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结婚前夕(二)

林卫东总觉得魏刚,有些过于热情了。?白`马.书.院^ `已\发!布`嶵_欣`蟑-劫!

回去拿红纸的路上,他不禁思索。

“虽然魏刚一向是这种性子,有点圣母,但这是他结婚,又不是魏刚结婚,总感觉他热情的有些过头了。”

在屋子里拿了红纸,然后带到知青院裁剪,没多久魏刚就带着毛笔和墨水返回。

他凝神静气,提着毛笔,笔走龙蛇,很快就选好了一副对子,旁边的知青纷纷鼓掌。

“携手并肩干革命,同心共苦建家园,横批是革命伴侣?不错不错,你的字确实挺好看的,搞得我都有些不太敢写了。”

郭启明念完之后,也主动上前提笔写了一个对子。

“生产劳动共进步,爱情事业双丰收,喜结良缘!”

郭启明字写的不是特别好看,但是寓意挺不错的。

接着女同志那边,也写了两副对子。

“扎根农村干大事,喜结连理谱新篇。”

“红心永远干革命,佳偶共创新生活。”

这就是如今这个年代结婚的特色,要红要专,要表明自己的革命志向。

就连欢庆,也得借着革命的由头。

从知青院出来,天己经彻底黑了。

林卫东又抱着红纸回到家里,将东西放在桌子上,把借来的碗碟,还有桌椅板凳数清楚,写了个单子。!看_书^屋~ \已¢发/布+醉_新?章-結.

谁家有几个碗几双筷子,谁家有几张桌子几个板凳,这可不能弄错。

一夜无话,第二天是三十号,一大早就有一群人来到林卫东家里。

胖婶开始提前准备食材,赵金凤等一帮妇女,帮着洗碗刷锅蒸馍馍。

林卫东则是早早的离开了家门,来到周家。

这要是去的晚了,人恐怕就下地干活了。

现如今哪怕是结婚,这头两天也得搞生产,这结婚后第二天就得下地挣工分。

要不然,保不准就有人说闲话。

时间尚早,只见周晓白站在院子里正在洗水壶,她把辫子盘在脑门后面,露出小麦色的脖颈。

晨光并未破晓,朦胧的天色中,她哼着小调,看起来心情特别愉快。

“晓白,今天有空吗?咱们去领证啊!”

林卫东坐在自行车上,把铃铛拨得叮当响:“咱们一个月前就己经开好了介绍信,过了今天,明后两天我可没时间,你恐怕比我更忙。”

周晓白耳根子一下子红了,手指绞着衣角:“行,那你等我一会儿,我和娘说一声。”

她小跑着回屋,过了一会儿掏出一个布包走出来。_咸.鱼¢墈~书, *哽′辛?最`全+

“我娘说,既然今天要带我去领证,就换双新鞋吧,这鞋……这鞋是我做的,你看看合不合脚。”

布鞋针脚密的宛如芝麻粒,林卫东当场就打算换下,却被周晓白拦住:“别在外面换,我可不想被人看到,你还是来院里换吧。”

“你再等我一会儿,我去换身好看的衣服。”

见林卫东身上穿着一件蓝布中山装,周晓白也跑回家,穿了一件红格子罩衫,辫子上系着红头绳。

两人骑着自行车前往公社,沿途遇到了下地的社员,都笑着调侃他们。

周晓白花了半个小时,才终于把小手从林卫东后腰,挪到了肚子上,双手环抱,靠在了坚实的背上。

来到了公社革委会,办公室的墙上还贴着“破西旧”标语。

组织委员自称是老马,是一位上了年纪的女同志,她罕见的戴着一副眼镜儿,大声朗诵介绍信。

“青山屯大队贫下中农子女周晓白,政治合格……”

“下乡知青林卫东,家庭成分……”

念了一遍之后,她又开口询问两人:“你们两个政治合格,也经过了组织上的批准,带语录了吗?”

林卫东急忙从口袋里掏出一本红宝书。

老马指着红宝书问道:“你们是否自愿结婚,想成为一对革命夫妻?”

两人都点头说是。

老马又摊开红宝书,找出了上面一些相关的语录,念了一遍之后,就表示可以给爱人办结婚证了。

她推着眼镜,从铁柜子里取出了一张硬红纸,上面印着结婚证三个大字。

老马把两个人的名字填上去,只不过这老同志写姓名的时候,周晓白的晓,她给写成了“曉”,这个字是旧式的写法。

林卫东想让她改一改或者是重新换张的,结果她却说这并不影响,还说什么革命感情,光靠一张纸影响不了。

无奈,林卫东只能作罢。

接着,老马仔细核对公章,盖在上面。

“其实按理来说,你们俩年纪还小,可以不用这么急着结婚。”

“我听说中央有文件,说是要提倡晚婚晚育,像你才十九岁,女方还没满十九,再等几年也是可以的。”

“不过现在文件没下来,我看你们俩感情很好,给你们办结婚证也无所谓,这要是上头文件下来了,真要规定了结婚年龄,这个岁数结婚恐怕会很麻烦。”

也许是写错了字,心中有些不太好意思,所以老马用一副“你们占了便宜”的口吻,找补了两句。

拿到所谓的“结婚证”,也就是一张硬壳纸,林卫东明白从这一刻开始,他和周晓白就是合法夫妻了。

转头看去,一向落落大方的周晓白,这会儿低着头,小麦色的脸上早就己经爬满了红霞,竟是不敢看他。

林卫东露出会心笑容,虽然如今这个年代,结婚确实简陋了一些,但是体验之后也确实别有一番乐趣。

少了几分庄严肃穆,多了几分质朴纯真。

不过说起来,这年头一张纸还真保证不了什么,要真心反悔的话,首接把这纸撕了就行。

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男知青女知青,会抛妻弃子,独自回城。

反正天高皇帝远,难道还会有人推着跑下乡,调查回城知青究竟有没有在乡下结婚?

在如今这个年代显然不可能。

当然这也是制度上的漏洞。

因为大家一般在公社结婚,但是知青档案却在县城,所以知青在公社办理结婚之后,虽然也会留下档案,但是这个答案一般却并不会进入到县城,归入知青的个人档案中。

也就是说很多知青在乡下,娶妻嫁人,甚至孩子都生了一大堆。

离开多年归来之后,档案上依旧“清清白白”。

林卫东低头,看了看结婚证,突然发现上面有一行字,仔细阅读之后,一时之间有点无语。

两世为人,这还是他第一次结婚,他是真没想到,这结婚证上面居然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