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梅奔遇到了问题
在大奖赛正式到来之前,玛鲁西亚车队迎来了一个好消息。/r+u\w!e+n¢.·n+e,t′
来自阿美莉卡的亚历山大·罗西筹集了一大笔钱购买一个席位。
对玛鲁西亚这种财政压力巨大的末流车队,接纳付费车手,能够极大的缓解财政压力。
他们没有拒绝,并且确定将让亚历山大在今年取代梅尔希参加5场比赛。
这个消息对梅尔希来说也不知道算好算坏。
毕竟坐在玛鲁西亚的赛车里面,也没有任何得分的可能,仅仅只是去跑完比赛。
而关于雷诺,围场里没有得到任何新的消息。
无论是他准备收购莲车队,还是与红牛终止合作,雷诺都没有任何表示。
他们和红牛之间漫长的交流和争吵,让爱笑男孩里卡多都忍不住吐槽,这简直像是酷刑一样。
显然,红牛车队内部对于雷诺引擎已经忍受够了。
外界倒是有猜测,红牛车队可能在2016年之后和法拉利合作。
当然这些新闻消息各种来源都有,基本上还是当做小道消息来看的,没有任何可证实性。
而红牛自己,则是说如果没有很好的引擎供应商,那么他们将在2016年退出f1。
这话各方都有解读,吴轼觉得听听就好了。
罗斯伯格因为在蒙扎赛道损坏了发动机,所以将在新加坡站更换第4套动力装置。
他也已经到了动力装置的斩杀线,以后只要动力装置有任何部件需要更换,都会导致被罚退。
而整个赛季还剩下7场比赛,想要用一套动力装置跑完是个不太现实的事情。
这对于罗斯伯格来说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最后索博也将要推出他们新的空气动力学套件。
主要是引入了一个短鼻锥,这和迈凯伦、威廉姆斯和红牛有一些像。
而威廉姆斯也宣布,将带来一些空气动力学套件上的升级。
主要包括尾翼和侧翼。
吴轼和马萨在最近两周都在测试这套新部件。
经过综合的评测,吴轼认为这套系统是有所进步的。
他确实获得了更多的下压力,而在阻力上并没有过多的增高。
这个美好的结果,是工程师们薅秃了脑袋弄出来的。
吴轼在其中只是提供了一些想法。
他的空气动力学知识远远达不到专业水平,但是他记得一些未来的设计思路。
他描述了一部分告诉工程师,经过不间断的设计和计算,工程师们才端出了这些成果。
不得不说,f1实在是太复杂了。
哪怕你把答案丢在某些车队面前,在两套赛车系统相差较大的情况下也没有办法立刻去用。
除非是某些拿来就用的黑科技设计。
纯空气动力学上的优化,主要还是依靠风洞去吹,和人工去计算,这是个整体工程。,w,z,s^k′b*o.o!k..¨c′o¨m/
在赛前的新闻发布会上,积分榜前6名的车手坐在一起参加。
显然,这次采访更加关注的是积分榜争夺。
作为积分榜领跑者,吴轼自然在第一位被采访。
主持人看向吴轼:
“我们看到你的积分领先优势已经没有那么明显。
“如果在新加坡,你仍然没有获得冠军,而刘易斯拿到了冠军,那么你将再被追回七分,这会使你的位置变得岌岌可危。
“听说你们做出了一些套件上的改进,这是否会给你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带来足够的帮助?”
吴轼拿着话筒,看了看汉密尔顿,说道:
“我之前说过,当梅赛德斯的选手们不再出现任何失误时,不再给我到我任何机会时,我实际上是非常难以获得冠军的。
“而在最近几场比赛中,刘易斯都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你们可以看到我领先优势在不断被追回,这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有着非常大的压力。
“我们整支车队都在想方设法的去提升赛车的性能,以此让我有足够的速度去面对梅赛德斯的追赶。
“这次改进,我们已经准备了非常久,在内部测试中,我认为它的改进是有作用的。
“但我并不认为这些优势能够帮助我们彻底战胜梅赛德斯。
“你知道的,现在围场里没有人敢这样说。”
吴轼说着,还笑了笑。
主持人边听边点头,最后总结道:
“是的,我也希望你能够在这里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
“我仍然记得在2014年时,你驾驶着罗斯伯格的赛车驰骋在新加坡的赛道上。
“那次飞驰,你创造出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成绩。
“哪怕放到现在来说,我也认为当时你所做出的一切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
主持人的这句话引发了在座车手的共鸣。
练习赛开着一辆没有完全调教的车去争夺排位排名,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然而实际上,是去年的梅奔太强了。
主持人随即向汉密尔顿问道:
“刘易斯,你正在不断的向着你的第3个世界冠军迈进,大好的机会摆在眼前,你认为你想要和吴轼说些什么吗?”
汉密尔顿拿着话筒看向吴轼笑了下,隔了会才想好:
“我想告诉他,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车手,真的非常优秀。
“虽然我在人生的第1个f1赛季里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当时我已经20多岁,而这家伙现在还没有成年。
“他未来还有着无限的可能。
“他至少还能在围场里跑20年,20年的时间足够他去创造出非常多的成绩。?k~s¨j/x¢s!.,c′o*m*
“最后,让我告诉他,加油吧!”
主持人点点头,开始继续往下问。
赛前新闻发布会结束,汉密尔顿的发言引发了一些人的过度解读。
有的人认为这是汉密尔顿在告诉吴轼,这个赛季就不要争了。
但不管外界怎么解读,吴轼都知道,在新加坡这条赛道,他拿到优异成绩的机会远比蒙扎、斯帕这些高速赛道的机会要大。
所以整支车队从一开始就卯足了劲,想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
在周五练习赛到来时,大火灾带来的烟尘迷雾已经渐渐散去。
再加上质量良好的高脚灯,使得整个赛场都非常通透。
车手们的视线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
周五傍晚6:00,新加坡大奖赛的一练正式开始。
因为赛道弯道有了变化,所以大家一练不仅仅要试车,还要找到新赛道的行进路线。
原本2014年新加坡赛道(红色部分)通过10号弯后面对的是个“简单”的右手弯。
但现在改变之后,车手在入弯前,需要先往左拉动车身,然后再右转入弯。
并且这种“凸”出来的弯道,右转打入也不是那么好操作的。
改变之后,整个赛道的流畅性都变差了。
实际上,新加坡赛道一直在这个地方动手脚。
主办方想要优化这段超车区域。
但这种改变虽然会提高12号弯后冲上安德森桥的速度。
却并没有带来更多的操作机会。
吴轼自己感觉,新加坡主办方可能更在乎在这里不要发生重大事故。
毕竟11号弯的下面是一条河。
鉴于赛道改变,既往的经验没办法完全匹配整条赛道,大家需要更多去尝试新的调校。
所以在一练时几乎所有车队都是进进出出,不断的修改赛车各项参数设置。 对车手来说,他们需要尽可能快的在一练期间就摸索出行之有效的驾驶方法。
如果没有摸索出来,那么调校方向可能会受到影响。
一练开始后,不幸的事情依然跟随着红牛。
科维亚特因为车辆故障,整个一练仅仅测试了8圈。
外界猜测大概率是引擎问题导致的。
最终整个一练测试下来,梅奔两辆赛车依然取得了最好的成绩。
罗斯伯格以1分47秒995,领先汉密尔顿的1分48秒314。
不过一练成绩不具备太多的参考价值。
等到二练的长距离测试时,各支车队的水准就被摸出来了
梅奔两位车手遇到了些问题。
他们的轮胎难以稳定工作温度。
当然,威廉姆斯也没有好到哪去,不仅梅奔同款的轮胎问题,还有弯中稳定性问题。
在新加坡这种街道赛之中,是非常需要弯中稳定性的。
毕竟在其余宽大的赛道,哪怕你车尾车头滑一滑也不容易出事。
而在新加坡这种街道赛之中,但凡丝毫的滑移,都可能造成车辆与护栏相撞。
特别是当你在追求极限的时候。
哪怕是吴轼,也不能容忍这种情况跟随他进入排位赛。
因此在大家几乎都进行了30圈左右的长距离测试时,吴轼仅仅进行了25圈的测试。
他多次返回维修区调整前后翼端板。
除此之外,轮胎的工作温度也不容忽视。
这场比赛倍耐力给出的是红色的超软胎和黄色的软胎。
超软胎经过实际测试后,工作温度窗口非常狭窄,可能仅仅只有两度左右。
吴轼给出的解决办法是,尽量将悬挂调软一些,这样轮胎温度能够稍微稳定些。
也是因为他的这个提议,让他自己不得不多次测试。
马萨无法在这种较软的悬挂中找到车辆的平衡。
所以二练下来,威廉姆斯几乎没有做成绩。
反倒是红牛和法拉利都展现了不错的速度。
科维亚特以1分46秒142高居榜首,kimi落后0.039秒。
汉密尔顿这次以1分46秒479位居第五。
罗斯伯格在排在了第七去,比吴轼低一位。
马萨整个测试过程中只拿到了1分47秒684的成绩,落后前排的吴轼高达1秒。
当周五的两场练习赛结束,已经临近12点。
记者们开始采访各位车手。
一连采访了好几个车手,问大家对于新更改的赛道的想法。
汉密尔顿、巴顿这两位都认为这个改动不太好。
吴轼也被问及,而且记者的插入点也比较奇怪。
记者询问:“你在2014年新加坡大奖赛练习赛的时候,写下了足够快的圈速。
“这样更改赛道之后,是否会对你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
吴轼摸摸脑袋,如果新加坡赛道改成2023年之后的样子,才是最好的。
毕竟那才是他最熟悉的样子。
如果只是如今这种小打小闹的改变,对于他来说没有太大区别。
“我感觉都差不多,你知道的,哪怕是去年我也没有在这条赛道上多跑几圈。”
吴轼回答完之后朝记者微笑一下,示意已经结束了。
他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到车队,因为车辆调校上还有大把问题没得到解决。
次日晚上六点,三练开始。
这场自由练习赛大家开始测试排位圈速。
威廉姆斯这次两位车手采用了不同的调校模式。
吴轼倾向于让轮胎的温度更稳定些,这样不管怎么说都能够去操作。
如果轮胎因为悬架太硬导致温度波动大,那么几乎没法去开。
而悬架一软,驾驶难度几何升高,马萨认为非常危险,并且表示实际上也没有将温度稳定多少。
法拉利非常非常快,维特尔用超软胎跑出了1分45秒682。
成为全场唯一跑进1分45秒的车手。
而梅奔,遇到了大问题!
二练没解决的胎温稳定,成为了他们的拦路虎。
汉密尔顿仅仅跑出了1分46秒802。
这个成绩甚至于还不如在二练时候软胎创造的最佳成绩。
显然,超软胎的温度控制对于他们来说,比起软胎来说更加艰难。
吴轼采用新调校后,发现轮胎温度还是有些波动且有些过低。
不过这比二练好了很多,他以1分46秒2落后于第三的科维亚特。
所以在三练结束后,梅奔和威廉姆斯都焦头烂额。
“悬架的软硬还需要设置,轮胎进入工作温度会困难,而且抓地力和稳定性太低了。”吴轼说道。
软悬架的弊端非常非常多,所以也不能软下去了。
“太软的悬架会直接导致这辆车无法驾驶。”马萨更加直接。
在三练中,他的成绩是1分47秒733,排在全场第14。
“我们预测在新加坡大奖赛至少是需要二停的。”
罗德里戈顿了顿,说道:
“总而言之,先解决轮胎的问题吧。”
众人沉默,排位赛还有不到一个小时就要开始,这期间能干些什么呢?
“只能从前束角着手。”吴轼说道。
前束角就是赛车行驶方向与轮胎指向的夹角,是会影响赛车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参数。
前轮的前束脚一般设定向外,这样可以提高弯中转向的灵敏性。
但绝大多数的车队都会设定一个合适的值,而不会太过于向外。
因为那样会导致轮胎的过度磨损。
毕竟轮胎和赛车前进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了,肯定会加剧轮胎的磨损。
但这种改变方法也能够去提升轮胎的温度。
“时间来得及吗?”
“我对之前的参数心中有数。”
吴轼记得三场练习赛中所有的悬架参数,和其对整辆车造成的影响。
然而前束角对轮胎影响的参数,他就没有相应的数据了。
也许通过调整两者,就能够获得一个相对稳定的温控。
不管车辆多难看,至少要能开出速度来!
在其余车队都准备排位赛会议的时候,威廉姆斯车队还在调车。
现在整支车队工程师最重要的任务是计算出不同束角对轮胎产生的温度影响。
而吴轼,则根据不同悬架软硬需要的温差来进行拟合。
因为拟合数据需要针对整条赛道做最优布局,所以计算的工程量是十分庞大的。
吴轼跟着工程师们一起直挠头发。
幸好,他们在排位赛前结束了这次调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