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今天公布的两个科研项目
黎洛屿拿着两份项目计划书站定在昨天的大厅内,视线扫过坐得板板正正的科研人员们,笑着点了点头。
相比昨天,科研人员们没有了昨日的惶恐和迷茫,反而多了一些对于未来的期许。
“时间宝贵,我们长话短说,今天公布的两个科研项目,都是关乎夏国科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项目。
若是做成了,我夏国不仅实现了技术反超,还将是水蓝星第一掌握此项技术完整科技产业链的国家!远超他国近百年的技术水准!
第一个科研项目是《北斗卫星网络项目》,目的是研发出覆盖全球、精度达厘米级的自主导航系统,解决咱们在航空、航海、军事领域的‘卡脖子’问题;
第二个科研项目是《超级计算机与计算机项目》,超级计算机要实现每秒百亿亿次的运算能力,支撑气象预测、新药研发等复杂任务,量子计算机则主攻加密破解与材料模拟,抢占下一代计算技术的制高点。”
她顿了顿,把手里两份项目书崔老和冯知夏,继续道:“我的要求,这两个项目同步进行,且必须形成技术联动。
北斗系统需要超级计算机处理海量定位数据,量子计算机则能为导航信号加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个都不行。
所以,从今天起,基地分为两大技术组,‘石松’(崔老)带领北斗卫星网络团队,负责《北斗卫星网络项目》;‘蝴蝶’(冯知夏)带领计算团队,攻克《计算机项目》,两组每周召开两次联动会议,同步进度、解决交叉问题。”
话落,台下的科研人员听得热血沸腾的,几乎都拍着手掌声雷动。
然,下一秒,“青松”猛然想起什么,焦急的问:“夏总工,我有个疑问,咱们国家不是已经有好几家顶尖科研所在研发卫星和超级计算机相关项目了吗?咱们现在再启动,会不会和他们重复,反而分散了资源?”
这话一出,众人纷纷看向黎洛屿,眼里全是困惑。
确实,他们都是科研工作者,或多或少都听过其他研究所的研发项目,此刻难免有些懵。
黎洛屿点头,“这也是我接下来要跟大家说的话,大家有这个顾虑不奇怪,咱们搞科研,最怕的就是各干各的、浪费力气。但咱们基地的项目,和其他研究所走的不是一条路,更谈不上重复。
现在国内其他研究所,确实在做卫星和计算机,但方向不一样。他们做的卫星,是为了能让地面收到信号、摸清基础原理;计算机也顶多在初步研发阶段,我估摸着他们连计算的门道都摸不清楚呢,对不对?蝴蝶(冯知夏)?”
蝴蝶(冯知夏):“夏总工说的没错,我之前所在的科研所对于计算机项目可以说是连起步阶段都算不上,别说搞懂如何提升运算速度、减少故障,就连最基础的晶体管电路组装都无从下手。”
黎洛屿点头:“所以,我们研究的卫星网络系统是要能在全球领空范围内实现实时、精准定位,还能要为咱们的战机、军舰指路,让咱们的国防力量再也不用受限于国外的导航信号!
而计算机项目,更是要实现稳定运算,能快速算出导弹弹道、新型材料的分子结构,甚至能支撑气象数据的分析预测,所以......”
话还没说完,青松就激动地抢过话头,声音颤抖得都破了嗓子:“所以,我们的项目是覆盖在全球现有技术基础之上,是超越当前一切的项目,是不是?”
黎洛屿点头:“对!”
“好!”台下瞬间爆发出热烈的响应,一位年轻研究员攥着笔喊:“夏总工,您放心!就算咱们只有算盘、靠手算,也一定把这些技术攻下来!”
黎洛屿摇头:“不用,按我的项目计划推进!”
“好了,现在大家按照我拟定的名单,找你们小组长报到,卫星组:石松,计算机组:蝴蝶。
然后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之内将项目方案吃透,不仅要懂自己负责的模块,还要了解整个项目的逻辑。
等我们实验室可以使用了,相关的仪器就会陆续运进,所以,你们只需要一步一步我项目书上的步骤一步一步展开就行。
大家有信心吗?”
“有!”众人齐声应和,声音响亮而坚定。大家纷纷拿起桌上的名单,朝着各自的小组长走去。
当下基地环境如此,乱糟糟的,还无法正式投入研发阶段。黎洛屿又不想让他们闲着,就只能以这样的方式给他们灌输一些项目相关的理念和前沿的技术思路。
当然也顺手布置了几个小作业,让大家设计简易信号接收器、计算基础电路参数,看看他们的实操与创新实力,为后续分组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