秒,已是乐观的估计。

他自己估计,在倒数第二圈左右,罗斯伯格就会进入他的1秒区。 抵抗两圈?抵抗得了吗?

现在他前不着村,已经没有慢车阻拦,所以连想借个drs的机会都没有。

正式对抗,一切只能靠自己了。

在他等待着最后关头到来时,另外一边,格罗斯让也接近维特尔了。

第40圈,罗斯伯格比想象中来得更快。

吴轼和罗斯伯格秒差1.1秒,领奖台位次的悬念即将被揭晓。

而这时候,格罗斯让和维特尔的秒差缩小到了0.7秒,第四名争夺战会先一步打响。

簌簌!

第41圈,吴轼和罗斯伯格秒差0.8秒,后者已经吃到了发车大直道的drs。

4号弯后的drs区,吴轼先驶入,罗斯伯格紧随其后。

梅奔最高时速达到了352kph,吴轼这边仅仅323kph。

drs恐怖如斯。

瞬间两人的差距就拉近到了0.6秒。

同时,后面的佩雷兹被科维亚特超越。

另外一边,格罗斯让发起了对维特尔进攻。

在同样的drs区里,格罗斯让紧随维特尔之后。

法拉利的尾速堪堪达到315kph。

有着梅奔引擎加持,格罗斯让开启drs后的尾速达到了惊人的348kph!

两人的秒差直接从0.6秒缩小到0.2秒。

格罗斯让立即抽头,可维特尔提早攻弯。

超车时机不成熟!

格罗斯让回到了后方。

不过经过这次追赶,格罗斯让已经可以在各个地方发起进攻了!

争夺仍然将要继续。

然而驶入弯道之后,法拉利的空动优势展现。

维特尔将两人的秒差微微带开,重新回到了0.46秒,并且有逐渐拉开的趋势。

“喔!这就是瓦特尔加法拉利!格罗斯让还是难以追上啊!”

兵哥正说着,在末尾时,两人的秒差竟然被拉到了足足0.9秒。

“看来瓦特尔的第四名是保住了,最后几圈,格罗斯让没有机会超越瓦特尔了。”

见到这边没有看头,转播镜头立即转向了吴轼和罗斯伯格,此时两人秒差来到了0.636秒。

19号弯一拐过,比赛正式进入第42圈,倒数第二圈。

亚军的争夺已经摆在了面前。

发车小直道,罗斯伯格drs一开,两人追近0.125秒。

1号弯处,吴轼略微拉开不到0.1秒。

进入直道,有着尾流的罗斯伯格不断拉近距离。

2-4号弯,两辆车都疾驰而过,完全压在弯道顶点的路肩上。

簌唰!

尘土飞扬。

大直道就在眼前。

罗斯伯格drs打开,尾速拉升。

吴轼牢牢盯着前方的道路,脑中无数线路一闪而过。

罗斯伯格抽头了!

但这个距离够吗?

够!又不够!

中线的吴轼只留下了刚刚好一辆车的宽度。

他在逼迫罗斯伯格犯错误!

可是杀上头的罗斯伯格竟然精准的行驶在了仅有的道路上。

吴轼的目光已经仅仅锁定在了5号弯。

罗斯伯格的极限晚刹车路线他已经有大概的预估。

嗤呀!

他过不了的!

和之前的比试一样,罗斯伯格晚刹领先,可随后的拐入吴轼领先回来。

交叉线后双方的位置重新回到了先前。

紧接着的两个弯道,吴轼利用了所有能够利用的赛道空间腾移。

罗斯伯格因为进攻,会自损节奏。

在出弯后,两人的距离略微带开。

可罗斯伯格的进攻依然有着相当的收获,两人秒差此时缩小到了0.4秒左右!

接下来很长一圈距离比拼的都是过弯,罗斯伯格暂时没有进攻的机会。

突然,转播镜头给到了维特尔。

只见维特尔法拉利在直道边线行驶,右后侧橡胶飞溅。

爆胎了!

维特尔爆胎了!

乔纳森看到后本能反应就是跟吴轼说:

“维特尔爆胎,维特尔爆胎,注意你自己的轮胎情况!预计不会引发赛道控制。”

维特尔轮胎虽然爆了,可是车辆依然有行驶能力,没有成为路障,所以不会触发黄旗之类的。

而维特尔失去了右后胎,车辆都难以控制,只能够切西瓜跑法。

紧接着,一辆接着一辆赛车超越了他。

还是维特尔技术过硬,控制住了赛车本身。

在维特尔的爆胎刚刚结束,镜头又回到了另外一边的吴轼和罗斯伯格身上。

这两位在整条赛道上斗智斗勇。

15号弯后的长直道罗斯伯格又略微跟近,可后半程却被带开。

fw37出弯后加速到极速略逊,可进入高速弯后,吴轼的操控却又拉开了双方的差距。

就这样,19号弯后,两人的秒差在0.53秒。

罗斯伯格必然要如同先前一样发起进攻,这次会不会奏效?

所有人都紧张盯着转播画面。

发车直道上,罗斯伯格进行了抽头,可是吴轼没有任何反应。

变线诈骗没有生效。

吴轼自然拐入1号弯,罗斯伯格紧随其后。

随之而来的大下坡飞驰,那种奇妙的失重感并没有引起吴轼丝毫关注。

冲到坡顶,压过2、3号弯路肩,驶入直道之中。

呼哧!

两辆车冲入最后的drs区。

正对着的镜头中,空气因热浪翻滚波动。

罗斯伯格没有完全将车埋在吴轼身后,而是略微右偏。

显然,罗斯伯格不想玩虚的了!

0.4秒!

drs开启。

呼呼!

吴轼看到后视镜里那个不断接近赛车。

此时斗了一整场,他哪儿会不知道这是赤裸裸的性能超越。

嗤嗤!!!

两辆车尾部拖出一连串的火光。

5号弯刹车区前,两车并列。

吴轼竟然略微早了些刹车。

而罗斯伯格依然极晚刹车,想要在5号弯就解决吴轼。

早些的刹车,让吴轼慢了点,可却得到了更快的入弯空间。

车头还没有完全转向,油门已经踩下不少。

嗤嗤!

后轮轻微的空转,推动这车辆更快转头,并且插入弯中。

吼!

抓地力适合加速的瞬间,吴轼就大力油门。

这脚油门立即帮助他在罗斯伯格转过弯来前就对准了想要的线路。

可这次,罗斯伯格距离他非常近,所以跟上的非常快。

橡胶摩擦地面带起的白烟之中,罗斯伯格冲出来后迅速卡进6号弯的内线。

要着!

吴轼感受到了气息,丝毫没有惧怕。

车辆入弯的转向行云流水,完全挤压向罗斯伯格。

而罗斯伯格是不畏惧的,他早已经知道了,吴轼的开法和自己队友非常像。

你让他,他就得寸进尺!

所以不能让!

现在是吴轼领跑积分榜,又不是他领跑积分榜!

谁怕谁啊!

这种心理博弈早在比赛开始前,罗斯伯格就演练了无数遍。

因而在这个时候,他真的没有了波动。

吴轼不是奔着撞车去的,留有最后的反应时间。

当气流逼近之时,他回了方向盘。

簌簌!

两辆车在弯中相挤,而后一起冲向了七号弯。

经过5号弯的交叉线,吴轼在赛道右侧,所以7号右弯占据了小小的内线优势。

他不敢压上太多7号弯路肩,那会影响分秒必争的出弯!

簌簌!

内线拼搏之后,吴轼领先了四分之三个车身。

罗斯伯格跟在后面,前翼就在他后轮边上。

两人靠得不知道有多近。

可惜距离太近不好吃尾流后,罗斯伯格并没有十足的速度优势。

7号弯直道后,局面恢复。

吴轼仍然领先半步。

ps:文中所有除主角外的事故和整活,都是真实发生过或者有原型的,作者不会随意编造,所以,维特尔是真的爆胎了!o(╥﹏╥)o!倍耐力,你倍不耐力了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