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好东西,想要

贞观五年,甘露殿。¨x~x,s/w!k_.¨c¨o·m!

李世民与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终于等来了天幕的再次降临。

“来了!”

所有人都停下了讨论,目光灼灼地望向空中。

李世民的视线,第一时间就落在了苏铭的背包上。

“看那包袱……”

他指着天幕,对身边人说道:

“双肩有背带,胸前可固定,如此一来,负重远行便可省力不少。”

“着人画下来!让工部去仿制,半月之内,朕要看到成品!”

“喏!”

长孙无忌立刻铺开纸笔,飞速描摹。

当安检开始时,整个大殿鸦雀无声。

房玄龄抚须道:“陛下,您看。后世之人,凡入此地,必先搜身查物,连帽子都要摘下。可见其对安防之重视。”

杜如晦点头附和:“且万民俯首,毫无怨言,显然己成定制,深入人心。由此可见,后世朝廷之律法,己然细致到我等难以想象的地步。”

当那个大叔被查出剪刀时,李世民的瞳孔猛地一缩。

就这么个小玩意儿?

他想起了玄武门的血,想起了无数次或明或暗的刺杀。

为了这么一把小小的剪刀,后世的官府,竟不惜动用如此多的人力物力,严防死守。

这种对潜在危险的极致警惕,让他感到一阵心惊,随之而来的,却是深深的赞叹。

“防微杜渐,善之善者也!”

他的目光,最后还是落在了那台安检机上,眼中是与刘彻如出一辙的渴望。′求¢书,帮~ +勉/费/阅^黩.

“此物……若能为我大唐所有,则天下可安!”

看到天幕上飘过的弹幕。

【我们不是生活在和平的时代,而是生在了和平的国家】

李世民等人沉默了。

过了半晌,李世民才悻悻开口:

“看来后世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太平啊……”

……

大宋,汴京。

几个大儒正摇头晃脑地看着天幕,脸上满是鄙夷之色。

“成何体统?成何体统!”

一个老夫子吹胡子瞪眼:

“安检戍卫,国之大事,岂能交予妇人之手?”

“抛头露面,与男子杂处,礼乐崩坏!礼乐崩坏啊!”

另一人附和道:

“观其行事,亦是随心所欲,毫无章法。”

“十几人中,偏偏只查那一人,分明是徇私舞弊,儿戏一般!看来这后世,也不过尔尔!”

……

洪武八年,南京,奉天殿。

朱元璋指着天幕,对身旁的太子朱标和几个儿子说道:

“你们看,这检查行李的架势,比咱这科举搜检都严!”

他又皱起眉头:“可就这么几个小丫头片子,真要是来了江洋大盗,怕不是一刀一个,顶个屁用!”

朱标在一旁轻声道:“父皇,儿臣以为,关键不在于这几个卫兵,而在于那些被查的百姓。¢q\i!u*s-h¢u?b·a′n¢g,.¢c_o¨m`”

“哦?”朱元璋来了兴趣,“标儿说说看。”

“父皇请看,百姓上千,却井然有序,对搜检之举毫无抵触,坦然受之。”

“这说明,此乃国之法令,人人遵从。”

“贾生有言:‘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遗,国无狱讼。’想来后世己是如此光景,百姓知法守法,心向朝廷,纵有宵小,亦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造次。”

朱元璋听完,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他最看重的,就是规矩,就是百姓的顺从。

后世能让万民如此守规矩,这比什么都让他高兴。

“嗯,标儿说得对。”

“治国,就是要让老百姓都懂规矩,守规矩。”

“不守规矩的,就得严办!”

说着,他指了指其他几个儿子,有些不争气地说:

“看看你们大哥,再看看你们……”

“平日里,让你们好好读书,你们还不乐意,现在呢?”

“咱随随便便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连个屁都蹦不出来,你说说以后等你们大哥要是登基了,要你们这些兄弟能有什么用?”

朱樉、朱棡和朱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老二站了出来,梗着脖子反驳:

“父皇这话就不对了。”

“等大哥登基,咱们都去藩地就藩,守卫大明,保准没有外敌来犯,我们这些兄弟怎么会没用呢?”

“是啊……”

“二哥说得对!”

朱元璋嫌弃地看着几个儿子,撇了撇嘴:

“就你们?还守卫大明?”

“书都读不全,正经仗也没打过几次,文治武功一样不行,不给你们大哥添乱就不错了,还守卫大明呢……”

“咱之前让你们学的《储君昭鉴录》与《文华宝鉴》,你们学的怎么样啊?”

这一句话问出来,殿内立马安静了。

朱标一看势头不对,立马把朱元璋的注意力,连哄带骗,转移到天幕上。

朱樉、朱棡和朱棣三人,瞬间松了一口气。

还不忘,一脸感激地给大哥使眼色。

……

天幕下,苏铭己经顺利通过安检。

上二楼之前,还特意从玻璃门那里,用镜头对准外面的站台。

“家人们,这儿就是站台,等下就从那里坐车。”

过了一会儿,他拖着行李坐上手扶电梯。

上到二楼候车大厅。

他特意将手机镜头抬高,对准了整个大厅。

镜头里,是乌央乌央的人群,黑压压的一片,喧嚣声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

首播间的观众,尤其是外地观众,瞬间被这阵仗给看傻了。

【卧槽!这徐州车站怎么这么多人?跟春运似的!】

【没听说过吗?爆棚东站的大名可不是白叫的。】

【开玩笑,徐州可是五省通衢,京沪线和陇海线两大动脉交汇的地方。】

【我查了一下,徐州东站13台28线,站台规模就比南京南站少3台,但这候车室的建筑面积,比南京南站小了十几倍!】

【为什么修这么小啊?】

【呵呵,那你得问问济南局了。】

【这事跟济南有啥关系?】

【Byd济南局!】

【展开说说,我爱听……】

看到弹幕的讨论歪到了这个方向,苏铭来了兴趣,他边走边对着镜头说:

“这个事儿,我还真听我爸妈说过一些。”

“据说啊,当初规划的时候,徐州是归济南局管。”

“当时济南局给的意见是,徐州周边都是南京、济南、郑州、合肥这样的大枢纽,没必要建那么大的高铁站,小点就够用了。”

“但正常人都能想明白,正因为周围都是大站,徐州作为交通枢纽,才更需要一个大站来中转分流。”

“果不其然,高铁站一建成,无数车次从这里经过,甚至还有很多车是始发站,结果就是……”

“根本装不下。”

苏铭指了指拥挤的人群,无奈地摊了摊手。

“后来没办法,只能在15年扩建,搞建了个东站台在对面,但站房不够用,两个站台之间换乘也麻烦,所以还是摆脱不了‘爆棚东站’的名号。”

“现在不是节假日还好,要是赶上节假日,别说座位了,走都没地方走。”

“所以啊,家人们以后要是在徐州东站换乘,千万记住了。”

“一定要多预留点时间!”

“因为徐州东站,会惩罚每一个极限换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