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绝对车感身同云轻

第290章 2016赛季(中)

第290章2016赛季(中)

w07使用了主动悬架。

这个消息刚刚爆出来的时候,围场里还是有一些不相信的声音。

毕竟主动悬架早在1994赛季就被禁止了,当时威廉姆斯可是靠着主动悬架力压了其余车队整整一个赛季。

然而大厂车队就是大厂车队,他们不仅有独特的技术能力,还有着对f1技术规则的完全理解。

现今梅奔使用的主动悬架和被禁用的主动悬架有着技术上的差别。

20世纪的主动悬架技术主要是通过独立的悬架结构来调整车身,以获得最大且稳定的空气动力学下压力。

而梅奔所使用的主动悬架更类似于在2014年被禁止的前后互联系统。

“前后互连悬架系统”(fric)通过液压管路将前悬架和后悬架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液压系统。

借助统一的液压系统能够让f1赛车在刹车时、加速时、过弯时动态的、自动的抑制车身的倾斜情况。

这样一来,底盘就始终保持在空气动力学效率最高的理想姿态。

该系统的发明和发展也跟威廉姆斯车队和路特斯车队有关系。

不过真正发展到巅峰,还是在2013赛季由梅奔实现的。

即使其很快又被禁止了。

fia禁用fric系统的理由非常明确,认为其违背了技术规章,这种主动调整底盘高度和姿态的行为,实际上产生了主动的空气动力学调节作用。

而在技术规定中是不允许车队使用主动的空气动力学调节装置(除了drs)——包括后来出现了一些柔性前翼等设计都违背了这里面的细则。

那么在今年,梅奔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绕过了20世纪末期和2014年的主动悬架禁令呢

原来他们将原本由液压管路统一起来的主动悬架,改成了由与软件相连的传感器进行管理。

并且梅赛德斯没有将其安装在底盘中,而是安装在车辆的车头覆盖件中间。

这样看来其似乎与传统的悬架是一样的,也确确实实绕过了相关技术规定。

可消息爆出来之后,大部分车队还是要求国际汽联在2017年禁止使用该设备。

不过梅赛德斯自然不会同意,红牛也不会同意——他们也已经偷偷研发了。

因为没能达成一致的同意意见,所以该事件绝对还会争论相当长的时间。

显然,哪怕在技术规则不断完善的今天,f1领域的创新精神依然存在——

工程师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去寻找能给赛车带来任何一丁点提升的可能。

很多黑科技都是在这种严格的限制规则下冒出头的。

除此之外,围场里的消息也是一则接着一则。

红牛车队宣布停止rb12的开发,将注意力完全转移到明年。

同时f1的出售仍然在日程上,这让f1看起来要开始大变了。

事实上,伯尼埃克莱斯顿已经独裁掌管f1太长时间。

他和伙伴们合作将f1发展壮大,贡献无可置疑。

但时代在变,他的这种管理方式越来越不适应整个f1的发展,当然这也跟他年事渐高有关。

不管怎么说,大家都看到了f1未来发展中的希望。

终于,在9月中旬,大奖赛从欧洲来到了亚洲。

新加坡大奖赛,这是梅奔在去年输的最惨的一场比赛。

但到了今年,他们已经解决了技术问题。

罗斯伯格以1分42秒584的成绩取得了杆位,里卡多第二,汉密尔顿第三,维斯塔潘第四。

吴轼这次非常艰难的卡在了第7名。

威廉姆斯对这条赛道的适应性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整场比赛也是波澜不惊,正赛的结果和排位赛并没有太大差别。

罗斯伯格再次取得一个冠军,这让他与队友相比,领先了10个积分。

而吴轼也因为这场比赛的结果,被里卡多反超,滑落到了积分总榜第4名。

亚洲的下一站就是马来西亚,这场大奖赛一般来说是在赛季初进行的,但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推迟到,直到接近赛季结束的时候才登上舞台。

雪邦赛道经过了重新铺设,可以预计的是轮胎磨损可能会加剧。

自汉密尔顿于德国终结了自己的四连胜之后,罗斯伯格又开启了自己的三连胜。

马来西亚的争夺对于他们来说也必然激烈。

随着赛季接近尾声,车手市场又开始波动了起来。

不过目前主要是印度力量以及哈斯和雷诺确定了自己明年的车手。

红牛展现了对法国人皮埃尔加斯利的热情,不过目前加斯利正在和安东尼奥乔维纳奇争夺gp2冠军头衔。

排位赛中,汉密尔顿和罗斯伯格依然占据了前两位。

第3名的维斯塔潘距离杆位的汉密尔顿有着0.570的秒差。

可能是马来西亚太热了,马萨在暖台圈的时候就出现了油门问题,不得不从维修区起步。

只是已经决定要退休的马萨大概率是无所谓的。

结果马来西亚大奖赛事故频出,三次虚拟安全车。

第1次虚拟安全车出现在第1圈的第1个弯道,维特尔和维斯塔潘、罗斯伯格发生了连环碰撞。

维特尔悬挂断裂退赛。

罗斯伯格也直接跌落到最后一位。

没有被混乱波及的汉密尔顿一路领先,但厄运并没有放过他。

第41圈的时候,汉密尔顿引擎爆缸。

剩下的十几圈比赛成为了里卡多和维斯塔潘两人的“白刃战”。

就如同去年吴轼对待两位梅奔车手一样,维斯塔潘也在面对冠军的时候展现出了他的顽强。

两人一直作战到最后一圈,比赛结束的时候维斯塔潘仅仅落后队友1.4秒。

罗斯伯格最后一路追赶到第3名完赛,将与队友的积分差距又拉开到了25分。

因为得知是里卡多拿到了冠军,所以吴轼压根没有跑走,就站在领奖台下。

果然在香槟庆祝环节之后,里卡多脱下了自己的鞋子。

罗斯伯格还一脸开心的帮里卡多往鞋里倒倒酒。

里卡多端着自己的shoey(鞋酒)一饮而尽。

年幼的潘子在一旁目瞪口呆,随即哈哈大笑。

里卡多又倒满酒,将鞋子递给了前来领取车队奖杯的霍纳。

霍纳毫不含糊,一口闷下。

第一位勇士!

吴轼看到维斯塔潘还在笑,自己也忍不住跟着笑了。

果然,里卡多回到台子,再次灌满了鞋子,指着维斯塔潘说道:“来一杯。”

这可把潘子吓得够狠,拼命挥手。

然而吴轼在

看热闹的红牛车队也不嫌事大,跟着一起喊。

最后,潘子只能接过里卡多的鞋子,戴着痛苦面具一饮而尽。

台下响起欢呼声。

随后里卡多又向着人群示意罗斯伯格要不要喝。

人群继续起哄,罗斯伯格的笑容转移到了维斯塔潘的脸上。

罗斯伯格接过鞋子喝了下去。

台下再次响起欢呼声。

直到台上的4名领奖者都喝完了鞋酒,采访者才上台,并且拿着里卡多的鞋子笑着往台下丢了下去。

马来西亚的欢声笑语过去,距离比赛结束仅仅剩下最后5场。

或许是无法接受与队友的分差拉得如此之开,汉密尔顿竟然在赛后公开场合指责是梅奔破坏了他的动力装置。

这在围场里引起了轩然大波。

梅奔为了打消这些疑虑,宣布汉密尔顿和罗斯伯格将在年底前拥有相同的发动机库存。

同时梅奔也发布了调查结果,汉密尔顿在马来西亚的事故是由于油压下降导致连杆轴承故障,为了确保问题不再发生,他们将在日本大奖赛使用新的机油。

在日本,罗斯伯格以领先队友0.013秒的成绩取得了杆位。

而这次排位赛,三大车队齐齐归位。一二名属于梅奔,三四名属于法拉利,五六名属于红牛。

等到第7名的吴轼,距离第6名的里卡多已经足足有0.6秒的差距。

显然,随着混动赛季的深入,三大车队研发优势展现的淋漓尽致。

可没想到正赛的时候,汉密尔顿再次遭遇了起步困难。

他滑落了大量的位置,虽然事后依靠着赛车性能一步步追了回去。

就连吴轼也没有太多的阻拦他,可当他在最后几圈来到维斯塔潘身后,却被无情地挡住了。

直到比赛结束,汉密尔顿都没有成功将位置夺回来。

因此他仅仅以第3名完赛。

而也是这场比赛,再度证明了维斯塔潘的天赋与能力。

大家都认为只要给维斯塔潘一辆足够快的车,他也能够像吴轼一样取得世界冠军。

已经有人开始将维斯塔潘和吴轼放在一起称为最强的90后车手。

显然,作为背景板的两冠王汉密尔顿心情是非常低落的。

争冠两人的分差已经拉开到了35分,对于汉密尔顿来说,这是个有些相近且熟悉的数字。

去年也是这样的情况,哪怕他夺得全部剩下分站的冠军,也不一定能够拿到世界冠军。

只要罗斯伯格能够以四场第2名结束比赛,那么他就是新一任世界冠军。

可以说,汉密尔顿的心情糟糕透了。

同时,梅赛德斯也再度成功提前拿到了车队总冠军。

而另外一边的法拉利,内部团队正在受着巨大的考验。

让托德和迈克尔舒马赫时代的赛道工程师和车队的关键人物巴尔迪塞里称法拉利正处于最糟糕的时期。

现在法拉利内部不再像是一个团队,而是惊恐万分的人聚合在一起。

大家不再发表观点,不再做决定,因为害怕犯错,害怕失去管理层的青睐。

巴尔迪塞里之所以发表这些言论,是因为詹姆斯阿里森离开了法拉利。

阿里森被认为是f1中最强的技术领袖之一,他在1999年和2004年担任法拉利的赛道空气动力学师,是法拉利六连冠的重要人物。

在2005年到2013年,他又助力阿隆索获得了两个世界冠军。

从2013年到2016年,他待在法拉利这段时间想要重振车队。

然而却在现在宣布了要离开的消息。

显然这又是法拉利内部不为人知的斗争发力了。

这位大佬离开,马蒂亚比诺托取代了他的位置。

最后,巴尔迪塞里表示,法拉利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回到成功的位置上。

在美国大奖赛到来之前,汉密尔顿仍然在“整活”。

他以脚伤拒绝了倍耐力在巴塞罗那赛道上的轮胎测试。

同时,他大量的精力用在了f1之外的活动中。

虽然这让汉密尔顿成为了f1对外宣传中最具影响力的那个车手,但显然也让汉密尔顿无法非常专心于驾驶。

不少车迷都认为汉密尔顿这样做是错误的,并且抨击他。

然后汉密尔顿反手宣布,他将在《使命召唤》中扮演自己,他就是喜欢通过实际行动来回应争论。

伯尼倒是仍然站出来为汉密尔顿说话——这两人的关系一向不错。

伯尼认为罗斯伯格夺得f1的世界冠军对于梅奔来说确实是不错的事情,但是对于整个f1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这只是一场寻常的夺冠。

显然这位老人还是认为推广f1是更为重要的。

不过仅仅以这些方式来区分谁夺得世界冠军更好,显然是更没有意义的。

吴轼倒是认为,伯尼是不是知道些什么梅奔的内部情况,想要让托托做些什么啊

不过关于梅奔要确保罗斯伯格夺得一个世界冠军的阴谋论消息已经满大街了,吴轼这么想也是无可厚非的。

他本以为作为当事人的自己会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但就如马萨和他说的那样,赛道外太复杂,不是那么容易看清楚的。

或许要知道今年到底是怎么成为这个样子的,还真只能等老汉退役后写回忆录写出来了。

而在马萨确认了要退役之后,威廉姆斯也不得不去找补其余的人员。

他们看中了年仅18岁的斯托罗尔。

吴轼一愣,少爷要来了

不过想想,好像少爷也确实是这个时候加入f1的。

另外一方面,红牛二队宣布了与科维亚特的续约,这让加斯利失去了在明年进入f1的机会。

原因也很简单,马尔科认为加斯利在gp2中表现的不够好。

此外,红牛在俄罗斯的市场也是一大要素。

在一片舆论波动之中,赛季第18站,美国大奖赛到来。

排位赛依然被三大车队垄断,只是红牛和法拉利调换了一下位置。

汉密尔顿以领先队友0.216秒的成绩拿到了杆位。

在正赛中,汉密尔顿将这一优势延续了下去,而罗斯伯格也十分稳定的拿到了第2名。

这对于汉密尔顿来说不是什么好消息,他在跟吴轼私下聊天的时候,甚至说你小子怎么今年怎么不猛一点

吴轼挠挠头,那也得给我一辆能够和你们竞争的赛车呀。

就威廉姆斯这后半赛季的表现,他的总积分仍然能够压着维特尔和维斯塔潘,纯靠这两位自己不停事故退赛。

维持着优势的罗斯伯格精神状况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在抵达墨西哥的时候,他整个人脸上几乎没有笑容。

本来平常会跟吴轼聊聊天的,但是来到赛场之后,他沉默的坐在一边。

吴轼感受到了他身上那股子压力,就跟他上赛季倒数几站一样,罗斯伯格无比的接近世界冠军这个位置。

但也正因为无比接近这个梦寐以求的位置,所以让心里的压力异常之大。

果然在墨西哥排位赛,罗斯伯格又一次以落后队友0.2秒的成绩排在第二。

不过对于罗斯伯格来说,确实也没有必要再去冒着风险争夺杆位。

吴轼难得的以第4名结束了排位赛。

在随后的比赛过程中,汉密尔顿毫无疑问的取得了冠军,罗斯伯格稳定的拿到了亚军。

这对于总冠军的头衔争夺战来说,悬念依然存在。

倒是维斯塔潘和维特尔本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却因为罚时而跌落排名。

维斯塔潘是离开赛道限制罚时5秒,维特尔是干扰了另外车手的正常行驶被罚时10秒。

可惜哪怕两人都罚时了,吴轼依然只能排在第七。

汉密尔顿和罗斯伯格的分差现在仅有21分,大奖赛还剩下最后两场。

在巴西大奖赛到来之前,威廉姆斯确认了斯托罗尔将在2017年成为第2位首发车手。

劳伦斯斯特罗尔为了帮少爷获得这个席位,足足费了8000万美元。

吴轼听到这个消息都不得不感慨,少爷就是少爷。

并且,劳伦斯表示明年对威廉姆斯的补贴将达到3500万美元。

这是实实在在给到威廉姆斯手上的,这极大缓解了威廉姆斯的财务状况。

然而吴轼却知道这将是威廉姆斯衰败的开始,没有大车队能够接受一位付费车手。

付费车手虽然会带来资金,但是却会让赛车的研发受到不必要的影响。

而斯托罗尔进入围场之前,他爹也是很豪横的包场。

在4条不同的f1赛道上,少爷拿着2014款的威廉姆斯赛车fw36进行赛道测试。

当然吴轼也在这其中受益了,因为斯托罗尔学院捐赠给了威廉姆斯一个全新的模拟器。

另外一边,车手市场也在剧烈震荡,雷诺希望获得更加优秀的车手,但是目前没有车手愿意加入他们。

拒绝加入的名单里也有吴轼。

而在前几站代替帕斯卡驾驶马诺赛车的奥康,也在逃离雷诺,他将加入印度力量。

维特尔因为自己上一站糟糕的表现遭遇了不少人的指责,甚至有人开始传言,吴轼将在下个赛季取代他的席位。

然而直到巴西大奖赛开始之前,吴轼都没有跟法拉利方面进行过沟通。

所以可见很多传言都是无中生有。

最终吴轼以第7名完成了巴西大奖赛排位赛,今年被三大车队压着打已经是常态了。

毕竟,人力有穷时。

不过,周日早上,英特拉格斯下起了雨,赛道被完全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