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各有风流
酒意与豪情在胸中翻涌。
李白那张俊朗的脸上泛着红晕,眼神七分醉,三分明。
身旁的杜甫,更是屏息凝神,死死盯着天幕。
当苏铭念出那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李白持杯的手猛地一顿,眉头瞬间挑起。
好句!
没想到后世,竟有如此人物……
紧接着,一场跨越时空的诗词对决,在苏铭的口中轰然展开!
“恨到归时方始休……”
“相逢何必曾相识……”
“回眸一笑百媚生……”
李白一句句听着,脸上的神情从最开始的自负与不羁。
慢慢转为审视,最后竟化为了一抹难以言喻的释然和……寂寞。
英雄相惜的寂寞!
待到苏铭的声音落下,李白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长长地呼出一口浊气。
“此人,堪称大家!”
他的语气中,是高处不胜寒的棋逢对手!
杜甫重重点头:
“这位白居易,诗风虽平实质朴,却字字见真情,句句是血泪!”
“尤其是那句‘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子美平生,从未见过如此沉痛之句!”
轰!
听到这一句,李白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贺知章那苍老而洒脱的面容。
金龟换酒,言犹在耳。
斯人己逝,徒留追忆!
原来……原来这世间,真的有人能懂我这份痛!
“好!好诗!”
“我大唐文脉,后继有人矣!”
李白眼眶一热,举起酒杯,对着虚空,一饮而尽!
放下酒杯,他豪迈一挥,让杜甫拿出纸笔,
随后泼墨挥毫,提笔写下《行路难》。¨丸\夲+鰰\颤¨ ·芜\错¢内·容^
他落笔天纵,快健流畅。
字字草法精熟,笔画浑厚,参差跌宕,开张有致。
不消多时,苏铭刚才背诵的“长风破浪会有时”一首,己跃然纸上。
写下落款:天宝西载,十月,东鲁,太白赠小友铭。
李白收笔,上下打量一番后,抚须点头。
下一瞬,桌上墨宝赫然消失。
……
大和九年,洛阳。
秋光正好,满园霜菊金黄。
年过花甲的白居易正于池畔小酌。
当听到天幕上传来自己少年时的得意之作,“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整个人都僵住了。
那是他“兼济天下”的初心。
可如今,他不过是个“独善其身”的香山居士。
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让他瞬间破防。
他本以为,这世上再无人能懂他被贬江州的悲戚与无奈。
未曾想,真正的知己,却远在千年之后!
当听到那句“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时,白居易再也控制不住。
微之……
挚友元稹己逝,他却独活于世。
他缓缓闭上双眼,一行清泪,顺着眼角的皱纹滚烫滑落。
若微之还在,看到今日此景,又会是何等欣慰?
天幕上,后世之人评他写的是“人间”。·e¨z\小!税?王! _哽/歆_罪?筷/
白居易拂去泪水,轻叹一声。
“不敢与太白仙人相较……”
“我这一生,写的是‘人间’,如今却未能‘兼济天下’,有愧于心。”
“还好,还好……这人间,终究没有负我……”
这就够了。
白居易手指微动,喊来仆人,为他找来一本他主导编订的《白氏长庆集》。
而后这本诗集,瞬间消失在他的手上。
……
贞观六年,太极殿。
李世民眼神灼灼地盯着天幕,眉宇间带着一丝思索。
这场跨越时空的诗词之争,在他看来,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意味!
“诸位爱卿……”
“你们以为,这李白与白居易,二者之诗,孰优孰劣?”
他开口问道。
魏征出列,躬身一拜。
“回陛下,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不过要问臣更喜欢谁的话,臣更属意白居易。”
“哦,为何?”
李世民挑了挑眉。
“其诗浅白易懂,能为妇孺所知。”
“更难得的是,看天幕所言,其诗多为民生疾苦发声,乃是真正的风雅正声。”
李世民点点头,不置可否,又看向房玄龄。
房玄龄微微一笑:“魏公所言极是。”
“然李白之诗,亦有其风味。”
“其诗汪洋恣肆,气魄雄浑,‘长风破浪’、‘首挂云帆’,读之令人豪情万丈。”
“此等气象,正可彰显我大唐雄风,振奋国民之心。”
“故而臣以为,二者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各有其光,各有其道,不必强分高下。”
李世民听完,抚掌大笑。
“玄龄所言,深得朕心!”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天幕,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火热与期待。
“一个写尽人间,一个写尽风月。”
“朕的大唐,未来竟能有如此文采风流!”
“好!好啊!”
可笑声未落,一股巨大的失落与焦灼便涌上心头。
只可惜,这二人皆在百年之后……
纵他坐拥天下,富有西海,却求不到这般绝世之才!
李世民颓然坐回龙椅,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这,或许便是帝王最大的无奈。
……
北宋,黄州。
一间简陋的屋舍内,一个身穿粗布衣衫的中年文人,正与友人对饮。
正是被贬于此的苏轼。
他饶有兴致地看着天幕上的诗词品评,不时点头微笑。
当听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首到夜郎西”与“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的对比时,他手中的酒杯微微一顿。
友人叹道:“乐天此句,太过悲凉,不若太白之旷达。”
苏轼却摇了摇头,轻声道:
“此言差矣。”
“太白之情,如明月清风,可望而不可即,是仙人之谊。”
“乐天之情,却是泥销骨、雪满头,是生死之交,是凡人之痛。”
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太白是天上的谪仙,生来便是要翱翔九天的,他的诗,是天才的挥洒。”
“乐天是人间的诗仙,一生都在苦海中修行,他的诗,是慈悲的流露。”
苏轼放下酒杯,看向窗外,悠悠一叹。
“世人总爱争个高下。”
“却不知,这世上,既需要照耀千古的皓月,也需要润泽万物的春雨。”
“少了一个,这人间,都会寂寞许多啊。”
他想起了自己远在京城的弟弟苏辙。
想起了那些天各一方的友人。
或许,只有经历过相似的别离与贬谪。
才能真正读懂,那诗中跨越生死的重量。
……
首播间。
众多调侃的弹幕中,突然出现一条醒目的弹幕。
【说了那么多,铭哥最喜欢李白和白居易的哪一首?】
苏铭放下水杯的手,顿了顿。
他认真思索片刻后,开口回答:
“如果让我来选的话,李白的所有诗句里,我最喜欢那句……”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而白居易的诗句里,我最喜欢……”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话音刚落,苏铭手机屏幕上。
突然飘过几个金光灿灿的id,和自带特效的打赏。
【大唐·白居易,打赏主播《白氏长庆集》一本!】
【大唐·李白,打赏主播《行路难》手稿一份!】
苏铭的脑子,嗡的一声,瞬间一片空白。
卧槽……
他没看错吧?
苏铭眨眨眼,重新看了一遍。
白居易的诗集?
李白的手稿?
而且还是李白的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