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流言再起

“没人会听你解释!”顾耀赫难得地提高了声音,“你现在还怀着孩子,万一出事怎么办?”

沈妙音低下头,不说话了。

顾耀赫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下来,“我知道你是为家里好,但安全最重要。这件事我来处理,你们别再插手了。”

第二天,顾耀赫去了市管会,不知用了什么方法,竟然把没收的鸡蛋要了回来,事情也不再追究。

但沈妙音的小生意显然做不下去了。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全家正在吃饭,忽然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是个陌生的年轻人。

“请问是顾团长家吗?”年轻人礼貌地问。

“是的,你是?”

顾耀赫警惕地打量来人。

年轻人递上一封信,“我是沈明达先生的侄子,叔叔让我来送封信。”

顾耀赫接过信,年轻人立即告辞离去。

拆开信,里面只有简单几句话,“我知道你们还在做投机倒把的生意,要是不想被告发,准备五百块钱,后天我来取。”

沈妙音气得发抖,“他这是敲诈!”

顾耀赫沉默片刻,突然说,“这件事必须彻底解决。”

第二天,顾耀赫没有去团部,而是早早出门。晚上回来时,他脸上带着轻松的表情。

“解决了,”他对担忧的家人说,“沈明达不会再来了。”

“怎么解决的?”沈妙音好奇地问。

顾耀赫微微一笑,“我找到了他放高利贷和诈骗的证据,交给警方了。现在他自身难保,没空来找我们麻烦。”

沈妙音松了口气,感激地看着丈夫,“谢谢你,耀赫。”

“不过,”顾耀赫话锋一转,“经过这件事,我意识到一个问题——咱们家的经济状况确实需要改善。”

他看着沈妙音,“你不是想做生意吗?我打听过了,政策确实在慢慢放开。但咱们不能做冒险的事,得找个稳妥的路子。”

沈妙音眼睛一亮,“你有什么想法?”

“团里最近在研究搞生产经营,准备建个食品加工厂,生产罐头和干菜。”顾耀赫说,“需要有个懂行的人指导,我觉得你可以去帮忙。”

沈妙音惊喜交,“真的?可是我现在这样...”她摸摸隆起的肚子。

“不是现在,”顾耀赫笑道,“等你生完孩子,身体恢复了。这段时间你可以先做些准备工作,看看资料,出出主意。”

沈妙音激动得差点哭出来。这不仅是一个机会,更是顾耀赫对她能力的认可。

【他真的相信我,支持我...】

顾耀赫轻轻握住她的手,“我知道你不是普通的农村妇女,你有想法,有能力。新时代来了,妇女也能顶半边天。”

这一刻,沈妙音觉得,穿越到这个年代,遇到顾耀赫,是她最大的幸运。

然而,他们都不知道,远处的角落里,一双嫉妒的眼睛正盯着顾家的一举一动。

新的风波,正在悄悄酝酿......

顾耀赫为沈妙音争取到的食品加工厂“顾问”机会,像一缕阳光驱散了沈妙音心中因沈明达事件带来的阴霾。

她虽然因是生手需要学习,不便立刻投身具体工作,但精神头明显不一样了,整日里不是捧着找来的相关书籍看,就是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李玉华和顾昌海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儿媳有本事,儿子支持,家和万事兴。

连顾敏芝都受到感染,学习之余,竟也凑过来看嫂子画的那些瓶瓶罐罐的草图。

也许,嫂子真能带着咱们家干出点不一样的名堂呢!

顾敏芝心里美滋滋地想。

这天,沈妙音正坐在院子里,一边晒太阳,一边在本子上构思着将来食品厂可能开发的产品清单。晒干的野菜、山里的蘑菇、各家各户多余的鸡蛋……

这些看似平常的东西,如果能规范加工、包装,说不定真能打开销路。

院门被轻轻敲响。

李玉华去开了门,门外站着的是团部后勤处的张干事,手里拿着个文件袋。

“李婶子,顾团长在家吗?团里关于筹建食品加工厂有个初步方案,政委让拿给顾团长,也请沈妙音同志先看看,提提意见。”张干事客气地说。

李玉华连忙将人让进来,朝屋里喊,“耀赫,妙音,张干事来了!”

顾耀赫从书房出来,沈妙音也放下本子站起身。

张干事将文件袋递给顾耀赫,又笑着对沈妙音说,“沈同志,顾团长可是在党委会上没少夸你,说你有想法、懂经营。这事儿啊,以后还得你多费心。”

沈妙音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心里却暖融融的。

【耀赫真的在背后为我说了话……】

顾耀赫轻咳一声,打断张干事的话,“老张,别光说好听的。方案有什么困难直接说。”

张干事收敛笑容,叹了口气,“困难还真有。一是启动资金有限,二是技术人才短缺,三是销路问题。虽说政策允许了,但咱们毕竟是部队搞生产,和地方上的供销系统怎么对接,还得摸索。”

沈妙音听得认真,这些确实都是现实问题。她沉吟片刻,开口道,“张干事,资金可以慢慢攒,技术我可以学也可以教,至于销路……”

“我觉得初期不一定非要盯着大供销社,可以先从咱们部队内部和家属院做起,大家吃得好,口碑出去了,不怕没市场。甚至可以联系一下附近厂矿的工会,作为福利采购。”

张干事眼睛一亮,“哎呦,沈同志这话在理!内部消化,再向外扩展,稳当!”

又聊了几句,张干事便告辞了。

顾耀赫翻开方案仔细看着,沈妙音也凑过去。两人头挨着头,低声讨论着,阳光透过柿子树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一幅温馨而充满希望的画面。

然而,正如之前所预感的那样,这份温馨并未持续太久。

几天后,一股诡异的流言像秋风里的落叶,悄无声息地旋起了部队大院。

起初只是些窃窃私语。

“听说了吗?顾团长家那个媳妇,以前成分可不好……”

“何止不好?她爹妈是下放改造的!你说她哪来的本事做生意?别是继承了爹妈那套资本主义做派吧?”

“就是,一个年轻女人,整天琢磨赚钱,心思活络得很呢……顾团长那么正派的人,可别被带歪了。”

……

流言越传越凶,渐渐变了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