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新来的陈工似乎有心事
徐卿卿虽然得到应有的惩罚,他深知,生活永远不会一帆风顺。
这天,顾耀赫从团部回来,身后还跟着一个陌生人。
那人约莫五十岁上下,身材清瘦,戴着眼镜,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虽然面带风霜,眼神透着一股知识分子的清亮和谨慎。
“妙音,妈,来一下。”
顾耀赫招呼道,“这位是刚分配到我们厂的技术员,陈景明陈工。陈工以前在省城的大食品厂工作,经验丰富,是组织上特意派来加强我们厂技术力量的。”
李玉华连忙招呼,“陈工快请坐,一路辛苦了。”
沈妙音也笑着点头致意,“陈工您好,以后还请多指教。”
她心里有些好奇。
【省城来的老师傅?看来上级对我们厂还挺重视。】
陈景明显得有些拘谨,连连摆手,“不敢当,不敢当,互相学习,互相学习。”他的目光扫过院子,看到角落里晾晒的野菜和正在筛选的干菇,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专业性的审视。
顾耀赫解释道,“陈工家在外地,厂里宿舍还没安排好,暂时先在咱们家借住几天。”
李玉华热情地说,“没问题,正好西厢房空着,我这就去收拾一下!”
陈景明的到来,确实给食品厂带来了新气象。
他技术过硬,对杀菌、密封、调味比例等环节提出不少改进意见,产品质量和稳定性提升了一个档次。
但他性格内向,除了技术问题,很少与人交流,下班后就待在自己房间里看书,显得有些孤僻。
沈妙音对他很尊重,经常虚心请教。
陈景明见她悟性高,又好学,也乐意指点一二。
两人讨论技术问题时,倒是颇为投缘。
【这位陈工,肚子里真有货,就是好像心事重重的。】
沈妙音偶尔会这样想。
一天傍晚,沈妙音拿着新调试的酱料配方去找陈景明探讨,走到西厢房窗外,隐约听到里面传来极低的啜泣声。
她一愣,停住了脚步。
透过窗缝,她看到陈景明坐在床边,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照片,正偷偷抹眼泪。
照片上似乎是一个温婉的妇人和一个年轻的笑脸。
沈妙音悄悄退开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尤其是这个年代,很多伤痕都藏在心底。
她决定不去打扰。
又过了几天,镇上逢集,顾敏芝兴高采烈地拉着沈妙音去逛,说要买新头绳。两人正在挑选时,忽然听到旁边一阵喧哗。
一个穿着破旧,面色惶急的中年妇女,正被几个戴红袖章的市场管理队员围着,她的背篓被打翻在地,里面一些手工做的鞋垫、布老虎等小玩意儿散落一地。
“说了不准在这里摆卖!你是哪里的?有证明吗?”
管理队员语气严厉。
那妇女吓得瑟瑟发抖,话都说不利索,“我……我就是想换点钱,给孩子交学费……我下次不敢了……”
沈妙音看着心有不忍。
顾敏芝已经挤了进去,大声说,“你们干嘛凶她!她又没偷没抢!”
管理队员一看是顾团长的妹妹,语气缓和了些,“敏芝姑娘,不是我们凶,这是规定,她没手续在这摆卖就是不行。”
沈妙音走上前,捡起地上的东西,对那妇女温和地说,“大姐,别怕。这些鞋垫和布老虎我挺喜欢的,我买了。”
她掏出钱塞给那妇女,又对管理队员说,“同志,她这就走,下次不会了,通融一下。”
管理队员见状,也不好再说什么,训诫了几句就走了。
那妇女千恩万谢,拿着钱,匆匆离开了。
沈妙音和顾敏芝也没了逛街的心思,往回走的路上,却没想到又遇到了那个妇女。
她似乎在等她们,见到她们过来,急忙上前,噗通一声就跪下了!
“哎呀大姐,你这是干什么!快起来!”沈妙音和顾敏芝吓了一跳,赶紧去扶。
那妇女不肯起,流着泪说,“谢谢两位恩人!谢谢!要不是你们,我今天……我今天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男人死得早,就指着这点手艺活供孩子念书……”
沈妙音费了好大劲才把她扶起来,“大姐,别这样,谁还没个难处。你是哪个村的?怎么称呼?”
“我叫王翠兰,是西山坳大队的。”
妇女抹着眼泪说,“妹子,你心肠真好,我看得出来。我……我能不能求你再帮个忙?”她似乎下了很大决心,压低声音说。
沈妙音和顾敏芝对视一眼,“你说说看?”
王翠兰警惕地看了看四周,声音更低了,“我……我听说你们部队办了个食品厂,收山货野菜。我认识好几个山里的姐妹,手艺都好,也会采山货,就是……就是没路子,也怕被人抓。”
“你们厂子……能不能……能不能收我们的东西?我们保证东西好,价钱便宜!”
沈妙音心中一动。西山坳是附近最穷困的几个山村之一,交通不便,土地贫瘠。
如果食品厂能定点收购那里的山货,确实既能保证原料质量,又能帮助那里的妇女增加收入,是件好事。
【这倒是个路子,就是不知道合不合规矩,还得和耀赫商量一下。】
“王大姐,这事我不能马上答应你。”
沈妙音谨慎地说,“我得回去问问厂里的负责人。这样,你先回去,过两天我去西山坳看看具体情况,再给你答复,行吗?”
王翠兰一听有希望,千恩万谢地走了。
回到家,沈妙音把这事跟顾耀赫说了。
顾耀赫沉吟片刻,“想法是好的,属于‘工农结合’,政策上是鼓励的。但具体操作要谨慎,收购价格、质量把关都要有章程,不能好心办坏事。”
“这样,明天我让后勤的同志跟你一起去西山坳实地考察一下。”
第二天,顾耀赫派了一个熟悉农村工作的干事,陪着沈妙音去了西山坳。
那里果然如王翠兰所说,贫穷但自然环境好,山货资源丰富,妇女们手工也好。
考察很顺利,初步定下了几个合作意向。
沈妙音回来时,虽然累,但心情很好,觉得又为厂里办了件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