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哄堂大孝

    苏铭站在石垒前,看着眼前不停滚动的怒骂弹幕。


    【这赵构是个什么品种的畜生?怎么能当上皇帝的?老天爷是瞎了眼吗?!】


    【楼上的兄弟,习惯就好,了解宋史,必备降压药。】


    【这种怂包软蛋,谁会服他?】


    天幕前,南宋之前各时空的人们也都竖起了耳朵。


    他们同样想知道,这样一个窝囊废,究竟是如何坐上皇帝宝座的。


    苏铭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想知道他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就得先说说他爹。”


    “赵构,是宋朝的第十位皇帝。他的父亲,就是那位在书画史上鼎鼎大名,开创了瘦金体,还在李白《上阳台帖》真迹上题字的宋徽宗——赵佶。”


    此言一出,弹幕纷纷恍然。


    【艹,原来是他啊!】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


    【赵佶、赵桓、赵构,这父子三人组,是中国皇帝史上少有的奇葩皇帝!】


    “公元1125年,金军大举南下,兵锋直指国都汴京。这位艺术成就极高的皇帝,在治国上却一塌糊涂。眼看城池不保,为了不背上亡国之君的千古骂名,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禅位。”


    “他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太子,也就是赵构的亲哥哥,宋钦宗赵桓。”


    “然而,这种自欺欺人的把戏,又怎么可能骗得过金人的铁蹄?金军趁着宋廷内部混乱,攻势愈发猛烈,最终,汴京城破。”


    “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父子俩,连同整个赵氏皇族、后宫嫔妃、文武百官,数千人,被金人像牵羊一样,尽数掳往北方。北宋,就此灭亡。”


    “史称,靖康之变。”


    “而赵构,当时作为康王,正在外地负责所谓的‘河北兵马大元帅’之职。金军南下时,他一没有组织有效的抵抗,二没有奔赴国难的决心,脑子里只有一个字——跑!”


    “他一路南逃,将所有抗金的重任,都丢给了李纲、宗泽这些主战派将领。宗泽老将军在前线浴血奋战,连上二十四道奏疏,请求赵构还都汴京,主持大局,提振士气,结果都被赵构置之不理。”


    “老将军临终前,连声大呼‘过河’!‘过河’!‘过河’!最终抱憾而终。”


    “而岳飞,当时也向赵构提出了北伐的主张,非但没有被采纳,反而被以‘小臣越职,非所宜言’的罪名,直接革职。”


    “赵构的逃跑,甚至直接导致了扬州城的陷落和被金军屠戮,酿成了惨绝人寰的‘扬州之变’。为了躲避金军的追击,他甚至开启了华夏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大航海计划’。”


    苏铭冷笑一声:


    “当然,这个大航海计划和郑和下西洋截然不同。”


    “赵构带着文武百官,在近海漂泊了数月之久,时不时上岸采买食物,再看看金兵追过来了没。”


    “直到金军因为战线过长,后勤不济而主动退去,他才敢回到陆地上,在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被一众主和派的大臣拥立为帝,建立了南宋。”


    苏铭的讲述告一段落,直播间的弹幕已经彻底炸开了锅。


    【不愧是高粱河车神的后代,深得真传,跑的就是快!】


    【赵光义还行,但他后代大多不咋地。】


    【宗泽可惜了,活活累死,死前三呼“过河”。】


    【赵构:过河?向南过河也是过河!】


    【听得好气,气得感觉今晚要失眠。】


    【我扬州是最惨的,金兵南下被杀了半个月,后来又被入关清军屠杀十日。】


    ……


    大殿内,死寂无声。


    赵匡胤脸上满是愕然。


    光义?


    赵构是光义的后代?


    怎么可能?


    怎么会是他?!


    “嗡”的一声,赵匡胤空白的脑子里,突然蹦出来四个字——


    兄、终、弟、及!


    难道是自己死的太早,为了杜绝主少国疑的祸事,为了大宋江山稳固,自己才决定传位于光义?


    不仅如此,光义百年之后,也没有把皇位传回来,而是传给他自己的儿子……


    “呵……”


    一声干涩的笑声,从赵匡胤的喉咙里挤了出来。


    “呵呵……哈哈哈……”


    随后笑声越来越大,最后转为一声悠长又刺骨的冷笑。


    他缓缓地转过身,重新走回龙椅,一屁股坐了下去。


    那张方才还让他感觉无比荣耀的椅子,此刻却冰冷得刺骨。


    他明白了。


    他什么都明白了。


    怪不得,怪不得这赵构跑得那么利索,在海上都能漂几个月。


    原来是根子上就出了问题!


    这赵构压根就不是自己的种!


    不是他赵匡胤的子孙后代!


    想到此处,赵匡胤的脸上竟浮现出一丝诡异的笑容。


    家事,国事,在这一刻,被一根看不见的线,紧紧地缠绕在了一起。


    他缓缓抬起眼,目光穿过空旷的大殿,望向殿门之外。


    那个刚刚被他怒斥着赶出去的弟弟,此刻怕是还没走远吧。


    “来人。”


    他的声音不大,甚至有些沙哑,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一名侍立在殿外的小黄门连滚带爬地跑了进来,匍匐在地,头都不敢抬。


    赵匡胤一字一顿地说道:


    “传朕旨意。”


    “宣开封尹,赵光义,即刻上殿!”


    ……


    苏铭看着弹幕,摇了摇头,补充道:


    “大家也不用急着骂宋徽宗,因为他和宋钦宗的下场,都极为凄惨。”


    “他们被掳到金国后,受尽了折磨和羞辱,最终都客死异乡,死在了冰天雪地的五国城。”


    “尤其是赵构的哥哥,宋钦宗赵桓,死得最为屈辱。”


    “据记载,他是被完颜亮强迫,与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出赛马球,比赛中完颜亮先令人射死耶律延禧,赵桓见状大骇,跌下马去,之后被乱箭射死,尸身也被乱马践踏。”


    “而赵构在登基之后,也从未想过要迎回哥哥的棺椁。他对自己的父兄,凉薄到了极点。”


    苏铭话音刚落,众多弹幕飘过,带着浓浓的嘲讽。


    【哄堂大孝!】


    【他杀岳飞,和金人议和,然后换回他亲妈韦太后,顺带着把他爹宋徽宗的棺材给送回来!】


    【他亲哥赵桓在金国给他写信,说只要你把我接回来,我绝不跟你抢皇位,去道观当个道士都行!结果赵构理都不理!】


    【一个从来没想过自己能当皇帝的人,在天上掉下来的皇位砸中他之后,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地去保住它,哪怕这代价是江山、是百姓、是民族的脊梁!】


    看着这条弹幕,苏铭的眼神愈发黯淡。


    “这位朋友说得没错。”


    “赵构以为,杀了岳飞,向金人摇尾乞怜,俯首称臣,就能换来安宁。”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绍兴和议之后,南宋向金国俯首称臣,每年要向金国缴纳巨额的岁币,府库空虚,只能变本加厉地向百姓增收赋税,一时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更可笑的是,仅仅二十年后,金国就单方面撕毁了合约,再次大举南侵。要不是南宋的将士们用血肉拼死抵抗,恐怕那个时候,南宋就已经亡了。”


    “以斗争求安宁,则安宁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可惜,赵构和南宋朝廷,并不明白这个道理。”


    苏铭的声音在风中消散,带着无尽的悲凉。


    话音未落,两条醒目的打赏弹幕,陡然出现。


    【大宋·赵匡胤,打赏主播‘节钺’一柄!】


    【大宋·赵匡胤,打赏主播‘丹书铁券’一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