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你们都给老子滚
晋郡王妃对娘家是真有感情!!
靖远侯也是长兄如父,对这个妹妹真的好!
年近半百,突然没了娘家,没了哥哥,晋郡王妃受到的打击,可谓是晴天霹雳,这么长时间,她依然痛不欲生,每回入睡,都会梦到娘家人……
靖远侯乃大罪而死。
庆元帝为了安抚镇国公府,斩的他斩首。
尸身不全。
这样下地府,日后是投不到人胎,要做畜牲的。
晋郡王妃想替哥哥收尸,找人替他整理湿身,缝了脑袋……
这样简单的心愿都没成。
楚清晏不让。
为了避嫌,为了显出清白,他和晋郡王刻意避开了靖远侯府的惨剧。
他们控制着晋郡王妃,不让她出府,靖远侯砍头那日,晋郡王妃的哭声回荡在王府上空。
凄厉又惨烈。
她被关了十多日,直到靖远侯被扔到乱葬岗的尸身,让野狗啃没了,再找不到之后,才被放出来。
哥哥被夫家人害了,而她连替哥哥收尸都不行,静郡王妃又痛苦又内疚,日不能眠,夜不能寐,短短几个月的功夫,瘦成了一把骨头。
上一回,沈霜云见她的时候,她还是雍容华贵,刻薄刁钻的贵妇模样,年近五旬的人,看着像二十多岁,保养的极好。
可如今再瞧,她已是……
老态龙钟!
骨瘦如柴!
本来很合身,锦绣如金的郡王妃衣服,空空荡荡挂在她身上,她脚步一急,胳膊一挥,那衣裳就发出‘哗啦啦’的响声。
仿佛是偷穿的般。
她的容颜憔悴,饱满的脸颊,瘦的直接塌了腮,高高的颧骨,刻薄又突兀的耸立,眼窝深深凹陷,映衬的一双巨大的,凹凸的眼睛。
好像死鱼一样。
带着股异常的诡异和回光返照般的精亮。
她满头的乌翠也变得斑白,整个人像是老了二十岁,站在楚清晏身边,像他的母妃,反向他的奶奶……
太后已年近八旬,瞅着都比她精神点儿。儿
沈霜云心里一惊,突然觉得不太妙,恶人之行犹可循,是得有利可图,有法可依,但精神病怎么想?
那就未可知了!!
晋郡王妃看着半疯不疯的,万一不想活了,不顾一切,就想拉人给她哥哥陪葬怎么办?
沈霜云一把拽过裴照野,把他挡到身后,随后,使了眼色给韩琦。
让他随时准备!
必要时,直接控制住楚清晏,用他的性命来威胁。
韩琦心领神会。
他和沈霜云的主仆默契,当然没有到一个眼神,就能领会对方心中所想的地步,但是,身为镇国公府的人,身为裴寂之的心腹。
韩琦对楚清晏的恶意,是足够真实和直白的。
针对楚清晏的算计,自然十分敏感。
智商感觉都升高了。
楚清晏莫名打了个哆嗦,眉头一拧,突兀感觉十分不好。
而,事实证明,沈霜云的警惕没有错,晋郡王妃一双突兀,又骇人的眼睛晃动着,她死死盯着裴照野和沈霜云,呼吸急促,声音巨大。
她像是鸡爪子一样的手,开开合合,鼻翼扩张,身体前倾,整个人呈现出一种疯狂的攻击欲。
仿佛随时会喷发的火山般。
“大,大姐姐……”裴照野感觉到一种不安,他咧了咧嘴,小鸡仔般缩缩肩膀,把手塞到沈霜云臂弯里。
他有点想说,‘要不咱们走吧!’
晋郡王妃怎么像疯狗一样,好像要咬人。
然而,寂静的房间里,他这一出声儿,虽然动静不大,显得极为突兀。
直接打破了微妙的平衡。
晋郡王妃蓦然瞪大眼睛,像是被声音刺激了,她瞳孔收缩,猛然挥起胳膊,声音尖利而高亢。
“抓住他们!!杀了他们!!!”
“现在就杀,给我把他们活活打死!!”
书房里,侍卫们和书童都怔住了。
但,晋郡王妃带来的嬷嬷和丫鬟们,却深深知道自家主子是什么情况。
这几个月,院里都抬出去十来具尸体了。
全是一不小心,‘冒犯’了主子的‘狗奴才’们。
这个冒犯,包括仅不仅限于——说错了话,梳头发的时候扯痛了王妃娘娘,倒茶的时候太热了,伺候洗漱时,实话实说娘娘瘦了……
她们已经看见了血的教训,自然不敢违背命令。
足足十几个人,拼尽全力的冲向裴照野和沈霜云,妄图抓住她们。
不管能不能当场杀了,先抓住了,也是功劳一件。
韩琦等人,自然是不能在眼皮底下,让主子被抓走。
惊怒之下,他们拔了刀。
能在正院里,贴身伺候晋郡王妃的,然都是王府里最体面的人家,而守在楚清晏身侧,受他重用,替他守门的侍卫和书童们……
跟伺候晋郡王妃的丫鬟嬷嬷,本都是一批人。
她们双方,不说是爹娘老子,嫂嫂妹妹,好歹都是认识的,甚至大部分都有亲戚关系。
眼见韩琦拔刀去劈砍了,侍卫和书童们终于发了力,拔刀的拔刀,搬椅子的搬椅子。
他们开始出手了。
双方瞬间战成一团。
楚清晏还捂着脸呢,他愕然看着眼前这一幕,暴怒至极的吼声:“住手,都给我住手!!”
“这是干什么?想要造反不成!!”
“荒唐,太荒唐了!!”
“母妃,你是病糊涂了吗?赶紧把王妃娘娘请回正院。”
沈婉音的事儿,都没理清楚呢,沈霜云和裴照野如果没撒谎,那眼下的情况,就是他楚清晏理亏。
几个耳光挨了,生气归生气,他也没想真的报复,满心琢磨着,怎么把沈婉音要回来,事情审问清楚。
打杀了沈霜云和裴照野算怎么回事?
杀人灭口啊!
是害怕镇国公府还不够有理?
况且,沈霜云是他的女人,也是他未来孩子的母亲,怎么能杀了?
“母妃,你快些住手,沈霜云她是……”
你儿媳妇!
楚清晏脸色铁青的说,又转身吼那些丫鬟和嬷嬷,“你们都给老子滚!”
侍卫和书童们犹豫了。
丫鬟和嬷嬷们却不敢停手。
晋郡王妃根本不听儿子的,准确些说,不只不听,她还变本加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