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卖雪蛤油

后院的雪蛤油,散发着一股特有的腥气。′p,a¨o¨p^a?o¨z*w~w_.-c/o,m+

但是晾干之后又有一种醇厚的香味。

林卫东检查过,觉得这雪蛤油的品质,算不上多好,但也不算太差。

勉强能够达到中等水平。

第一次制作雪蛤油,有这种水平其实己经很不错了。

也多亏了林卫东早早的就开始准备食物,抓蚊子养虫子,把雪蛤喂得肥肥胖胖。

当然周家几个弟兄也是出了大力气的,几乎天天都去地里刨蚯蚓,抓蚂蚱,捕飞蛾。

余霞平常没事的时候,则是会按照林卫东教的那样。

把豆饼、米糠、麦麸用温水泡软,用红薯藤或者白菜叶,做成糊糊状的饲料。

或者是煮一些红薯土豆泥,加上玉米芯磨成粉来代替。

说起来,她一开始很反对,觉得这完全是在胡闹。

但随着蛙池里的雪蛤越长越大,她反而变得比谁都上心起来。

有时候还会去池塘稻田,打了水里的小虫子,或者是捞水草,放到蛙池里。

所以蛙池里的雪蛤,出油率相当不错。

周晓白出去了一趟,带回来自家西个哥哥以及二嫂余霞。

他们全都眼睛放光,满脸期待。

林卫东细心的把雪蛤油用油纸包分装好,再整齐的码进一个背篓里。^看^书′屋~暁′说*网· /埂′薪+醉_全?

底部和周围还放了厚厚的软件防止磕碰。

“这分量可不少啊,也不知道能卖多少钱!”

高满囤掂了一下背篓,脸上是压抑不住的紧张。

这可不仅仅关乎着几人大半年的心血,还关乎着他能不能风风光光的娶媳妇!

“咱们快走吧,早去早回。”

林卫东淡定很多,招呼周家兄弟,一路迎着晨曦的微光,踏上了前往公社的土路。

一路上大家伙的讨论就没停过,话题完全是围绕着雪蛤油,到底能卖出多少钱来打转。

余霞说挣了钱,要扯多少布做衣裳,买多少肉,还盘算着找李木匠打个梳妆台。

周家兄弟则是实诚的多,一个个都盘算着存起来,攒大钱之后盖房子。

林卫东听着好笑,偶尔附和几句,心中却有着自己的打算。

众人来到公社,又辗转到达县城。

此时己经是日上三竿,县供销社里人不算多,但是远比公社的气派多了。

林卫东让大家在门外稍微等待,自己则是进入办公室,去找高鸿秋。

“高大哥,在忙不?”

见人就坐在办公室里,似乎在喝茶看报,他笑着走上前给人散了根烟。

上次来高鸿秋好像也是在喝茶看报?

这工作好像比自己想象的要清闲一些……

“小林?你怎么来了,快坐快坐!”

高鸿秋推了一下眼镜,显得很是热情。_3?叭/看`书~徃¨ +耕-鑫¢蕞¢全,

上次林卫东结婚,他和杨秀一也去参加了,自然知道这位下乡知青,能量不小。

就冲知青办的王主任给他主婚,他也不可能怠慢林卫东。

林卫东笑着说道:“上次我从这里,抄了一份雪蛤的养殖手册,你还记得不?”

“今天我是过来卖雪蛤油的。”

说完他招呼门外的人带着背篓进来。

接着在他们紧张的注视下,林卫东打开油纸包,露出了里面硬脆的淡黄色雪蛤油块。

“您看看,这雪蛤油,供销社收不收?”

高鸿秋一看见背篓里成块的雪蛤油,顿时瞪大眼睛,相当吃惊的弯下了腰。

他捏下来一小块仔细看了看,然后又闻了闻:

“这真的是雪蛤油?”

“你真养出来了?!”

“是啊,得亏了家里人帮忙和大队提供便利。”林卫东谦虚的回道。

高鸿秋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怎么回应。

虽然他没吃过这玩意儿,但并不意味着他不了解。

青松县国营药材站,以及桦安地区供销社的高档滋补品专柜,都能见到这玩意儿。

听说在其他地方,己经有社员开始上山大肆捕捞,并且因此赚了大钱。

而雪蛤油,随着需求量越来越大,也越发的物以稀为贵。

甚至他都听说,上头会用这个东西来招待外宾和干部。

前些天,供销社的吴主任还开了个会,说他们青松县,也要鼓励社员们,去山上抓雪蛤。

结果今天,就有这么一大坨雪蛤油,戳到了他面前。

“你这……这些雪蛤油,有多重?!”高鸿秋声音都有些打颤。

“来之前我称了一下,差不多有十斤。”林卫东回答。

“多少?!”

高鸿秋提高音量,倒吸了一口凉气。

“十斤?!”

“林卫东同志,你确定没有和我开玩笑?”

“十公斤的雪蛤油,你得养多少林蛙?一开始是养了多少蝌蚪?!”

“按照手册上说的,养到最后,能有两成存活率,就谢天谢地了!”

“你这……难不成一开始就养了五六万只?!”

他实在很难相信,一个首接莽上去养林蛙的人,能达到如此规模。

别的不说,这么多林蛙,每天该吃些什么呢?!

林卫东打了一个哈哈,摇了摇头:

“高大哥,你觉得可能吗?”

“五六万只林蛙,我上哪儿找那么多蝌蚪去?最开始我是养了一些林蛙生蝌蚪,但也不可能生这么多呀。”

“而且这么多,我可没东西喂。”

“我其实也就养了大概一万只吧,之所以存活率这么高,可能是因为运气好。”

“我挖出来的蛙池,环境碰巧比较的适合,再加上平常精心伺候,今年也还算风调雨顺。”

“所以侥幸,才有了这些收获。”

这话半真半假。

实际上受限于眼下这个时代的技术条件,可以说林蛙的存活率,的确是低的可怜。

而他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收获,主要还是“初级御兽术”帮了大忙。

虽然他并没有契约,但是靠着这个能力,它能够对于林蛙的状态有一种模糊的感应。

比方说林蛙需要什么样的环境,缺不缺水,湿度够不够,是不是饿了……

正是因为有这种模糊的反馈,所以他才能进行比较精准的调控。

当然,这是他的秘密,自然是不足以与外人道。

找了个借口敷衍后,高鸿秋仍然是满脸的不可思议。

他冲出办公室,冲着隔壁喊道:

“张梅!你快过来看看,有事儿和你商量!”

很快,就有一个看上去中年的妇女,闻声跑到了办公室。

高鸿秋指着背篓里的雪蛤油,严肃的说道:

“张梅同志,你看看,这是青山屯的林知青同志。”

“他养殖林蛙取出来的雪蛤油,足足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