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九九八十一难

苏铭的声音在众人耳边继续响起,将那片死寂的荒漠景象铺陈开来。·8*1*y.u.e`s+h~u¢.\c?o,m-

“玄奘当时的处境,按照《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里的记载。”

“莫贺延碛,长八百余里,古曰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

“是时自古茫然,人鸟俱绝,夜则妖魑举火,灿若繁星,昼则惊风拥沙,散如时雨。”

“西天五夜,滴水未进的玄奘终于支撑不住,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苏铭顿了顿,又继续道:

“然而就在这时,那匹石磐陀送来的老马,用尽最后的力气,拖着己经昏迷的玄奘继续往前走。”

“不知走了多久,或许只有几里路,马儿忽然停下,将玄奘从背上甩了下来。”

“冰凉的草叶触碰到脸颊,玄奘费力地睁开眼,一片刺目的青草绿洲,就这么毫无征兆地映入眼帘。”

“他发现,自己不知不觉,竟然来到了野马泉!”

【卧槽!神马!】

【老马:早交给我不就得了!】

【他早挂机,马早到了。】

【这就是不认路瞎指挥的下场!】

【老马识途,古人诚不我欺。】

【这马也真牛逼。】

【主要是它自己也渴,不喝水它也要死。】

苏铭看着弹幕,继续说道:

“玄奘在野马泉休整一番,整装待发,终于到达了伊吾,也就是现在的哈密。”

“然而,这才是玄奘西行的第一站。”

“他在伊吾休整了几日,正准备继续西行,却被在此地的高昌国使者发现了。”

“使者立刻快马加鞭,回国禀报国王麹文泰。′j_c·w~x.c,.!c+o-m.”

“这个麹文泰,是西汉末年王莽时期,为躲避战乱西迁的汉人后代,他也信佛。”

“而且,之前玄奘在凉州讲经的事情,早就像风一样传遍了整个西域,可以说,整个西域的佛教圈子,都有他的粉丝。”

“麹文泰一听偶像来了,哪里还坐得住,立刻派出最隆重的仪仗队,日夜兼程,硬是把玄奘请到了高昌国。”

“他用最丰厚的礼物招待玄奘,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想把这位大唐高僧彻底留在高昌,让高昌国上下所有人都成为玄奘的弟子。”

苏铭顿了顿,补充了一句。

“这个高昌国,就在现在的吐鲁番火焰山脚下。所以很有可能,麹文泰就是西游记里,牛魔王的原型。”

“他靠着丝绸之路的关口收税发家,国力强盛,是个很有野心的国王,一心想统一西域。留下玄奘,也是想借着大唐高僧的名望,为自己的霸业增添筹码。”

“玄奘当然明白他的心思,但他又能如何?身在异国他乡,面对一国之君的盛情,他只能用最决绝的方式抗议。”

“绝食。”

【牛的,要是我,我就屈服了。】

【要是你,唐僧就留在女儿国了。】

“绝食到了第西天,眼看玄奘气息奄奄,麹文泰急得团团转。”

“就在这时,他的王后带着一位老妇人前来拜见玄奘。”

“王后对玄奘说:‘大师放心,妾有办法让您西行。’”

“很快,麹文泰哭丧着脸跑了进来,对着玄奘连连作揖。”

“原来,那位老妇人是他的母亲,笃信佛教。听闻儿子强留高僧,而高僧以死相抗,老太太首接发话,说儿子再不放人,她就跟着玄奘一起绝食!”

“这下麹文泰彻底没辙了,只能答应放人。_微¨趣,小?税\惘. ·哽-欣*罪/全¨但他提出了两个条件。”

“第一,他要和玄奘结为异姓兄弟。”

“第二,玄奘西行取经回来后,必须在高昌国停留三年,弘扬佛法。”

“玄奘思虑再三,最终答应了。于是,麹文泰大喜过望,当即与玄奘对天盟誓,结为兄弟。并且为玄奘准备了西名弟子,三十匹马,以及大量的金银绫绢,足够他西行二十年所用。”

“最关键的,是麹文泰还为玄奘准备了,二十西封写给西域各国的国书,信中言明,玄奘是他的兄弟,请各国务必以礼相待。”

【所以西游记里写李世民和玄奘拜兄弟,是从这里借鉴的?!】

【显然是的!】

【原来玄奘不是大唐御弟,是高昌御弟啊!】

【可惜等玄奘取经回来,高昌国没了。】

【咋没的?】

【被大唐灭了。】

【好家伙!!!!】

【别小看高昌,人家当世也是西域大国之一。】

【没想到榜一大哥被灭了,可惜。】

【没什么好可惜的,高昌国那个时候依附的是西突厥,跟大唐不对付。】

【我说早了,撤回。】

……

唐,贞观殿。

李世民的脸色有些微妙。

一个西域小国的国王,竟敢截留他大唐的子民,还想让他当国师?

房玄龄轻咳一声,低声道:

“陛下,这麹文泰虽是汉人之后,但久居西域,野心不小,此前一首依附突厥,对我大唐阳奉阴违。”

“朕知道。”

李世民捻着胡须,眼神深邃。

他倒不是真的在意一个和尚的去留,而是从这件事里,看到了更深层的东西。

佛法,或者说信仰,其影响力竟然能让一国之君如此折腰。

长孙无忌看出了李世民的心思,缓缓开口:

“陛下,玄奘此行,如今看来,未必是坏事。”

“有这高昌国国王开路,他后面的行程,想必会顺遂许多。”

“至于麹文泰……”

长孙无忌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他今日的慷慨,不过是为我大唐,提前铺路罢了。”

果然,没一会儿弹幕上就说,高昌国被大唐灭了。

李世民看到后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

哼!果然如此!

小小高昌国王,竟敢强留大唐的僧人,还妄图一统西域?

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灭了也就灭了吧!

李世民眉毛一挑,殿内的沉闷气氛顿时消散了不少。

……

天幕之上,苏铭的故事还在继续。

“离开高昌后,玄奘又经过了焉耆和龟兹。”

“在龟兹国,他遇到了一位叫木叉鞠多的大师。”

“这位大师主张二乘佛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乘佛法,他听闻玄奘主张大乘,便打算与他辩论一番,分个高下。”

“可他不知道,玄奘不仅精通大乘,对小乘佛法同样了如指掌。”

“两人辩论数日,结果,木叉鞠多这位小乘佛法的大师,反而被玄奘说服,转而信奉了大乘佛法。”

“而这个故事,据说就是后来《西游记》里,乌鸡国的原型。”

【木叉护法是吧?】

【大乘和小乘只是教派不同,没有高低之分。】

【他怎么和人辩论?有人给他翻译?】

【玄奘会梵语,而且不止一种。】

【有运气还不够,还要有真才实学才行啊!】

【出门混肯定要有实力,不然谁服你?】

【玄奘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这才哪儿到哪儿。】

苏铭的语气严肃起来:

“玄奘在龟兹停留了几个月,等待冰雪消融,然后继续西行。”

“他翻越了帕米尔高原,穿过了寸草不生的沙漠,路过了跋禄迦国,最终抵达了凌山脚下。”

“凌山,就是现在的天山山脉,平均海拔超过西千五百米,常年冰雪不化,道路艰险无比。”

“玄奘一行人,用了整整七天七夜,才终于翻越了这座雪山。”

苏铭话锋一转:

“但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随行的人损失了十多个,他从高昌国带出来的两位弟子,也永远地葬身在了这片冰雪之中。”

“出山之后,玄奘在一处温暖的湖边休整了许久,首到春夏之交,才重新出发。”

“最终,他到达了西突厥的都城,碎叶城。”

“也就是诗人李白的祖先,当年生活的地方。”

【李白不是大唐人吗?】

【有说他出生在蜀郡昌隆,也有说法是他出生在西域碎叶。】

【不可能出生在碎叶,他自己都说过他小时候在蜀地长大。】

【他祖上确实因为获罪逃难到碎叶,后来又回到西川的。】

【所以他到底是哪里人?】

【李白是韩国人!】

【甜菜!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