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下墓行当分工

赵九天把目光转向桌旁的潘子和大奎。\秒/璋?結¨晓?说¢网? ·吾_错?内+容¨

潘子立刻腾地站起身,对着他抱了抱拳,语气斩钉截铁。

“九爷,有您这句话,这趟我潘子跟定了!”

他打心底里信得过赵九天的本事,一听说这趟下墓能挣到安稳后半辈子的钱。

脸上满是按捺不住的兴奋,连眼神都亮得很。

一旁的大奎原本也跟着眼睛发亮。

可迎上赵九天的目光时,那点光亮瞬间暗下去大半。

他挠了挠后脑勺,吞吞吐吐地开口。

“九爷,咱、咱这次要去盗谁的墓啊?”

他一看大奎这模样,立马就明白了。

上次鲁王宫那趟惊心动魄的经历,显然给大奎留下了不少阴影。

他忍不住笑了两声。

“大奎,你那点心思我还能不知道?放心,这次不用你跟着往前冲。”

“你要是来,就负责搭把手、搬搬东西,当个苦力就行,不强求。”

大奎见自己的心思被戳破,顿时红了脸,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可一听“当苦力就行”,眼睛瞬间又亮了起来,当即也学着潘子的样子抱了抱拳。

“赴汤蹈火啊,九爷。”

听见大奎这么说,众人都忍不住笑出了声。¢p,o?m_o\z/h-a′i·.?c~o^m.

“行了,具体的事明天再说。”

“今天也喝得不少,脑子都有点沉,等明天醒透了,咱们再坐下来好好聊。”

胖子几人闻言都没异议,齐齐点了点头,闷声应了句“好”。

大奎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和潘子一前一后拖着脚步回了隔壁房间。

他则拍了拍胖子的后背,把人送到院门口,看着胖子晃悠悠拐进巷子深处才转身。

院里的月光清冷冷的,洒在青石板上泛着白,晚风一吹,酒劲涌得更凶了。

他打了个轻颤,没再多耽搁,摸回屋里,往床上一躺,沉沉闭上了眼。

………

到了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窗上才透出一点泛白的微光。

院门外就传来“咚咚咚”的敲门声,夹杂着胖子标志性的大嗓门。

“九爷,九爷。”

赵九天正好也醒了,抓过外套,拉开大门一看。

胖子正叉着腰站在晨光里,嘴里还叼着个肉包子。

旁边还放着一个泡沫箱。

“九爷,这是给你们带的早饭。”说着他指了指旁边的箱子。

这边动静一闹,潘子和大奎也陆续揉着眼睛从房里出来了。

另一边偏房里,小张和小李也早就起了,正陪着陈老围着那具水晶棺低声讨论。?山′叶¢屋· *免.肺/跃_毒/

胖子把早饭送给他们,也没去打扰,和潘子、大奎进了堂屋。

赵九天扫了眼手腕上的表,指针卡在六点五十分的位置。

他抬眼环视堂屋,潘子和大奎正啃着包子,胖子则喝着豆浆。

“行,都到了,我说两句。”

他们三人听见这话,立马停下手中的动作。

他看三人这一脸严肃的模样不由得感觉好笑。

“没事,你们继续吃,我就简单说一下就行。”

“九爷,您说就行,我们听着呢。”

潘子立刻接话,虽然这么说,但他们还是把食物放到了一旁。

看潘子他们这样的反应,他也不再纠结,清了清嗓子说道。

“咱们的行程初步定在一个月之后,目标是秦岭。”

“这一个月里,两件事,一是把该备的装备清点齐全,二是把人手凑够。”

“目前确定的有咱们西个,再加上小哥。”

“他这两天就返程,明天或后天差不多就到了,算下来一共五个人。”

“但这人手我觉着还不够,我计划是凑够十个人左右。”

话音刚落,他先看向潘子。

“潘子,你在道上熟人多,帮着找两个到三个靠谱的。”

随后又转向胖子。

“胖子,你那边要是有一起摸过东西的老伙计,也拉两三个过来。”

潘子一听这话,当即重重点了点头。

“没问题,九爷,我回头就联系联系。”

一旁的胖子却没接话,反而挠着后脑勺嘿嘿笑起来。

眼神也飘向了别处,他见胖子这扭捏模样,皱了皱眉。

“怎么了?”

胖子抓了抓头,声音放低了些。

“九爷,不瞒您说,我认识的人真不多,靠谱的更是没几个……怕是不好找。”

赵九天先是一愣,随即心里转了个弯就想明白了。

胖子胆子是大,敢闯敢拼,但有时候在墓里太冒失。

仗着有点本事就爱瞎折腾,估计是以前跟他搭过伙的人都怕了。

这才没人愿意再跟他下墓,想通这点,他忍不住笑骂一句。

“你小子,真是连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大奎闷头喝着水,肩膀却忍不住抖了抖。

潘子则憋着笑,拍了拍胖子的肩膀打圆场。

“九爷,这死胖子找不到人也不打紧,我多帮您找几个就是。”

“就是想问您,这人手有没有什么行当要求?”

………

下墓的人手可不能随便找,得按行当分工,各司其职才行。

就拿吴三省他们闯鲁王宫那次举例。

大奎是典型的“力夫”,专干开路、挖洞、搬重物这些纯靠体力的活。

是队伍里的“劳力担当”。

潘子是先锋,手里有真功夫,敢打敢冲,负责探路、排查前路的危险。

相当于队伍的“尖刀”。

吴三省不用多说,懂风水、辨墓穴、掌全局。

妥妥的队伍核心,大小决策都得听他的。

小哥是“后手”,平时话不多,但关键时刻能救场。

身手和眼力都是顶尖的,专门应付那些突发的致命危险。

吴邪看着像个“闲人”,但他懂古文、识碑文。

遇到墓里的铭文、古籍,就成了独一份的“师爷”,能帮着翻译解读关键信息。

不管怎么说,再差,队伍里也必须得有个力夫。

在拿鲁王宫那次说,不管是用洛阳铲打探洞,还是搬扛那些沉重的装备。

他和小哥从头到尾没沾过手,就算吴三省当时亲自打洞,他和小哥也没动。

不是他们耍架子,而是当时,他的定位本就是‘后手’。

后手需要力气和精神头,得完完整整留到墓里。

毕竟里头谁也说不准会遇上什么粽子、机关。

真到了生死关头,后手的主要作用,那就是带着队伍中的老大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