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山人自有妙计!
大半夜的时候,黎洛屿还是回了向阳大队,把杨爷爷需要的菜种子和塑料布全部堆在后院儿的库房内,又给厨房的地窖塞了不少肉菜蛋,连过冬用的军大衣、棉衣棉裤、秋衣秋裤棉鞋和厚实的棉手套、绒线帽也一并放好,确认没落下东西,才轻手轻脚回了自己屋。
10月初东北的夜晚已经透着刺骨的冷,风刮在窗户上“呜呜”响,屋里没生炉子,刚进门就打了个寒颤。黎洛屿摸黑翻出压在箱底的厚棉被,裹紧了才觉得暖和些,躺下时却没立刻睡着。
而是在想裴爷爷和徐奶奶到底被京都的接走了呢。
对,秦局或许知道,明天打电话找他问问先,之后再做打算吧。
隔天一早,黎洛屿从炕上爬起来时已经上午十点了,回空间洗了个战斗出来后第一时间就往袁大队长家跑,还没出院儿门呢,就听到身后黎老爷子的喊声:“兔崽子,你跑什么?”
“我去打个电话。”黎洛屿头也没回。
“打完电话,等会儿回来吃饭。”
“哦。”
又是一番暗号对接后,电话终于接通了。
电话里传来秦局沙哑的声音和细碎的翻页纸张声音:“小混球?有什么事?”
黎洛屿开门见山:“裴爷爷和徐奶奶被带到京都给人看病去了,您老可知道是京都哪家请走的?”
秦局顿了顿,声音瞬间沉了几分,没了之前的随意:“多的我不能说,但我能告诉你的是,他们暂时很安全,不会受半点委屈,也没人敢为难他们。”
黎洛屿讶然:“您是不能告诉我具体哪家?还是电话里不方便告知?”
秦局低低嗯了一声:“问题不大,别瞎琢磨,你来京都再说。”
黎洛屿默了默,语气诚恳:“好。我的中医术是裴爷爷教的,所以,裴爷爷是我半个师傅,与我有恩,若他有危险,还请您帮我多照看些,我会第一时间赶过去。”
“放心!”秦局似是想起什么说:“对了,需要我安排人接你进京吗?”
“不用。我自己过去。”
挂了电话,黎洛屿握着听筒站了会儿,连秦局都闪烁其词,可见那家人身份非同一般。
思绪忡忡的走出房门,还没有迈出门槛呢,迎面撞上来一个小姑娘,这才回神:“小花儿,你怎么还在家?这个点儿不该去上学吗?”
小花儿抱着黎洛屿的大腿,仰着头:“洛姐姐,咱们村里离公社办立的学校太远了,每日坐牛车来回往返都需要四个小时以上,我妈妈说,我今年还小,明年再去。”
“哦,这样啊!那咱们村子为什么不申办个小学呢?这样你们上学也方便,不用遭这份罪。”
刘婶子正好从门口进来,手里还挎着半篮子红薯,听见这话就接了茬:“申办哪有那么容易哟!村里账上就那点钱,连修村口桥都不够,哪来钱盖校舍、买桌椅?再说也没有合适的老师...,公社那边说咱们村人少,建学校不划算,还说让我们再等等,等明年跟隔壁村凑一块儿办学,到时候让孩子们去隔壁村上课,可隔壁村离咱这儿也有三里地,冬天走冻路,夏天蹚泥水,跟现在也没差多少!所以……”
黎洛屿若有所思:“那咱们村有多少该上学的适龄孩童?”
“你知道的,你队长叔说,不拘丫头和小子,都该识点字,不然以后出去连个路牌都看不懂。”刘婶子放下篮子掰着指头数:“小花儿、虎娃、虎妞、二丫、莱尔、二蛋、盼儿、铁牛、穗儿、燕子、小苗......,差不多二三十个孩子呢,最大的五岁,最大的都十岁了,再不上学这辈子就完了。”
黎洛屿听完,心里有了主意。从随身兜里掏出一把大白兔奶糖,递给小花儿:“呐,拿给你的小伙伴儿去分吧。”
“谢谢洛姐姐。”
“嗯,去玩吧。“然后转身对刘婶子说:“婶子,那我也走了。”
“哦,好,婶子中午包包子,等会儿让小花儿给你送一些去!”
“好,谢谢婶子!”
拐弯的时候看见袁耿叔和几位村里的老人坐在院门口外的大树下编织着什么东西,袁耿叔手里拿着几根早园竹条,手指灵活地穿梭缠绕,竹条在他掌心像是有了生命,转眼就编出半个精致竹篮的雏形。
一看见黎洛屿走来,袁耿叔立刻放下手里的活计,笑着朝她招手:“呀,小黎同志,快来快来!你来看看我们编的这些东西怎么样?是不是你上次说的这种手工编织品?”
黎洛屿笑着走过去,拿起旁边一个编好的竹篮,篮子纹路细密均匀,边缘打磨得光滑圆润,提手处还巧妙地编出了花朵的形状,看着既实用又好看。
“嗯,好看,”倏地想起了自己之前的设想,一拍脑袋,“耿叔,这样的东西现在有多少?”
之前想着,要是袁家村的竹编手工若是够精致,她就捎些去京都,让祁叔叔托对外商务部的同志瞧瞧,能不能以工艺品的形式出口,赚些外汇。
自她和爷爷几人下放以来,袁大队长和村民们不顾“成分论”的压力,也不怕被人说“包庇”,偷偷给他们送粮食、建房屋,甚至还在割尾会刁难时站出来护着他们爷孙几人,让他们能像常人一般生活,从未受过半分屈辱。
这份恩情,黎洛屿一直记在心里。此事若是能成,袁家村的村民也就能多一些收入,不用再只靠农田过活,大伙儿的日子也能好过一些。
袁耿叔笑的爽朗:“走,带你去西屋瞧瞧。”
黎洛屿随着袁耿叔的脚步进入院内。
西屋内,挤满了各式各样的手工编织品,小巧玲珑的竹编收纳盒、带着吉祥图案的竹编画,竹编屏风、竹编风铃、竹编灯笼、竹编扇子、竹编果盘、竹编灯罩、地上堆着叠得整整齐齐的竹席、竹垫,竹簸箕、收纳筐、还有几个半人高的竹编小桌小椅,连窗台上都放着几个编好的竹编娃娃,眉眼清晰,憨态可掬。
“嗯,都好看,耿叔,你跟支书叔叔商量个价,回头给我报个数,我全要了,您今儿个闲了,就帮我把这些东西全部送到后山牛棚吧。”
“哎,好好好!”袁耿叔俩手摸着后脑勺,脸上笑出几道褶子,不是很明白:“只是,小黎同志啊,你要这么些个中看不中用的‘玩意儿’干啥呢?这竹篮子竹筐子的,能装个菜放个粮还行,整那些花里胡哨的挂饰、娃娃,不当吃不当喝的,能顶啥用啊?”
黎洛屿伸手抄起个竹编小灯笼晃了晃,一脸神秘:“山人自有妙计!”
袁耿叔:“啊?”