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陆明萱一尸两命,盛琉雪嫁祸魏王妃

“什么?!”

盛琉雪心底蔓延出不甘。

盛漪宁一个被齐王退过婚的女人,凭什么还能许到这样的好婚事?

崔氏也很意外,心情有些复杂,“我也没想到谢夫人会看上你姐姐,你姐姐她……”

崔氏本想说一些盛漪宁的缺点,可想到她在人前处处妥帖的模样,话又堵在了喉头,心情也有些烦闷,最后只憋出一句:

“她长在山野,本性恶劣,装得了一时,装不了一事,不适合高门大户。”

盛琉雪眸光也渐渐发亮,“是啊,谢夫人应当是听了谢兰香的片面之言,才上门议亲,可方才我瞧着,兰庭公子对姐姐很冷淡,想来也不会喜欢姐姐那种乡野归来的女子。”

崔氏轻声问:“当真?”

盛琉雪眸光闪躲,“对呀。兰庭公子与姐姐说的话,还没有同我说的多。”

崔氏无奈叹了口气:“便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若嫁过去不得夫君欢心,也是蹉跎一生。罢了,这门婚事还是回绝了吧,漪宁高攀不起英国公府。”

盛琉雪唇角微微勾起,“娘真是用心良苦。”

母女俩都默契地瞒下了英国公夫人上门议亲之事,便是武安侯和老夫人问起,也只说是英国公携子女上门道谢。

……

春光融融,又是连日晴天,玉京城中王公侯府庭院内繁花似锦,便频频办起了赏花宴。

福清长公主府的赏花宴又是宾客满座,衣着鲜亮的少年男女随家中长辈一同登门。

崔氏有意为盛承霖求娶明萱郡主,一早便让他好好拾掇了一番。

盛承霖穿了一身深紫色直裰,玉冠高束,眉目英俊,手里摇着把折扇,看起来也是一派风流俊朗。

前世,他就是靠着这副好皮囊,引得陆明萱一见倾心,两人顺利定下亲事。

陆明萱嫁给盛承霖后,盛承霖借着福清长公主和崔家的势,在朝中也谋了个好差事,顺利受封了侯府世子。

那时候陆明萱与盛琉雪感情亲厚,就跟她指哪咬哪的野狗一样,做了很多被当枪使的事,后来也是死于盛琉雪的利用。

盛琉雪给她下毒,让她一尸两命,将她的死嫁祸给了魏王妃。

彼时福清长公主之子陆亭湛已然病逝,唯一的女儿又一尸两命,福清长公主彻底发疯,捅死了魏王妃和她腹中皇长孙。

魏王丧妻丧子,深受打击,得知皇帝与太后都要保下福清长公主时,谋反了,正落入了齐王的圈套,最后宫变落败,抱着魏王妃的灵位自杀了。

盛承霖早就忍受不了陆明萱的骄纵性子,在她死后,当即就纳了好几房美妾进门,甚至十分感激盛琉雪替他除掉凶悍的郡主媳妇。

“到了长公主府,你可得收收脾气,在明萱郡主面前好好表现,知道吗?”

崔氏再三叮嘱。

盛承霖有些不耐烦,“知道了娘。”

崔氏有些无奈,只能叮嘱盛琉雪,“你与明萱交好,你哥哥的婚事,多上些心。”

盛琉雪笑容略有些不自然,娘还不知道,陆明萱与她绝交之事,但还是道:“放心吧娘。”

自从上次宫学琴乐课后,陆明萱就跟她绝交,与盛漪宁亲近了,她好几次想要找她冰释前嫌,陆明萱都不肯见她。

不过,陆明萱骄纵愚蠢,盛琉雪自认玩她跟玩狗一样,有的是办法让她跟盛漪宁反目成仇,与她重修于好。

崔氏又看向盛漪宁,“你与承熙待在府中,就不必去长公主府了。”

她有点怕盛漪宁捣乱。

之前康王府上发生的事,她虽没有证据,却总感觉与盛漪宁有关。

至于盛承熙,崔氏倒不是怕盛承熙抢盛承霖的风头,他长得再俊朗又如何,区区庶子,哪里能入得了郡主的眼?

她只是不想让旁人想起武安侯府还有个庶长子。

盛漪宁知道崔氏打的什么算盘,拿出了两张帖子,笑着问:“娘,郡主亲自给我与大哥发了赏花宴的请帖,我们不去,岂不是太过失礼?”

崔氏骤然一惊,夺过了她手里的请帖,看到了上面的确写了盛漪宁和盛承熙的名字。

盛漪宁与明萱郡主同在宫学,邀请她就罢了,为何还会邀请盛承熙?

盛琉雪替她问出了这个疑问,“大哥何时与明萱郡主相识了?”

盛承霖一直听崔氏念叨,早就将陆明萱当作自己的囊中之物,这会儿,感觉头顶绿光忽现,眉目浮现戾气:“你这个庶子,也配癞蛤蟆吃天鹅肉?”

崔氏看向盛承熙的目光也很犀利。

一直坐在上首没说话的武安侯,也有些诧异地看向了这个他并不待见的庶长子,但说出口的话却带了斥责:

“承熙,私相授受并非君子所为,你怎可引诱郡主?”

盛承熙垂下眼帘,眸底略带嘲讽。

盛漪宁这会儿才适时站出来:“爹,你误会大哥了。他与郡主并不认识。我的请帖是郡主亲自所下,大哥的请帖是驸马顺带让郡主下的。”

福清长公主的驸马是文渊阁大学士,无实权却清贵,就连裴玄渡幼时都曾受他教诲,见着他也是要尊一句老师的。

驸马所在的陆家开了书院,供寒门读书,门生无数,颇受天下文人推崇。

当年太后将亲生的福清长公主嫁给陆大人,也是怀了拉拢陆家门生的心思。

武安侯是个附庸风雅的武夫,也试图结交过驸马,想要将盛承霖送去陆家书院,但却没能入驸马的眼。

所以这会儿,他很诧异地问盛承熙:“你怎会认识驸马?”

盛承熙不着痕迹地看了盛漪宁一眼,其实这事还多亏了她。

他将盛漪宁的部分隐去,垂眸道:“上元佳节那日,我听闻望月茶楼有诗会,便也凑了热闹,即兴写了诗赋,却不想竟入了陆驸马的眼。”

武安侯诧异,“你的诗赋呢?拿来给我看上一眼。”

盛承熙吩咐身边小厮去濯清榭取。

片刻后,武安侯拿到了他的诗赋,越看越是心惊,“好文采!”

他自个儿写诗词歌赋不太行,但鉴赏的能力还是有的,这就是十个盛承霖也写不出这样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