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不被小日本承认的国宝

苏铭走到了下一个展柜前。,叁~叶\屋+ ~唔+错*内,容′

当看清里面的东西时,所有正在观看天幕的古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展柜的正中央,静静地躺着一件由无数玉片串联而成的人形“衣服”。

“这就是‘银缕玉衣’!”

“在汉代,玉衣是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的殓服,根据等级不同,分为金缕、银缕和铜缕。”

“我们眼前这件,就是银缕玉衣,在东汉时期,只有诸侯王、列侯和始封的公主才能使用。”

“这件玉衣出土于徐州的土山汉墓,墓主人是东汉时期的彭城王刘恭的后裔。”

“整件玉衣长一米七,由两千六百多块新疆和田玉片,和重约八百克的银丝穿缀而成。”

苏铭的语气顿了顿,带着一丝感慨说道:

“古人相信‘玉能敛尸’,认为玉石可以让尸身不朽。所以才不惜工本地制造这种玉衣,希望能在死后也保持肉身的完整。”

“但实际上,这并没有什么用。”

“当考古学家打开棺椁时,墓主人的尸骨早己腐朽,无数玉片散落一地,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专家们耗费了大量心血才修复完成的。”

……

东汉,彭城王府。

彭城王刘恭吓了一大跳,还以为天幕上说的是自己的墓被挖了。

当听到是自己“后裔”的墓时,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还好还好,不是自己就行。

可他身边的几个儿子却不干了,一个个哭丧着脸,仿佛被刨了的是自己的坟墓一样。

“父亲,这可如何是好啊!”

“万一……万一以后被挖的是儿臣的墓……”

“是啊,这也太惨了,死了都不得安生,还被后人拿出来看……”

“呜呜呜,我不想被挖出来啊!”

刘恭看着几个没出息的儿子,气不打一处来,抬手就一人给了一下后脑勺。.e`z,暁^税!枉. `哽+薪!罪-哙,

“哭什么哭!”

他恨铁不成钢地骂道。

“天幕上那小子不是说了吗?这玩意儿屁用没有,用了尸身照样烂成泥!”

“既然这么怕被人挖出来,以后死了就别用这劳什子不就行了!”

几个儿子被他一巴掌拍醒了,瞬间反应过来。

对啊!

爹说得对!

这东西既不能保证尸身不腐,死后还可能被人从地里刨出来展览,那还用它干嘛?

那等我们死了以后,不穿不就好了?

“父亲说的是!”

“我们以后绝对不用了!”

看着几个儿子连连点头的样子,刘恭满意地捋了捋胡须,心里却打起了小算盘。

哼,一群臭小子。

他心里暗自想着,反正被挖的不是自己的墓。

那自己死后,这银缕玉衣还是可以穿一下的嘛~

……

苏铭的脚步停在另一个独立的展柜前。

展柜的灯光柔和而聚焦,将那件文物的每一个细节都照得清晰无比。

那是一枚金色的小印,静静地躺在深色的绒布上,小巧而精致。

印钮是一只趴伏的乌龟,姿态生动,龟甲的纹路都清晰可辨。?我_得*书^城! ·哽,芯`嶵¨全′

“大家看这个,这方小小的金印,就是‘广陵王玺’。”

苏铭将镜头拉近,让观众能看清印底的文字。

他轻声介绍道:“这枚金印边长2.3厘米,厚0.9厘米,加上龟钮通高也才2.1厘米,重量是123克。”

“印面阴刻篆文‘广陵王玺’西个字。”

“大家可以仔细看这字体,字迹工整,丰润秀丽,刀法遒劲老练,是汉印中极为罕见的珍品。”

苏铭话锋一转,抛出了一个信息点。

“不过,此广陵王非彼广陵王。”

“它不是西汉时期广陵厉王刘胥或者刘宫的,而是属于东汉时期的广陵王,刘荆。”

“这位刘荆,是光武帝刘秀的第九个儿子。”

苏铭娓娓道来。

“建武十五年,刘荆被封为山阳公,两年后进爵为山阳王。”

“刘秀驾崩后,太子刘庄,也就是汉明帝即位。”

“这位广陵王刘荆,就动了不该有的心思,暗中联合当时被废的东海王刘疆,想要夺取皇位。”

“但刘疆拒绝了他,并且立刻向明帝告发了这件事。”

“明帝念在刘荆和自己是同母兄弟,没有痛下杀手,只是撤销了他的山阳王封号,改徙封他为广陵王。”

“可惜,这位刘荆并没有因此安分下来。”

“永平十年,刘荆被告发用巫术诅咒皇帝,罪证确凿,最终畏罪自杀,死后谥号为‘思’。”

“他既是东汉第一代广陵王,也是最后一代广陵王。他死后,广陵国就被废除了,改为广陵郡。”

讲完刘荆的故事,苏铭没有移开镜头,反而让画面在这枚金印上多停留了一会儿。

他语气中带着一丝神秘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这枚‘广陵王玺’金印,和另一枚于1784年在日本九州福冈县志贺町出土的金印,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那枚金印的印文是——‘汉委奴国王’。”

苏铭接着列出了几个关键的证据。

“首先,两枚金印的授予时间基本相同。根据《后汉书》记载,‘汉委奴国王’金印的授予时间是公元57年,和广陵王授印时间只相差一年。”

“其次,两颗金印的印面都是正方形,边长都是汉代的一寸,也就是2.3厘米,分毫不差。”

“最关键的是,它们的阴刻篆文,镌刻技法都是一样的,被称作‘药研雕’,极有可能是出自同一位工匠之手。”

【啥玩意儿?】

【汉委奴国王?小日本的印?】

【这印是刘秀赐给小日本的?】

首播间的弹幕瞬间抓住了重点。

苏铭点了点头,肯定了观众的猜测。

“没错。”

“那枚‘汉委奴国王’金印,现在是日本的一级国宝,正是汉光武帝刘秀御赐给当时的倭奴国王之印。”

“印文用篆书分三行,刻着‘汉委奴国王’五个字。在古代,‘委’是‘倭’的通假字。”

“但这枚金印的发现,却在日本国内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苏铭的语气变得有些玩味。

“日本学术界,特别是早期,很多专家都认为这枚金印是伪造的。”

“除了真假的争议,更深层的原因是,很多日本学者根本无法接受,日本在历史上曾经是中国藩属国这个事实。”

“这一派以曾经担任东京帝国大学教授的内藤耻叟为代表,他倒不否认这枚金印是个古董,但他坚称,这里的‘倭奴国’,并不代表日本。”

“还有持相同观点的日本学者甚至叫嚣:‘应该把汉委奴国王金印砸碎,日本怎么能是中国的藩属国呢?’”

“更有意思的是一个叫井田敬之的日本‘国粹派’分子,当他亲眼看到这枚金印后,借故说:‘然以皇邦之神圣,决不能以倭奴国为名,今不取。’”

“他从根本上否定了日本曾向中国朝贡的事实,认为日本是‘神圣之国’。”

苏铭顿了顿,念出了那位国粹派的原话。

“他认为‘我天皇乃天命皇皇邦者,何用假汉帝之玺,以为皇邦之王邪?’”

“还有一个叫近藤芳树的,强行把《后汉书》里记载的倭奴国,解释成是琉球,反正就是不承认那是日本本土。”

首播间的弹幕,在短暂的沉寂后,瞬间爆炸了。

【????】

【刘秀妥妥一小丑!】

【刘秀给小日本祖先金印,结果小日本的后代不认账,笑死!】

【小日本典型操作,忘恩负义,歪曲历史。】

【为什么要给他们金印?】

【是啊,这金子换成粮食喂狗,都不要给他们!】

【一群死矮子,凭啥给他们?】

【有一说一,‘倭奴’这俩字取得真不错,比什么‘日本’好听多了。】

【听说是因为他们长得像倭瓜,所以被刘秀取名字叫倭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