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糙汉要绝嗣?沪上娇娇一胎接一胎一颗大大白菜
第42章 喂饱你的体力,我还是有的
姜晚秋一愣。
她脑子飞快地转着,面上却强作镇定,避开男人过于逼人的视线,低声解释道:“我以前跟着我爸妈走南闯北做买卖的时候,听那些从北方过来的大商人提起过。”
她顿了顿,组织着措辞,尽量让自己的话听起来没有太多异常的地方。
“他们说,前几年总有些洋毛子打着传教的幌子,到处打探消息,还骗了不少年轻姑娘。我们家那时候还被骚扰过,我就想着……这次混进来的,会不会也是他们。”
这番话说得半真半假,倒也合情合理。
赵文昌盯着她看了半晌,见她眼神清澈,不似说谎,眼中的锐利才缓缓褪去。
他没再追问,只是抬手,用带着薄茧的指腹轻轻摩挲了一下她的脸颊,算是安抚:“前几年被我们打退过,只是这几年又死灰复燃。不过你倒不用担心,这里有我。”
其实这事,是她上辈子从报纸上看到的。
那是一次北方军区的大行动,将这伙打着新思想旗号,实则散布反动言论、挑拨军民关系,甚至暗地里贩卖人口的外国特务被再次一网打尽。
那篇报道里,有一张年轻军官的讣告。
她印象太深了。
报道说,那位团长在行动中为保护战友,被特务暗杀英勇牺牲。
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团长,前途本该一片光明。
当时她还感慨,觉得可惜。
更让她记忆犹新的是,那位团长所在部队的编号——z05022。
那串数字,正好是她的生日。
这辈子既然重来,既然知道了这件事,有些不必要的伤亡,能避免就该避免。
她想着多多少少该提醒一下那个年轻的团长注意,可这事又不能直说,不然也太可疑了。
姜晚秋抬起眼,把话绕了一个弯:“就派了你一个人吗?这也太危险了。”
赵文昌看着她为自己担心的模样,心里熨帖得很,嘴角忍不住向上勾起,低沉的嗓音带着几分戏谑:“怎么?心疼我了?”
“我才没有!”姜晚秋脸颊一热,嘴硬地反驳,又小声嘟囔,“我就是不懂,我以为这种危险的任务,怎么也得是团长级别的大领导亲自来呢。”
这是她能想到的最稳妥的试探。
“哦?”赵文昌挑了挑眉,“谁告诉你我们团长没来?”
他见女人紧张地睁大了眼,才慢悠悠地继续说道:“不过我们团长年纪大了,快到退休的坎儿了,这种费脑子又得跑断腿的任务,早就不适合他了。所以这次行动,以我为首,其他人由我调派。”
原来是这样。
难道那个年轻的团长负责的是别处的清算行动?
因为特务就混在那群新来的知青里,为了不打草惊蛇,赵文昌第二天起,就换上了一身朴素的旧衣服,特地跟知青们一起去开垦村子后山的荒地,以便暗中观察。
天还没亮透,凌晨三点,男人就得摸黑起床。
姜晚秋被他窸窸窣窣的穿衣声吵醒,睡眼惺忪地趴在枕头上,看着他挺拔的背影,心里有些不舍。
男人像是后脑勺长了眼睛,忽然转过身,俯下身在她额头上亲了一口。
“再睡会儿。”他压低了声音,气息温热。
临走前,他忽然又凑到她耳边,看着她仍然有些不放心的双眼,用只有两个人能听见的声音,不正经地坏笑道:“放心,就我这体力,晚上回来喂饱你还是绰绰有余的。”
姜晚秋的脸“腾”地一下就红透了,抓起枕头就想砸过去,嘴里骂着:“不正经!”
男人低笑着躲开,大步流星地出了门。
到了中午,天阴沉沉的,气温骤降,北风刮得窗户纸呼呼作响。
赵文昌的奶奶马金花坐在炕上,看着窗外,担忧地说:“看这天,八成是要下雪了。山里头冷,文昌就穿了件薄袄子,可别冻着了。”
她说着就要下地,想把柜子里头的厚棉袄给孙子送去。
“奶奶,您腿脚不方便,我去吧!”姜晚秋忙拦住她。
马金花还是不放心,把自己的那件厚实的军绿色棉袄找出来给姜晚秋穿上,嘴里不停地嘱咐:“山上路滑,你当心脚下。”
她又扭头冲着里屋喊了一声:“平安!送你嫂子去后山!”
一个脑袋探了出来,一脸的不情不愿,但还是磨磨蹭蹭地走在了前头带路。
山间小路泥泞湿滑,姜晚秋抱着衣服,深一脚浅一脚地跟着。
刚拐过一个山坳,一道尖利的女声忽然从不远处传来。
“姜晚秋——!”
姜晚秋脚步一顿,抬头望去。
只见一个穿着打补丁的劳动布衣裳,扎着两条麻花辫的女人正站在不远处的坡上,手里还拿着一把锄头。
定睛一看,是苏槐。
姜晚秋一下子怔愣在原地,她不知道怎么形容再次见到这个女人的感受。
苏槐,她的大学同窗。
一个思想极为激进的女人,最看不起她这种所谓的“资本家小姐”,张口闭口都是“社会主义的蛀虫”。大学毕业后,她就跟着自己的男朋友,满怀激情地去了北大荒开垦。
上辈子,就是这个苏槐,惨死在了境外。
尸体被发现的时候,内脏和眼珠子都被挖空了,牙齿和指甲也被拔得一干二净。跟她一起遇害的,还有十几个年轻的知青。
也正是因为出了这档子事,当时同样在北大荒下放的姜晚夏,吓得魂飞魄散,死活都不肯再待下去,天天哭着写信回家,说有人要害她,下一个被杀的就是她。
此时,苏槐正准备下山回知青点的灶上吃饭,冷不丁看到姜晚秋,特别是她身上那件宽大的旧棉袄,眼里瞬间就迸发出畅快的得意。
看,当资本主义的走狗就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猪狗不如!
她扛着锄头,居高临下地走过来,嘴角挂着毫不掩饰的嘲讽:“哟,这不是姜大小姐吗?怎么,这身打扮,可真够落魄的。”
她上下打量着姜晚秋,像是打量什么脏东西。
“听说你那对走资派爹妈,受不住乡下的苦,都病倒了?啧啧,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死。”
她说完,又像是想起了什么,歪着头,故作好奇地问:“对了,今天公社组织开荒,怎么没看到你?你没去上工?”
不等姜晚秋回答,她就自顾自地嗤笑一声,那眼神,充满了肮脏的揣测。
“也是,我听说有些女知青,为了偷懒不上工,净会动些歪心思。找计分员睡一觉,就能给记满工分。再跟干部睡一觉,就能换个轻松的活儿。一天陪上五六个男人,可不就不用下地了么。”
她说着,意有所指地瞟了姜晚秋一眼,尖酸刻薄地笑道:“你不来干活,是不是也忙着用别的地方……干活啊?”
她脑子飞快地转着,面上却强作镇定,避开男人过于逼人的视线,低声解释道:“我以前跟着我爸妈走南闯北做买卖的时候,听那些从北方过来的大商人提起过。”
她顿了顿,组织着措辞,尽量让自己的话听起来没有太多异常的地方。
“他们说,前几年总有些洋毛子打着传教的幌子,到处打探消息,还骗了不少年轻姑娘。我们家那时候还被骚扰过,我就想着……这次混进来的,会不会也是他们。”
这番话说得半真半假,倒也合情合理。
赵文昌盯着她看了半晌,见她眼神清澈,不似说谎,眼中的锐利才缓缓褪去。
他没再追问,只是抬手,用带着薄茧的指腹轻轻摩挲了一下她的脸颊,算是安抚:“前几年被我们打退过,只是这几年又死灰复燃。不过你倒不用担心,这里有我。”
其实这事,是她上辈子从报纸上看到的。
那是一次北方军区的大行动,将这伙打着新思想旗号,实则散布反动言论、挑拨军民关系,甚至暗地里贩卖人口的外国特务被再次一网打尽。
那篇报道里,有一张年轻军官的讣告。
她印象太深了。
报道说,那位团长在行动中为保护战友,被特务暗杀英勇牺牲。
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团长,前途本该一片光明。
当时她还感慨,觉得可惜。
更让她记忆犹新的是,那位团长所在部队的编号——z05022。
那串数字,正好是她的生日。
这辈子既然重来,既然知道了这件事,有些不必要的伤亡,能避免就该避免。
她想着多多少少该提醒一下那个年轻的团长注意,可这事又不能直说,不然也太可疑了。
姜晚秋抬起眼,把话绕了一个弯:“就派了你一个人吗?这也太危险了。”
赵文昌看着她为自己担心的模样,心里熨帖得很,嘴角忍不住向上勾起,低沉的嗓音带着几分戏谑:“怎么?心疼我了?”
“我才没有!”姜晚秋脸颊一热,嘴硬地反驳,又小声嘟囔,“我就是不懂,我以为这种危险的任务,怎么也得是团长级别的大领导亲自来呢。”
这是她能想到的最稳妥的试探。
“哦?”赵文昌挑了挑眉,“谁告诉你我们团长没来?”
他见女人紧张地睁大了眼,才慢悠悠地继续说道:“不过我们团长年纪大了,快到退休的坎儿了,这种费脑子又得跑断腿的任务,早就不适合他了。所以这次行动,以我为首,其他人由我调派。”
原来是这样。
难道那个年轻的团长负责的是别处的清算行动?
因为特务就混在那群新来的知青里,为了不打草惊蛇,赵文昌第二天起,就换上了一身朴素的旧衣服,特地跟知青们一起去开垦村子后山的荒地,以便暗中观察。
天还没亮透,凌晨三点,男人就得摸黑起床。
姜晚秋被他窸窸窣窣的穿衣声吵醒,睡眼惺忪地趴在枕头上,看着他挺拔的背影,心里有些不舍。
男人像是后脑勺长了眼睛,忽然转过身,俯下身在她额头上亲了一口。
“再睡会儿。”他压低了声音,气息温热。
临走前,他忽然又凑到她耳边,看着她仍然有些不放心的双眼,用只有两个人能听见的声音,不正经地坏笑道:“放心,就我这体力,晚上回来喂饱你还是绰绰有余的。”
姜晚秋的脸“腾”地一下就红透了,抓起枕头就想砸过去,嘴里骂着:“不正经!”
男人低笑着躲开,大步流星地出了门。
到了中午,天阴沉沉的,气温骤降,北风刮得窗户纸呼呼作响。
赵文昌的奶奶马金花坐在炕上,看着窗外,担忧地说:“看这天,八成是要下雪了。山里头冷,文昌就穿了件薄袄子,可别冻着了。”
她说着就要下地,想把柜子里头的厚棉袄给孙子送去。
“奶奶,您腿脚不方便,我去吧!”姜晚秋忙拦住她。
马金花还是不放心,把自己的那件厚实的军绿色棉袄找出来给姜晚秋穿上,嘴里不停地嘱咐:“山上路滑,你当心脚下。”
她又扭头冲着里屋喊了一声:“平安!送你嫂子去后山!”
一个脑袋探了出来,一脸的不情不愿,但还是磨磨蹭蹭地走在了前头带路。
山间小路泥泞湿滑,姜晚秋抱着衣服,深一脚浅一脚地跟着。
刚拐过一个山坳,一道尖利的女声忽然从不远处传来。
“姜晚秋——!”
姜晚秋脚步一顿,抬头望去。
只见一个穿着打补丁的劳动布衣裳,扎着两条麻花辫的女人正站在不远处的坡上,手里还拿着一把锄头。
定睛一看,是苏槐。
姜晚秋一下子怔愣在原地,她不知道怎么形容再次见到这个女人的感受。
苏槐,她的大学同窗。
一个思想极为激进的女人,最看不起她这种所谓的“资本家小姐”,张口闭口都是“社会主义的蛀虫”。大学毕业后,她就跟着自己的男朋友,满怀激情地去了北大荒开垦。
上辈子,就是这个苏槐,惨死在了境外。
尸体被发现的时候,内脏和眼珠子都被挖空了,牙齿和指甲也被拔得一干二净。跟她一起遇害的,还有十几个年轻的知青。
也正是因为出了这档子事,当时同样在北大荒下放的姜晚夏,吓得魂飞魄散,死活都不肯再待下去,天天哭着写信回家,说有人要害她,下一个被杀的就是她。
此时,苏槐正准备下山回知青点的灶上吃饭,冷不丁看到姜晚秋,特别是她身上那件宽大的旧棉袄,眼里瞬间就迸发出畅快的得意。
看,当资本主义的走狗就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猪狗不如!
她扛着锄头,居高临下地走过来,嘴角挂着毫不掩饰的嘲讽:“哟,这不是姜大小姐吗?怎么,这身打扮,可真够落魄的。”
她上下打量着姜晚秋,像是打量什么脏东西。
“听说你那对走资派爹妈,受不住乡下的苦,都病倒了?啧啧,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死。”
她说完,又像是想起了什么,歪着头,故作好奇地问:“对了,今天公社组织开荒,怎么没看到你?你没去上工?”
不等姜晚秋回答,她就自顾自地嗤笑一声,那眼神,充满了肮脏的揣测。
“也是,我听说有些女知青,为了偷懒不上工,净会动些歪心思。找计分员睡一觉,就能给记满工分。再跟干部睡一觉,就能换个轻松的活儿。一天陪上五六个男人,可不就不用下地了么。”
她说着,意有所指地瞟了姜晚秋一眼,尖酸刻薄地笑道:“你不来干活,是不是也忙着用别的地方……干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