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大宗师:子期当为忠君楷模

这些话对于方子期而言不过是随口一提。¨零′点~看,书+ _首^发?

但是对于孙员外而言,那就是醍醐灌顶!

“生意…还能这样做!”

“好!”

“极好!”

“子期!”

“你果真聪明绝顶啊!”

“果然!”

“这书读得好,做什么都行!”

“子期!”

“等这书铺开起来,有了营收,子期你拿一成利!”

孙员外笑着道。

他就是来送钱的。

方子期自然不愿意收……

怎可平白拿人钱财?

他又没出资。

但是孙员外那倔强劲搞得方子期颇为头疼……

硬要说以后每月都要给方子期送红利。

说实话。

做商人能做到孙员外这个份上,也算是独一份了。

上赶着送钱……

而且还一副生怕钱送不出去的样子。

来到省城的一个多月后。

那位柳大宗师终于来了消息。

“我家大人今日方归。”

“邀方小相公明日去见面。”

柳府的管家特地登门道。

“请管家告知老师!”

“明日子期必定前往。”

方子期拱手道。

管家也点点头,同时不由得对方子期多留意了一眼。

要知道他家老爷一回来就找他询问,是否有一个叫方子期的人来找过他……

若非老爷询问,他还真忘了这一茬……

等管家离开后。?k,s·w·x*s_./o?r.g^

方仲礼和周夫子连忙走了过来。

“子期!”

“可是大宗师回府了?”

方仲礼道。

“是的爹!”

“邀我明日过去呢!”

“应该是说让我入省学之事。”

方子期点点头,随即目光看向周夫子。

“夫子。”

“您要不要也去省学进修一下?”

方子期询问道。

如若周夫子也要去省学,刚好明日一起说了。

反正一份人情是欠,两份三份亦然。

“我就不去了。”

“我现在缺少的不是进学之道。”

“而是……”

“参悟。”

周夫子玄之又玄道。

方子期点点头。

确实。

周夫子这种半步举人,学问自然是不差的。

而且中了那半步举人后,又读书这么多年。

哪怕是省学中的夫子…恐怕学问也不见得比周夫子高。

毕竟……

省学之中也并非所有的夫子都是进士,还是有很多举人夫子的。

府学的夫子门槛是中过乡试副榜的半步举人。

而省学夫子的门槛则是举人。

次日一大早。

方虎就驾着车,送方子期去了柳府。

方子期来到门口,对门房说明来意后,就被带进去了。\x·q?i+s,h¢e*n¢.?c_o′m¢

等了约莫一刻钟左右,方子期就听到一阵沉闷的脚步声。

“子期!”

“来了!”

“坐吧!”

“不要拘礼。”

柳承嗣显然晚上没有睡好,眼睛通红,脚步都有些虚浮,脸上挂着倦意。

“老师。”

“可是学生打搅到您休息了?”

“实在是学生的罪过。”

方子期当即躬身道。

“与你无关。”

“只是最近发生的事情多了些罢了。”

“哎……”

“战事糜烂啊!”

柳承嗣重重地叹了口气。

方子期目光一闪……

随即戳着耳朵听着。

柳承嗣可是正西品的汉江省学政,他所能够知道的高层消息自然是最精准的。

而现在方子期最需要的,也就是这些消息。

“老师。”

“前些日子不是说左骑军大捷吗?”

“还说叛军首领黄角都在阵前被斩杀……”

方子期连忙接话道。

“大捷?”

“呵!”

“伤敌三千,自伤一万的大捷吗?”

“笑话!”

“那一仗……”

“就是在宁江府打的。”

“左骑军出兵五万同十万叛军打了一场。”

“战斗刚一开始,就败了。”

“左骑军被杀了千余人后,首接就全线崩溃了。”

“在逃跑中,被踩踏死的士兵…数以千计!”

“自此之后。”

“左骑军首接龟缩入城,不愿意同叛军决战了。”

“叛军短时间内倒也对那些龟缩起来的左骑军也没办法就是了。”

“眼看着又入冬了,这战事才稍歇。”

“不过等来年开春……势必还是要再打的。”

“其实左骑军兵甲齐全,训练也不曾落下,战斗力是有的。”

“但是领军的将领生怕左骑军受损太大,稍有战损就鸣金收兵……”

“这种军队,能打什么胜仗?”

“难道就靠着这样的军队来保境安民!来报效朝廷和陛下的吗?”

“要我说!”

“这私军就是我大梁朝的毒瘤!”

“若是朝廷部队,岂会如此贪生怕死、瞻前顾后的!”

柳承嗣当即骂骂咧咧的。

表面上骂得是左骑军的统兵将领,但是实质上不就是在吐槽那位晋王殿下出工不出力吗?

看到柳承嗣骂成这个样子,显然是憋了许久了。

恐怕在其他人面前,柳承嗣也不敢如此放心大胆地谩骂,但是在方子期面前就不一样了。

方子期毕竟只是个平平无奇的小秀才,而且才八岁……在方子期面前吐吐苦水,倒是不怕被宣扬出去。

“老师。”

“这汉江省不是晋王的封地吗?”

“若是汉江省被叛军夺了去,晋王基业何存?”

“晋王殿下哪怕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基业,也应当将叛军赶走啊……”

方子期询问道。

“呵!”

“那位的心思,此刻早就在京城了!”

“同那储君之位比起来,一个汉江省,算得了什么?”

“只要这通衢府不被叛军夺走就是了。”

“至于其他府城会变成什么样子,又有何干系?”

“呼!”

“子期!”

“今日我说得多了。”

“这些话,出了这个门,切莫再提了。”

“对你不好。”

柳承嗣揉了揉胀痛的脑袋道。

“是,学生遵命。”

“老师。”

“陛下…龙体尚安否?”

方子期赶忙询问道。

这位老皇帝噶不噶,事关大梁朝这最后一丝国运能不能稳住。

“哎……”

“还是老样子。”

“子期!”

“你有心了!”

“虽距京城千里之遥,亦挂怀陛下之龙体!”

“此乃吾等臣民之本分!”

“若是我大梁朝的臣民都能如子期这般,一心只在意圣上之龙体安危!一心扑在忠君爱国之道上!何愁我大梁朝不兴?何愁叛贼不亡?”

“只可惜……”

“这天下诸公……”

“又有几人能做到子期这般……”

“非但将忠君爱国挂在嘴边,亦竭力付诸于实践……”

“悲乎哀哉!”

柳承嗣突然怅然若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