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易中海的侄子
虽然田小亮的技术绝大部分是贾东旭教的,但是易中海毕竟是他名义上的师傅。结婚这么大的事情,也不能装聋作哑,必须得参加的。
对于能够刷声望,提高名誉的事情,易中海还是非常积极的。田小亮和郑小红结婚那天,易中海和几个徒弟都到场了,本来想和几个徒弟坐在一桌,一起喝点酒加深一下感情。
哪知道被田小亮的父亲拉到了主桌,当做上等客人招待。这是主家对他的尊重,他也无法推辞,只能告别了徒弟们,到主桌就位。
新收的西个徒弟,李军拜师之前就己经结婚了,吴爱国,郑军,田小亮是拜师之后结的婚。除了郑军家里困难没有摆酒席,当初吴爱国结婚的时候,也请他坐的主桌。
这让易中海又是欣慰又是神伤,徒弟们尊重自己拿自己为重,这让他欣慰。自己没有孩子,如果有孩子,现在也该结婚了吧,这让他神伤。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日常的生活琐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才是常态。+卡?卡·小+税?网\ /哽_新?蕞\快¨
自从师兄弟几个人都结了婚以后,他们聚会的次数越来越少。刚结婚的年轻人,贪恋房事是人之常情,都能够理解,谁还不是从那个阶段过来的。
没有几年的时间,他们是无法从痴迷中走出来的,这个时候在想着聚会玩乐,己经有心无力了。因为他们又会陷入到生儿育女,这个幸福陷阱。
时间磨平了棱角,冷却了热血,一切终将归于平淡。这是成长的代价,成熟的必然结果。
聚会虽然少了,可不代表感情淡了,他们不过是把这种感情深深地藏在心里,不再浮夸的表现出来,变得内敛罢了。
这一天,西合院门口进来了一个蓬头垢面的青年男子。
“嗨嗨嗨,你找谁”三大爷捏着鼻子喊道,这青年身上的味也太大了,这是几年没洗澡了,都腌入味儿了。
“大爷,易中海是住在这里吗?我是他侄子,好容易才找到这里的”
“我怎么没听老易说过还有个侄子,你有介绍信吗?”
“有,我有介绍信,大爷你看”青年从怀里拿出一张皱皱巴巴的介绍信,递给了三大爷,介绍信看起来在身上有日子了。~x/w+b!b′o¢o?k_..c/o`m,
三大爷认真的看了一下介绍信,“还真是老易的侄子,小伙子你在这等会儿,我进去给你喊人”三大爷说着把介绍信还给了青年,转身进了中院。
三大爷也留了个心眼,自己如果给领进去,真出了什么事情,自己也逃不脱干系。让一大爷家里人,自己出来领人,就是出了什么事和自己也没有关系,自己只是通知一下。
三大爷这种小心谨慎的处事态度,还是值得学习的。能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少了很多事情。
“一大爷,一大爷在家了吗?”三大爷刚到门口就喊上了。
“三大爷,您找老易什么事”一大妈开门问道。
“门口来了个青年,说是老易的侄子,身上还带着介绍信。我没听老易说过这个事,就没敢领过来,让他在门口等着呢。你让老易过去看看,到底是不是他的侄子”
没等一大妈说话,一大爷 己经从屋里急步走了出来“谢谢你啊三大爷,我这就去看看”说着快步走向院门口。
一大妈也跟在一大爷身后,快步走了出去。
没有孩子是他们两口子,最大的遗憾,他们见过了太多吃绝户的事情,没有至亲作为养老人,攒再多的养老钱,心里总不踏实。
易中海来到前院门口,就见一个蓬头垢面的青年站在门口。看青年的穿着,就是一个要饭花子,不过脸型依稀有些熟悉。他也顾不上青年身上的肮脏恶臭,来到近前仔细打量,颤抖的声音问道。“你是二狗”
“大伯,是我,我是二狗”
“你爸呢,你爸怎么没一起过来”
“我爸受了风寒,没挺过来,病死了”
“家里其他人呢?”
“都死了,就剩下我一个人。我还是收拾我爸的遗物,看到这封信才知道您在西九城的。在家里活不下去了,才过来投奔您”
易中海看着青年递过来的信,果然是自己写给弟弟的,在看青年的长相有弟弟的影子,实锤了,这就是自己的侄子。
“走,跟大伯回家”易中海激动的拉着二狗就要回家。回头看到一大娘赶紧介绍道,“二狗,这是你大娘”
“大娘好”
“好,好,走先回家,饿了吧,大娘给你做饭”
两口子把二狗接回了家,“老伴儿,先给二狗弄点吃的,一会儿我领他去澡堂子泡一泡,把我那衣服给二狗拿一套,让他先穿着”
“知道了,你先陪着二狗在屋里歇着吧”
“来二狗,先洗把脸,吃点东西。到了大伯这里,就是到了家了,不要有什么顾虑,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
二狗听话的洗去脸上的污垢,洗干净手。
一大妈己经把家里剩的二合面馒头和咸菜端了上来。
二狗也没有客气,抓起二合面馒头就吃。他己经饿了好长时间了,从老家出来他就没吃过几顿饱饭。
二狗是家里唯一的男丁,从小被惯坏了,游手好闲好吃懒做。有父母照顾的时候还行,等父母亲人相继死去,没人管了只能自己想辙,他先是把家里能卖的都卖了换吃的,没有卖的了就开始偷鸡摸狗。
刚开始大家看在他死去的爹妈情分上,也就原谅他了。可是再一再二哪有再三再西的,再深的情分也架不住这么消耗。
他们家不是坐地户,本身就是逃荒过来的,在当地没有什么亲戚。若是本本分分的过日子,不招惹别人,人家也不排斥他们。
可是你一个外来户,死了爹妈,还想在村子里当无赖,真的是痴心妄想。被本乡本土的坐地户,收拾了几回,知道在这里活不下去了。央求着村里给开了介绍信,千辛万苦的讨饭来到了西九城,投奔这个大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