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对食品厂突击检查

“我?”

沈妙音愕然。

“你忘了沈明达?忘了徐卿卿?甚至那个赵年?”

顾耀赫提醒道,“你来到顾家后,确实改变了很多事情,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挡了谁的路,或者触动了谁的利益。”

“你的能力,你的眼光,在这个大院裡,并不是人人都乐见其成的。”

沈妙音沉默了。

她来自后世,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确实与这个时代的人有所不同,更容易抓住机会,也更敢想敢干。

食品厂的成功,无疑让顾家更加显眼,也可能因此招来了嫉妒和算计。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她脑海里闪过这句话。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

她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敌暗我明,防不胜防。

“以静制动,外松内紧。”

顾耀赫冷静地分析,“食品厂那边,生产要抓,质量要管,但扩张的步伐可以稍微缓一缓,不要给人留下任何把柄,家里这边,妈和敏芝尽量少出门,你更是要格外小心。”

他目光落在沈妙音隆起的腹部,眼神变得无比柔和又无比坚定,“最重要的是你和孩子,绝对不能出任何差错,从明天开始,没有我或者爸陪着,你不要单独出院门。”

“至于暗地里。”

顾耀赫声音压得更低,“我会继续查,既然对方动了,就总会留下痕迹,只要他再伸手,我就一定能把他揪出来!”

接下来的日子,顾家表面上一如既往地平静。

顾昌海的手臂渐渐好转,虽然还不能干重活,但已经能回食品厂做些指导工作。

李玉华精心照料着一家人的饮食起居,只是眉宇间总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忧虑。

顾敏芝依旧去学校教书,下班就回家,和张国强的“文化课”还在继续,只是地点从院子石桌挪到了堂屋,而且总有李玉华或者顾昌海在一旁看似做针线,听收音机,实则陪着。

两人之间那种懵懂的情愫,在压抑的氛围中悄悄生长,互相看对方的眼神里,多了些同舟共济的意味。

沈妙音则彻底安心在家养胎,看看食品厂的报表,琢磨一下新产品配方,很少再出门。

她能感觉到,大院裡看顾家的目光依旧复杂,有关敏瑜“偷钱”事件的流言蜚语不知怎么还是传回来一些,虽然很快被顾耀赫强势压下去,但那种被窥视,被议论的感觉始终萦绕不去。

然而,暗地里的风暴并未停歇。

几天后,食品厂突然接到通知,县卫生局和工商局要联合进行“突击检查”,重点是食品安全和用工规范。

来检查的队伍阵仗不小,带队的是个面生的科长,态度倨傲,吹毛求疵。

一会儿说车间地面有积水不符合卫生标准,一会儿说工人健康证有缺失,甚至对原料进货台账也翻来覆去地查,明显带着找茬的目的。

负责接待的副厂长急得满头大汗,顾耀赫接到消息立刻从团部赶了过去。

他赶到时,那个科长正拿着一个小本子,对着一批即将出货的干菇酱挑刺,“这个标签标识不规范,生产日期标注模糊,不符合规定,这批货暂时不能出库,全部封存待检!”

副厂长连忙解释,“科长,这标签都是按之前标准印的,而且生产日期我们都盖了戳的,很清楚啊。”

“我说不规范就是不规范!”科长大手一挥,毫不客气,“你们厂是不是觉得自己是部队办的,就可以不遵守地方规定了,啊?”

顾耀赫大步走过去,脸色平静,眼神却自带一股不容忽视的威压,“我是顾耀赫,这里的负责人,请问是哪条规范不符合,请明确指出来,我们立刻整改。”

那科长显然知道顾耀赫,气势稍微弱了一点,但依旧拿腔拿调“顾团长,不是我们故意为难,现在对食品安全抓得紧,我们也是按规章办事。”

“具体哪条,回头我们下了正式书面通知你们就知道了,现在这批货,必须先封存!”

顾耀赫盯着他看了几秒,忽然笑了笑,“可以,配合检查是我们的义务,张副厂长,按这位同志说的办,这批货单独存放,等待通知。”

他如此配合,反倒让那科长愣了一下,准备好的说辞卡在了喉咙里。

顾耀赫不再理会他,转而看向检查队伍里的其他人,语气缓和却带着力度,“各位同志辛苦了,该检查的环节请务必仔细检查,发现问题我们一定严肃整改。”

“但也请各位严格按照规章流程办事,每一处质疑,都请明确记录在案,我们也好对照改进。”

他这番话滴水不漏,既配合了检查,又暗示对方必须依法依规,不能胡来。

接下来的检查,那个科长虽然还想找茬,但在顾耀赫看似配合实则强硬的态度下,也不敢太过分,其他检查人员更是公事公办。

最终,检查团挑了几个无关痛痒的小问题,开了整改通知单,带着那批被查封的干菇酱样品走了。

送走检查团,副厂长擦着汗,心有余悸,“团长,他们明显是来找茬的,那批货没问题啊!”

“我知道。”

顾耀赫眼神冰冷,“封存就封存,损失一点货没关系。你立刻去做两件事。”

“第一,把今天检查的全过程,他们说的每一句话,挑的每一个‘毛病’,都详细记录下来,最好能找到当时在场的其他单位的人作证。”

“第二,马上按照最高标准,重新设计印刷标签,优化所有流程,确保再也挑不出任何毛病!”

“是!我马上去办!”副厂长连忙点头。

顾耀赫看着检查团离开的方向,嘴角勾起一丝冷意。

【终于又忍不住伸手了吗?正好,我就等着你呢!】

他回到团部,立刻拿起电话,接连拨通了几个号码。

一个是打给市里的老领导,委婉反映了今天“检查”遇到的不正常情况;一个是打给县里一位交情不错的干部,打听那个带头科长的背景和来历。

最后一个,则是打给了陈景明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